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从浪潮澎湃到走向世界
作者:    浏览:14063

6月底的美国安克雷奇市,国际工程联盟大会,迎来中国6人参会团。

参加大会的皆是《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及预备成员。会议主要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国际工程联盟加入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值得称道的是,中国作为《华盛顿协议》联盟正式成员首次亮相大会报告席。

愈发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她的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吸引着每一位参会代表的目光。在每一天都劈风斩浪发生着巨大改变的背后,新工科发展状况如何,起到了什么作用?人们期待着来自中国的声音。

新工科建设迎彼岸风挺进“世界版图”

“我国的数据平台历经10年建设,具有决策参考、常态监测、质量报告、满意度调查、多维排名、趋势分析与预警、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多项功能。”作为报告主讲人,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底气十足。

带队前往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更是对一系列数据了如指掌:“数据采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20所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80%以上。采集的数据信息包含专业、学生、师资、实验室等相关数据共674项,为工程认证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

而在报告团回国的汇报材料上,如是写着:“报告得到了大会秘书处的高度评价,数据平台引发各国强烈合作及共享愿望,以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质量与工作效率。”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挺进“世界版图”的一次宣言。

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成立于1989年的《华盛顿协议》,由美国、英国等6个英语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发起,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国际流动。我国于2016年6月成为其正式成员。

无疑,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的报告赢得高度赞誉,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再一次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尊重与认可。

在回国后的一次报告会上,吴岩用三个观点再次佐证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迎风展翅的领跑姿态:

一是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最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情况,发展中国家表现出跟随趋势。

二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一些国家主动了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及工程教育发展经验,希望能够指导他们国家的认证工作。

三是香港和台湾对大陆发展高度认可。以前香港和台湾是正式会员,大陆是预备会员,现在大陆已成为正式会员。

“我们和香港代表团友好会面后,与台湾工程师协会举办了两岸一家亲联谊晚宴,他们都感到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吴岩说。

没有任何预演,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新工科神奇地为两岸高等教育者搭建了友谊之桥。

北京指南吹响新工科建设集结号

新工科建设为何能在大洋彼岸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中国北京时间2017年2月、4月和6月。

教育部高教司正是在如上节点,分别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会议中心启动综合性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以及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起承转合,层类分明,循序渐进——“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奏响从春至秋、由思到行的“三部曲”。

复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

天大行动则以“六问”直击塑造未来的新工科: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北京指南作为系列理念落地最重要的抓手,在初夏来临之际,大手笔组建了工科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超豪华专家“梦之队”:40余名成员中大学校长书记20人、副校长7人,“两院”院士15人、海外院士2人……

“我们在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兴工科,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目标后,以‘五个更’理念强劲推动新工科建设研究和项目实践并肩前行,融合创新。”作为北京指南专家组召集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和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的态度一致而坚决。

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

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及校企合作。

更加注重质量保障——加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理工科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作为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遵循。

更加注重分类发展——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紧随“五个更”理念推出的则是新工科建设最深处的风景:分为5部分24个选题方向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围绕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及新体系的选题主体,分别以比较与借鉴及经验分析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及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等,为选题方向整体布局,步步推进。

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需要“变轨超车”

四季轮转,大地金黄。

新工科建设走过希望与火热交织的春夏,行至收获之秋。

在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开拓的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的基础上,来自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代表和其他单位300余人,参加了于天津大学举办的新工科建设专题培训,再次对新工科建设之“北京指南”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

“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必须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点、一流本科为根本、一流专业为基础统筹建设。”吴岩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为抓手,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服务竞争力中国,新工科建设方能从以往跟跑模式超越并跑直至领跑。

新工科建设需要怎样的“轨道”方能一马当先,驰骋疆场?又需要怎样的导航系统才不至于迷航?

“新工科建设要把握三个关键任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推动三个突破重点:推进工程教育立法工作,有力促进协同育人;扩大办学自主权,打造工程教育发展新动能;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的思考定位于办学内涵建设。

清华大学教授林建则从学科专业建设内涵角度,分析了新工科必须突破现有工科的界定,重视经济、法律、新闻、医学等其他非工科门类学科对工科的介入渗透。同时,他认为新型学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将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改造升级现有专业——调整完善现有学科”;新兴和新生学科专业的建设路径将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新工科建设方可超前地为未来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产学合作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也是教育部搭建的重要平台。

“2016年有64家企业、580多个高校积极参与,立项2620个,资助经费达到1.1亿元; 2017年上半年第一批有88家企业支持760所高校立项3209个,资助经费达到7.93亿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介绍。

吴岩指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参与,覆盖在校生约26万人,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高校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600多所高校与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办学。

可以得见,共同实施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正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