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我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    浏览:13348
​“‘双一流’和原先的211、985工程是继承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起点。”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中表示,“以前211、985的政策、支持的内容以及名称在现在的文件中都不会再出现了,将会同等到‘双一流’建设的计划中去。”

根据教育部21日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校的教育学学科入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

9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从更长远的社会发展来看,对于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期待未来有更多高校的教育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名单。

两所部直属师范高校教育学入围

21日,国家三部委正式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两所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入围,所属高校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均为“985工程”高校,此次也都位列一流大学建设的A类36所高校名单之中。

根据学校官网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组建于2009年,是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最早设立了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华东师范大学则是全国大学中第一所组建教育科学学院的高校。2014年10月,为进一步统整研究资源,学校在原有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开放教育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致力于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育人高地和科研高地,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教育智库。

而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高校共有6所,本次只有2所高校的教育学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除了上述两校,其他4所部属师范类大学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字;西南大学的生物学;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字(自定);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

除了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以外,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自定);华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也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还在形成

“这两个教育学学科都是国内最好的,两所学校也整体进入‘双一流’大学,这也是我们教育学界的光荣。”26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接受专访时,就本次教育学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选拔及中国教育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谈了自己的思考。

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一批教育思想和教育学家包括陶行知、庄泽宣、梁漱溟等人曾试图建立中国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继承宝贵的教育遗产,为世界教育服务。从事了30多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近日,周洪宇独著的《通过教育改变世界:陶行知的生活》和其主编的《生活教育:陶行知英语作品选读》由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但周洪宇表示,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能够毫不逊色地与西方学术界平等对话,并能对西方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教育学术话语体系还在形成之中。

对话周洪宇:教育根植于本国,也要走向世界

记者: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你如何看待本次教育学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结果?

周洪宇:入围的这两个教育学学科都是国内最好的,两所学校也整体进入“双一流”大学,是我们教育学界的光荣。但对于国内教育学学科的现状和需要来说,目前只有两校入选,比例略少,期待未来有更多高校的教育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名单。

我国要建设成为“教育大国、教育强国”,还需要更多人研究教育规律、更重视教育学科的发展。我认为,从更长远的社会发展来看,对于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再增加两三所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记者:目前我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如何?

周洪宇:除了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类高校,其实我国的一些省属高校的教育学学科实力也很强,甚至历史传承和实力并不亚于部属高校,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成长。从东西方的教育学差异来看,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教育学既有世界性的一面,也都有民族性的一面。

我国教育学中更提倡一种人的和谐的发展,强调整体思维、统筹研究。教育研究史在东方由来已久。“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没有过时,反而更重视个性化发展、定制化需求。然而教育学学科的历史才约两百年,传到中国也不过100多年,学科的基础较为薄弱,要向西方先进的方法学习,也更需要支持和发展。

记者: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学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

周洪宇:“双一流”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方面,中国教育学要努力提高国际化的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根据中国国情,从本国的研究中提出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方法和结论,为中国在世界教育学领域赢得话语权。其中就包括争取在世界性的教育学刊物上发表文章。在这次“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遴选中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教育学学者在国外的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比较少,引用率不高。这确实是事实,需要加快提升学者的国际化素养,走向世界舞台。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通约性的区别。比如、数学、生物、物理、医学、化学等学科有着天然的世界性语言,通约性相对较高,发表国际论文相对容易,所属领域的国际刊物也较丰富。而对于教育学这样人文社科属性的学科,简单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英文论文数量来衡量是不合理的。不同国家对于教育学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理论和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教育是植根于本国土壤的创造,不能仅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评判中国的教育学。

记者:最近你出版了两本有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英文著作。其理念对当下中国教育富有哪些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周洪宇:“本土思想如何走向世界”是陶行知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理念推动教育普及。在所属的时代,陶行知学习、继承、发展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后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并写成英文著作,走遍了28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讲学传播,使得中国的教育理念赢得了国际性的影响。

继承宝贵的教育遗产,为世界教育服务,这是我们中国教育学学者努力的方向,同样,也要勇于有这样的自信,把“中国经验”推向世界。

记者:面对科技飞跃带来的教育变革,我国的教育领域将怎样应对?

周洪宇: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的冲击很大。面对高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会继续努力调试,适应时代的需要,甚至利用高科技来强化自己。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学校作为授课的机构也将一步步探索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这也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教育学学科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澎湃新闻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