创新大数据人才培养,培育最幸运的“苹果”—慧科五年深耕大数据教育,探索前沿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    浏览:14128

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一位普通的女孩王淑平也被幸运的“苹果”砸中,实现了从一所地方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到BAT公司数据产品经理的转变。

这个“苹果”就是慧科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硕士项目。据统计,慧科集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方向在5年中累计已经与合作院校联合培养超过5000名硕士、本科和专科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加中。

教育是一件很慢的事情,同时还有很多的一成不变,这在学校教育中尤为明显。但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尤其是互联网知识又需要快速的迭代更新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慧科是如何在慢的学校教育中开设大数据课程的呢?在慧科集团成立7周年来临之际,集团合伙人、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博士,集团合伙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管刚向我们揭晓了答案。

深耕大数据的教育,探索前沿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慧科集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启动了国内首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硕士项目,正式开启大数据专业教学。提到大数据这个词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把大数据作为一门专业该怎么学,学什么?慧科集团合伙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管刚介绍了慧科大数据专业的教学方法,他表示,新的课程趋势都要有学校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比如大数据,原来的数据库学科、计算机基础理论学科都对大数据很有帮助。同时,慧科会从国外去找新技术和新教材,再基于国内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基础,还有通过慧科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整合产业的资源,最后加上国外的先进经验,就形成最开始的教学资源。

在师资上,由学校的老师讲基础课,慧科聘请专家来讲专业类课程。更重要的是,实践类课程由企业专家讲授。由于实践类课程老师来自于产业界,学生就能够接触到很多产业界真实的案例,同时,布置的作业也都是产业需求的提炼。慧科大数据专业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强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在北航的课程体系里,学生两三个学期把基本课程上完后就去企业实习。

那么,如何把学校教育和产业需求无缝衔接?管刚认为现在很多高校的前沿专业缺乏产业的最新发展状态和真实需求,这正好是慧科的优势。慧科会整合产业最新资源和学校课程结合到一起,目前已经跟阿里、腾讯、百度、微软、IBM、华为等产业领先公司进行了合作。

慧科大数据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2013年慧科开始北航大数据专业的建设。2014年开始和华南理工开始大数据专业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同时还和贵州大学开启了第一个本科的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培养。随着产业的发展大数据也在和其它学科融合,2015年,慧科和武汉大学开展了大数据加互联网金融方向的硕士培养。2016年,慧科集团引进了阿里云培训项目和全套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加强硕士和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高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2017年,引进微软公司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认证培训项目。与阿里深度合作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理工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共建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

经过近5年的发展,慧科在大数据专业设置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管刚阐述了变化的两个原因:首先,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其次,慧科作为一家教育企业对产业的认知也在升级。他介绍,慧科开始开设大数据专业时,是从软件工程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的也是偏高端的研究生。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也开始做调整。同时,大数据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开始越多的和其他产业相结合,这种结合会滋生的很多新的需求,慧科也在为这些人才需求设计和调整培养方案。此外,大数据产业一开始需要特别高端的人,随着产业发展,就需要高、中、普通多个层面的人,慧科的整个培养层次也会发生变化,现在,从高端的研究生,普通的本科,高职都有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积极推进产学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新方向开始被人们研究和实践。慧科集团合伙人、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博士认为,新工科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新人才,培养新人才的重要的手段是校企合作。他表示,慧科2010年从成立之初,就已经把新工科的精髓、思想深入到公司的DNA里面。

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各种专业课程,慧科更强调产学合作的重要性,坚持把最新科技领域的技术变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去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慧科在跟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在线教育、直播等创新的方式去加快或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这些与新工科所倡导的相当一致,陈滢介绍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数字化经济里,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快速的跟传统行业融合,反馈到人才培养上,也需要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所以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一定要是复合的、交叉的。陈滢认为,从源头上来看,复合、交叉就要向产业看齐,就要做校企融合,新工科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新的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真的要做校企融合,产学融合。

在新科技的发展上,陈滢认为企业更具有先进性和主导性,比如美国的谷歌、苹果、Facebook、Amazon,中国的BAT等都在用技术改变和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些公司也在引领科技和产业的进步,而很多学校都处于跟随地位。所以学校教育更需要跟产业紧密结合,才能把产业的新技术、新风向以及人才需求真正的带回到学校里,培养出具有前沿思维、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完善多种教学方式,做行业的领先者

除面授课堂外,慧科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兴教学方式,以期能带给学生最好的学习体验。2013年,慧科发布在线教育平台,随着教学模式的扩展开设了混合式教学,目前全国已有上千所院校在使用高校邦平台或者基于高校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近几年,慕课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高校间大热。谈到慧科高校邦和慕课的区别,陈滢认为,慕课是所有学校老师、学生都可注册学习,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而高校邦是真的深入到学校和教学里的平台,是让老师的课程在自己的学校发展,有着相对封闭的一个环境。

在慧科不断完善发展自身模式的同时,国家也在2015年开始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应用型本科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所以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和学科建设上也需要像慧科的这样一直在应用型教育上探索的公司去帮助进行精准定位和提高转型效率。目前,慧科的合作院校已经覆盖了全国1500所高校。未来,希望通过共享教育生态以及多方面力量不断的拓展合作院校的广度和深度。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成为必须要面对的话题。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公司的出现,陈滢表示这是好事,说明慧科走的路是对的。他认为伴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各种企业、产业资本都会进入到教育里,现在教育发展的是一个风口。玩家越多说明这个市场越大,现在有那么多企业参与到教育中,互相之间就拼实力,拼创新的速度。慧科凭借过去的七年的积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都期望能被幸运的“苹果”砸中,但“苹果”也需要水、土和阳光的培育才能成为果实。正如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作为企业,慧科也在七年的发展中不断的探索着最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教育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

秋天就要到了,今年等待收获的“苹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侯娜欣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169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