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技术为先导,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作者:    浏览:12542

以技术为先导,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创办伊始,始终坚持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互动的混合式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过程体验为重点,以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学生支持服务体系为支撑,为业余在职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全学业过程的整体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为网络教育及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搭建一流教学设施环境

学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互联网在线教育新领域、新技术探索创新及教学研发。确定了课堂讲授和网络资源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领域的不懈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产品,实现了“规模化建设数字化课程,通过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环境”的目标。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环境全面支持教师授课场景的网络直播、点播、下载,完整呈现实时课堂全部信息。在教室现场,教师可延续其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自由走动,随意书写,尽情发挥,授课过程可全程记录,实时更新。混合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主从事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混合教学环境融合了学院师资、设施、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资源,提供答疑、讨论、辅导、咨询、作业、拓展训练等多种线上线下师生教学互动。

学院研发和应用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按需移动学习:2007年实现部分课程支持手机上视频课件插卡播放;2012年,实现主流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软件,直播、点播和下载所有的网络教育课程视频;2016年,学院发布采用HTML5技术的移动学习WAP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软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移动学习方便性。

基于规模化数字课程支撑平台的混合教学环境建设与逐步完善,带动了教育理念的发展并提升了教育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课程平台及相关应用获得过多次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有7门次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网络教育视频精品共享课程。2005年起坚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支援西部大开发,通过自主开发的移动学习平台,向西部地区提供286门免费移动课程,惠及各族群众3万余人,推进了西部地区的继续教育发展。

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

学院技术团队应用多种工具,设计开发了系列交互式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方法,实现了个性化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机聚合。学院从2008年开始研发数字化课程自动生成系统,以支持不同专业的教师在缺乏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美工等人员的条件下,自主完成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布,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建设优质课程的需求。系统自2009年投入使用并在一年间为232门高等学历教育的课程建设了课程网站,达到了每门课程均有独立的课程网站。针对远程学习对交互式、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010年学院将课程自动生成系统与Moodle平台的二次开发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提供保证。2012年借鉴MOOCs教学理念,建设以知识点为单元、以高清微视频为重点的微课程资源体系。学生可以浏览到课程涵盖的所有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关系,点击任一知识点可以进入相应模块学习。

除了核心课程资源,课程网站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资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辅助资源包括习题库、参考文献库、案例库、电子辞典、常见问题集锦、相关视频和讲座文件等模块。这些辅助资料都是与课程学习内容紧密相连的。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各门课程的课程网站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体现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每一章都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提供导学模块,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习题库主要是收集紧扣学习知识的训练习题,对学习任务予以量化,学生可以在学习完一个章节(或知识点)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交互式、自主式、个性化的特征。

为保证课程网站建设质量,学院制订了课程建设手册,同时为教师建立了课程建设学习交流网站,引导和帮助教师完成课程网站。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关注来自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和选读学生双方面的评价,并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课程主讲教师。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综合了教学督导、专业主任以及本专业教师对课程的三级评价。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混合式教学柔性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高级技术型和创新实践型的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努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实践并总结深度融合校企教育资源进行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学院还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混合式教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研究。

目前学院分别与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财安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等四家单位开展企业亟需人才的联合培养。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企业的行业经验,以高校优质师资为基础,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讲师和实训基地,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该模式嫁接了高校的领先学科优势和企业的资深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双重叠加的培养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操作能力的提高。比如,上海交大-财安公司项目中,依托财安内训讲师和业务操作平台,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业务操作流程,积累业务操作经验。上海交大-江南造船项目,以江南造船集团教育培训中心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在船厂相应科室和车间配备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师傅指导实践课程。

二是适应企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设计和实施定制化的培养方案,搭建立体化的知识-技能培养体系。学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重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订单式”或“模块化”教学计划,实施了立体交叉、学用结合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定制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而企业高质量的培训设施及真实的工作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塑造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双重技能,奠定了“大国工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按照订单式模块化的教学要求,打破了传统教育先理论学习、后实践应用的线性模式,引进导师制(师徒制),从入学起就配备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校企双方在培养过程中分工明确且全程合作。创建了立体交叉、学用结合的柔性化教学培养模式,突出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柔性生产特点。比如,在上海交大-上海机场项目中,按照上海机场的职业群特点,将专业课分为机场安全、机场精益经营和机场服务管理三个方向共计15门专业课,每门专业课均配备5-7名师资同台演绎,其中交大的专业教师讲解理论知识部分,上海机场的业务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讲授实践部分。

学院自主开发的交互式教学平台,整合教师、课程、教学辅助资源,融教学、服务、管理功能于一体,为所有的校企联合培养学员提供一站式登录及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同时完善基于线上和线下的优质教学支持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全方位应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以及多学科双证融合的教学资源体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发挥“混合型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率和效果。

四、建设专职教学与管理队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是继续教育生命线”的原则和理念,建立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和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院汇聚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职专业教师以及具有硕士学位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为培养方案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学过程的完成提供专业保障,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监督的有机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同时,加强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专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及专职助教的公共课程教学与管理队伍,学生全国统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和管理过程监控。设立了投诉邮箱与呼叫中心,投诉邮箱(nec@sjtu.edu.cn)24小时内回复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呼叫中心电话021-52389900,8:30-21:30全天候提供电话接听与服务;设立了网上教学评价系统,学生对任课教师每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打分与评判,促进任课教师和教学部门了解学生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设立了网上考试报告制度,以独立的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安排学院考务工作。上海及校外学习均由学院派出主考教师带试卷到考场直接发放,考试完成后学院主考教师现场收回交学院考试中心安排阅卷。主考教师在考试完成当日当场撰写并邮件发送考场考试情况,当日总监考邮件发送当日学院考试各考场整体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线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学院多年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和e-learning研究成果为支撑,服务于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校学生、上海交大与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合作开展的第二学位跨校选课、以及社会单科选修人员,在教学平台、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性创新人才。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