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教育部推进慕课建设方面的工作和思考
作者:    浏览:13001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副巡视员在“第二届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上介绍了教育部在推进慕课建设方面的工作和一些思考!他表示,慕课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革命性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张爱龙副巡视员在“第二届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首先对“第二届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我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教育部在推进慕课建设方面的工作和一些思考。

一、慕课建设的成就

国内高校在慕课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程平台,例如高教社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以及地方高校课程联盟的“优课在线”,等等。有些平台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第二,建设了一大批慕课。到目前为止,在几大主要平台上线的慕课课程超过1700门,这个数字已经剔除了重复计算和一些不具备慕课基本要素的课程。根据高校个性化需求定制的SPOC有5600多门,累计有1700多所高校在各个平台上选用或者定制课程,也就是在有组织地应用。第三,高校和社会的选课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高校学生有数百万人次,有的学习者还获得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慕课学分。所以,应该说在短短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二、慕课发展中的困难

但是我们也不回避还有一些不足和隐忧。如果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角度看,我们至少面临三重困难:第一,认识不足;第二,动力不够;第三,技术不成熟。

第一点,从认识上来讲,相当一部分的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改革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是不足的。有一些人是恐慌,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去了解,还有一些人是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来抵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不足,就导致很多事情难以进行。

第二点,动力不足。信息技术来了,有一些领域应用得比高等教育要好得多。比如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领域,它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而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人才知识密集的系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动力不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不会用、不敢用,而现在的政策体系对他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措施还远远不够,比如开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工作量怎么计算?经费上怎么支持?所以,教师们没有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刺激来积极运用在线开放课程。

第三点,技术不成熟。今天来开会的各位都是学科专家,你们对技术非常懂。但是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度不高,技术不完善。

三、克服困难的思路

前面提到慕课发展中的困难和隐忧。面对这三个困难,下一步该怎么办?

针对认识不足,第一,宣传;第二,培训;第三,树立标杆。要利用一切机会来宣传在线开放课程,这也是我今天来参会的一个目的,借此机会给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从去年到今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各省教育厅的领导、教育厅主管处室的领导、高校的领导、高校的相关处室的领导。今年上半年,在浙江大学还专门办了一次面对教育部96个教指委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的培训班,发动教指委的专家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群。这个培训班有190多人,来自七十几个教指委。同时也在树立典型,去年选了11个包括省市、高校,也包括一些课程合作联盟的先进经验,这项工作目前在做,今后也要继续做。

针对动力不足,要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在推进学分认定、对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教师的政策等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今天大会中有西南交大的报告,西南交大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对慕课建设成果的认定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针对技术不足,希望有更多的专家积极投入进来,能针对更多领域深入思考,推动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

四、几项具体工作

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有几项具体工作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一周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发布,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认定500门左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和十二五期间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同一个级别的荣誉。前面谈到,在几大主要平台上线的慕课课程超过1700门,对于这些课程,我们增加了一些门槛性的要求,比如,在线上完整运行两个轮次以上。通过这个门槛的大约有900多门课程,我们准备认定500门左右。文件里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一、思想政治正确,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保证思想意识的正确性;二、科学性强,一堂课的内在科学性是核心;三、效果要显著,应用的效果显著,社会反响好,在这一次的认定工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四、技术规范,符合在线开放课程用课的一些基本条件技术规范,能在平台上比较流畅地应用。

第二,高教司从教育部申请了一个课题:高等教育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推广。这个题目下面有几个子项目:准备委托给教指委的“基于慕课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委托给以跨区域或者区域校际学科专业联盟的“探索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委托给若干省区和高校的“创新与新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试点”,委托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今年国庆节后会发布项目指南,欢迎大家积极申报。

第三,今年年底将专门成立一个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指导委员会,希望专家能够加入进来,更好地推动慕课的建设与应用。

五、几点思考

最后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第一,现在有1700多门课程,远远不够,但是我们绝对不是鼓励所有学校所有老师都去建课,肯定是高水平的老师、有特色的学科、有这种基础的,才能建好课。不可能遍地开花,但是还要继续建。第二,更多地应用好这些课程,并研究怎么应用好。第三,基于教育学原理研究和探索,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今天借这个机会讲讲什么是好课。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的课非常受欢迎,他是明星教师。真正的好课是不是就于老师课程这一种形式呢?我想也不见得。在线开放课程应该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海量。海量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从课程知识体系来讲,应该是非常多的知识和非常多的体系,另一方面是同一个课程体系之内同一个学科领域也非常丰富。

第二,开放。开放就要求不设门槛,或者基本不设门槛。所以这次认定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就要求一定要开放,如果主要目的是收费赚钱,面向特定的小众,那么就不能参加认定。

第三,在线。现在只做到了一个很初步的阶段,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然是在线,它一定符合三个概念:人人、时时、处处都能学习。开放的特点就要求有充分的互动,一门课上线以后,一个好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听教师讲,那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有互动,学生要有提问、答疑甚至挑战教师的机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要设置这样的环节。而且我们非常强调在线课程一定要有课程服务,如果课程放上去以后,十天半个月和学生都没有互动,那么还算是在线吗?所以从基本上来讲,海量、开放、在线,是好课的基本特点。

好课还要能够因材施教,不能一门课以不变应万变,一门课一本书打遍天下,这样不行。我自己深入思考过,比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真要做到适应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要求,至少要有50到200个版本,才能适应文理工农医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课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的程度不断调整,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专家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不需要建立50到200多门课,而是想办法建一门大课、全课,也就是说这门课足够全面、足够深入。不同的老师、学生可以从中进行剪辑、选取。这就很好地解决了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的问题,这是一个思路。

一门好课还应解决学生兴趣的问题,最好是把它做成和电子游戏类似的一个过程,一关一关往下走,这样才能引人入胜,真正把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

我们的课程,我们教育过程,最核心的含义是育人,是对学生的全面塑造,从他的人格、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塑造。有些课程教学内容跟不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那么怎么办?第一,内容要更新;第二,即使不那么新的知识,仍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在一个有限的课程里,通过剪裁呈现给学生适合的知识体系,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受益终生,就是一门好课。

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有电工电子类的学科背景,不要因为有技术优势,就进入过度关注技术的误区,更重要的是聚焦课程的本身,考虑如何通过一门特别基础的课程体现育人的理念。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点一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的,绝对不是简单的讲两门思政课就可以解决的,要渗透到教育培养过程当中。一门好课,技术和内容需要平衡。

最后,课程是要用的,它最大的功效就在于它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不均衡的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以后,人民群众想上好大学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信息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得当,慕课就是一个桥梁。我们的好课可以送到西部地区、遥远的边疆地区。位于甘肃张掖的河西学院是一个地方本科院校,他们借助慕课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和课程资源引进校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极大提升了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慕课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革命性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希望我们在座的一百多所本科院校,三百多位专家,发挥你们的特长,建更多的好课;同时,推动你们所在的学校,也推动其他的学校,更多地有组织地应用这些好课,把这些课程的功效、效益发挥到最大,让更多的人能用。慕课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真正落实的有效方法,这项工作功德无量,前景无限。我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