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行业培训实践
作者:    浏览:14026

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行业培训实践

—以地质灾害行业培训为例

近年来,受社会发展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每年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虽然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但是面对紧迫的工作任务、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复杂的工作对象,真正具备地质、环境、工程技术等知识背景并熟悉野外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一直比较匮乏。

因此,逐步建立方便学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地质灾害防治教育体系,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员进修和知识普及的需要,是该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在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学科优势,通过与行业协会、兄弟院校和单位的深入合作,针对于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环境、进修需求等特点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相关人员培训,累计完成了数万人次的培训进修工作,并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的编订。

一、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以从事野外工作为主,其工作时间和地点很不固定,难以开展集中学习,而且地灾防治涉及的知识面广,短时间的集中学习难以真正起到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效果。

我校在开展地灾防治人员教育工作中,深入分析行业发展与从业人员需求,全面整合学校及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完成了地质灾害监理、施工、设计、评估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线上线下多种教育形式相融合,为野外工作人员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岗位的学习要求,充分发挥不同教学形式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了面授课程、网络教学课程、讲座式课程等一系列教学资源,覆盖非专业人员知识普及、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提升、管理人员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多形式、多层次教育体系。截止目前,已建成了涵盖350余门学历课程、160余门培训课程的资源库和300余名教师的师资库。

二、全面建设E-Learning学习平台

我校在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继续教育工作中,在教育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于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环境、进修需求等特点以及地质灾害普及型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我校建设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培训综合平台”,将信息发布、在线交流、网络学习、面授预约等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成为覆盖各类各层次地灾防治人员学习需求的综合性E-Learning学习平台。

通过发挥我校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并广泛联合地质特色院校、行业协会及地质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开发和构建面向地质灾害防治人员(专业型)和普通大众(普及型)的多层次、多样化、实用性的地质灾害防治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体系。

三、全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e计划”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e计划”可以实现传统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效果,为更有效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教育开辟新的途径。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授课的形式,为野外工作人员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和灵活性,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有效的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

(2)依托我校及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立完整和优质的地灾防治课程资源体系,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各种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3)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模拟仿真等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复杂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演示,帮助学习者更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4)通过在线教育形式开展普及型地灾防治教育,可以实现大量群众同时学习,有效的降低教育成本,大幅提高普及型教育的覆盖面。

四、开展联盟合作,建立专家委员会

联合地质类院校对口院系以及地科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等单位,筹备建立“地质灾害防治e计划教育联盟”,并集合行业内的权威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普通大众等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深入的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需求调研、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及课程体系,完成“地质灾害防治e计划”的组织架构、合作模式、资源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的顶层设计。

五、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合作机制

结合行业特点及相关地质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在师资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集中优质资源进行实施工作。

六、加强资源建设

(1)教学平台建设。

在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教育课程需求和特殊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全面升级,在完善门户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在线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功能。通过对各类功能模块的补充和完善,使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大众都能在平台上方便的获得相应学习资源。同时,该平台将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教学需求和效果进行不断的跟踪,为后期的平台升级和资源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

(2)教学资源库建设。

整合各合作单位的优质师资及实践教育资源,加大在线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逐步建立涵盖地质学基础、地质灾害种类、预防常识、预警机制、灾后求生、灾后重建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普及型e课程体系”和涵盖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监理、勘查、设计、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型e课程体系”,同时加强配套教材资源的建设,形成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在线教育资源体系。

(3)教学资源质量控制。

根据地勘行业的专业特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需求不仅是对于地质学等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野外实践、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等具体环节,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借助动画、虚拟现实等各种技术手段,使教学资源能够更好的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同时,由于该项目是由相关单位合作完成,所以在教学资源的质量把控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专家评审、使用效果监控、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课程资源质量进行全面把控,及时发现教学资源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完善。

七、教育资源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规划,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推进灾害防治教育工作,针对我国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教育需求设计地质灾害防治教育资源体系,逐步建立涵盖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监理、勘查、设计、评估等内容的“专业型e课程体系”和涵盖地质学基础、地质灾害种类、预防常识、预警机制、灾后求生、灾后重建等内容的“普及型e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的需求。同时,该计划还将组织专家进行科普读物、宣传片等配套资源的设计和制作,逐步形成完善的辅助学习材料,提升各类人群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292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