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向未来的非学历教育——访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闫寒冰
作者:    浏览:13149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闫寒冰

“思维敏锐、不拘一格”是笔者对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闫寒冰的第一印象。在西宁召开的2017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上,闫寒冰院长发表了题为《超越常规–寻找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品质路径》的演讲,她详细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近些年来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探索出来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为一众与会者带来了不少的启发与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是如何超越常规的?其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性的探索?带着这些疑问,中教全媒体采访了闫寒冰院长。

专访视频|中教全媒体出品

继续教育需要有创新性的探索

您在“2017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上做了题为《超越常规–寻找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品质路径》的演讲。您提出这个主题的初衷是什么?

闫寒冰:这主要是基于我们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因为如果想把非学历教育做到高品质,需要超越常规。超越常规有多方面的含义,包括系统化,实用性,专业性,前沿性,精品化,产品化这六点。我也想通过这个主题,把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这些年来做的研究和实践分享给大家。

另外,《超越常规–寻找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品质路径》这个主题对于全国继续教育系统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挑战。因为继续教育不能再一成不变地去复制原来的模式,要想达到预期的愿景,非常需要超越常规去做一些创新性的探索。

关注未来职业技能的提升

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比重如何?

闫寒冰:目前是学历教育比重高于非学历教育。希望未来几年会有变化,我们正在逐渐加大非学历教育的比重。

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闫寒冰:是未来继续教育的规律使然。放眼未来十年、二十年,继续教育到底是帮助哪些人提升?需要提升的是什么?那么,现在就有这么一种说法:社会已经很难预测未来四年后的工作岗位是什么样子。

到那时,学历可能已经不是未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未来也不会把学历当做求职的最重要门槛。反而是工作技能是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才是人们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因此,即便是不受政策和大环境的影响,完全理性地分析社会的未来走向也能够发现,未来继续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是非学历教育,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形成灵活的学分互换与学习经历互认也将是我们重点探索的方向。

发展非学历教育最困难是什么?

闫寒冰:从学历教育角度来讲,学员的文凭是由高校颁发,是需求方主动来找我们的,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则。而非学历教育是需要我们到市场中去,而市场中有非常多的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我们的目标学员,那我们凭什么让学员到这里来?这可能就是高校不太擅长的部分。众所周知,高校擅长“高精尖”的理论和课题的研究,能够把课题的品质做得很高,但同时也就容易忽略服务,这是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的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除了自身提高管理专业化的水准外,我们也采用合作的方式,和一些具有品质、值得信赖的机构进行合作。我们发挥我们在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的品质优势,他们发挥服务方面的优势,互取所长。

举个例子,我们每年的远程培训人数近20万人次,需要大量的助学教师。我们的老师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高品质课程内容的研发和整体质量管理上,助学教师的来源、管理和服务则是通过合作方来实施,我们在质量上进行全面监控,并提供模板化的管理方案支持。这样的方式可以发挥高校的优势,也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请谈谈非学历教育接下来的规划。

闫寒冰:学院从2004年开始发展非学历教育,不过,直到近几年才把非学历教育摆在大力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非学历教育未来的发展,我们目前的规划有两条线索,一个是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走,去发现前沿和潜在的需求,如STEM、创客等教育内容,去厘清系统性培养与专题化培训之间的关系;第二条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走,通过优质的培训项目,努力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解决问题。这两条线索是互补的。

在学历教育方面,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做精、做深优势专业,如学前教育等。总体来说,学历教育以发展优势专业为主,非学历教育走整体发展路线,同时我们也在寻找平台实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

以研究与实践推动继教的创新发展

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闫寒冰:我们的核心优势就是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在我国,大部分继续教育学院以管理型为主,执行力强,在研究方面主要借助外脑。当然,在这种结构下涌现出非常出色的实践、非常优秀的学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这种定位也会有一些问题,第一,外部专家对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敏感,对行业不敏感,因此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也不够;第二,不是科研出身的人去管理这些“外脑”很难拥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意味着很难推动研究朝理想的方向进行。

我们学院既有管理人员,又有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如何使两者的工作能够互动,是需要管理者思考的,做好了就是我们的特色。当前,继续教育现在面临的诸多问题都需要创新,这不是通过管理就能解决的。创新的前提是一定要有研发。但是,如果只有研究,最后的结果只是发个学术论文,这样也不行。一定是要通过研发然后应用于实践,再逐步实现面向常规的复制。研究为实践提供了十足的智力支持,使实践有能力去解决重难点问题;实践又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与方法验证的平台。在学院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将双轮驱动的模型逐渐内化到常规工作之中,学院的核心优势就逐渐形成了。

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闫寒冰: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的教育是面向个性化的精准推送,那么,要实现对学员的个性化推送,在此之前一定要有诊断测评。如何科学有效地诊断测评?研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再举个例子,MOOC的诞生,使大规模在线学习席卷全球,伴随而来的是高辍学率和大规模下的学习支持与服务的难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早就已经经历过,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远程与继续教育就是针对的大规模,一个老师对很多学生的情况下,怎么使用机器、信息技术、网络、大数据等把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好,从而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和服务,这些早已实现。而这些都是要通过研究得出的,可以说,我国的在线的大规模学习在很早以前已是常态,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

我们清楚地知道未来的教育是个性化、随时随地学习,如果没有研究,那么看到的永远都只是愿景。这就是研究的重要性。

整个继续教育领域似乎对研究下的功夫不足,原因是什么?

闫寒冰:因为没有人。大部分继续教育学院的人员编制里就没有科研人员,我们学院10%的员工是科研人员。很多人认为继续教育不需要研究,网络教育也不需要研究,教师培训更不需要研究,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值得研究的问题特别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继续教育把高校的教学方法原原本本地移植过来,是很难应对成人学生需求的,很难应对在线学习的特点。所以,继续教育一定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进行研究。继续教育要做好研究,需要学院下力气去呼吁,一定要设立研究和管理这两项职能。

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上海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城市,城市发展对各类人才都有着强烈且大量的需求。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立足上海,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哪些人才支持?

闫寒冰:我们在学历与非学历方面,都对上海市的人才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里我主要说一说对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贡献吧。举例来说,目前,各省市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上海也不例外,我们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建设兼具系统化与应用性,为上海市的学前教师队伍的学历提升与能力发展做出了大贡献。此外,上海“十二五”期间,上海市50%的老师在选择教师培训课程时都选择了我院提供的课程来学习,“十三五”期间也是如此。我们还为上海市各区县的教育学院的培训管理者提供专项培训,以间接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的。

关于上海的未来发展,上海市教委的相关领导对我们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希望我们支持上海的师训工作在前沿与引领方面做出成绩。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研究来推动教师培训各个要素的精致化,做出适合上海市老师的培训,让他们觉得这个学习不是硬性要求,而是一项福利。上海的教师发展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因而它所遇到的问题也是鲜活的、没有现成答案的。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经历艰难的过程,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强大,为在全国范围内教育教学的服务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230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