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尔森—肩负行业使命,做真正的领袖企业
作者:    浏览:66709
 全媒体视角
在对话过程中,学尔森总裁杨勇一直不断重复“建工”两个字。重复的背后是学尔森13年来在建工教育领域执着和坚定,是学尔森在建工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自信。

中教全媒体主编夏巍峰(左)  学尔森总裁杨勇(右)

“未来3到5年,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朝大建工教育领域领袖企业的方向去走。”学尔森总裁杨勇在谈到学尔森未来的发展规划时笃定地说道。言如其行,13年来,学尔森专注建工教育领域,不断发展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服务、拓展教学模式,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建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课程咨询服务。

作为一家培训机构,在为建工行业培训专业人才之外,还肩负着行业使命,承载了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行业知识革新的使命。使命之下,学尔森以专业和专注的服务态度为建工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

一家真正的领袖企业怎样才能磨炼而成?

面对未来,又如何去布局?

中教全媒体总裁对话之学尔森总裁杨勇,让我们来聆听学尔森的发展之路。


专访视频 | 中教全媒体出品

沉淀内功 打造声名远扬的教学品牌

夏巍峰:学尔森在建工专业培训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已经为建工行业输送超过26万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才。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杨勇:沉淀内功。首先,建立自己的教研教学体系比较重要。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就要有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包括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建筑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深刻理解,并匹配相应的师资资源去做教研教学体系,这是第一个竞争力所在。

其次,学尔森围绕学员学习全过程提供了完善的教务管理服务。

最后,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我们很早地就把O2O的教学形式建立起来,学尔森在建工教育领域里率先开展了线上教学,学员通过线上学基础、做考题、做练习,通过线下交流和答疑,以及冲刺复习、封闭集训等。

13年来,学尔森通过这些基础来服务每一批学员,学员在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被精心呵护的,这背后都是有一支完备的教研、教学、教务服务团队作为支撑的,所以学尔森的口碑越来越好,而围绕着学习体验的服务形成了学尔森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夏巍峰:学尔森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什么样的?

杨勇:建工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把它分成几个模块。第一,执业考证类;第二,围绕整个建工行业现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技能实操类;第三,智慧建筑新应用;第四,企业级的培训。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以建造师为主要的相关执业考证类的市场规模大概在55亿。从整个市场上的占有率角度来讲,学尔森是相对属于龙头的地位,但是我们的容量离10个亿还有很大的差距,占比都不到5%。在市场上,学尔森线下直营学校或合作学校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新疆西藏除外)省份。

对于技能实操类业务、智慧建筑类业务培训和企业级培训,我认为是万亿级别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只是切了其中非常小的一块,但是这块市场容量非常大,我们希望有机会跟更多专业协会和公司来合作,在把服务做好的同时扩大市场占有率。

夏巍峰:建工培训跟工作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你们是怎么让课程和实践结合到一起的?

杨勇:在建工领域里,比如建工行业智慧建筑,原来是设计院出一个图纸,所有的施工方根据图纸来,但现在都是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化模型来进行。怎么把这套信息化的模型和实际的应用案例相结合?学尔森找到了有实战经验做过工程和施工管理项目经理或技术大拿来参与到课程研发的全过程,这样,这套课程体系自然而然的实战性就更强。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持续迭代的最新热点、核心考点来设计和调整教研教学。这只是BIM领域,还有技能实操,企业应用等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

2017学尔森一建封闭集训现场

夏巍峰:学尔森有40多家直营分校,同时还有众多加盟学校,公司如何对这些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教育培训质量?

杨勇:对于教育培训,我个人更侧重于教育这两个字,我觉得教育是一种使命。从学尔森的角度来看,我们承载了行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建立以及行业知识革新的使命,这也要求我们更多的要为行业做贡献。

因此,在对学校的管理上,首先,我们对直营学校和加盟学校的课程与服务标准是一样的。合作(加盟)学校仅指招生合作这一块,但教研教学体系必须按照学尔森的教育教学体系执行。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整个课程体系是由学尔森总部总体来把控。第二,整个的教学师资安排由总部统一调配。第三,整个教务服务的标准有专门的团队进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管理监督。其次,学尔森在不同的区域市场都设有对应的教研、教学的专职老师去跟踪全过程。对于合作学校,在不同的大区配有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老师来督导。再次,学尔森一系列的制度和管理工具也比较完善,比如有教学质量跟踪表、在线教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有效的将所有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管控,一旦发现有问题,马上进行调整。

夏巍峰:学尔森跟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有没有合作?

杨勇:我们跟院校有几种合作方式:第一,专业共建,直接把我们的一些好的课程体系和院校来进行共建专业。第二,给学生提供毕业前的辅导班,帮助学生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第三,帮助企业对从院校选拔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在企业和院校之间建立桥梁纽带,为企业提供经过全面培养的具有实战能力的毕业生。

提升质量 建立完善的O2O教学体系

夏巍峰:学尔森的线上线下培训是如何有效的结合到一起的?

杨勇:我们最早去探索线上教学是为了了解学员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用哪一种学习方法、哪一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更高效,就在这个阶段用这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掌握程度来选择学习模块和学习工具。我们在入学的时候会提供线上的入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学员可以直接报提高班或者突击班,如果基础不太牢靠,就要从基础班开始学。在学习过程中,线上学习的优势在于时间灵活并且可以反复学反复练,线下学习的优势在于集中学习的氛围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学员在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的过程中就可以分阶段的感受到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结合所带来的便利和效果。

夏巍峰:有没有考虑过把公司的线上和线下业务拆分运营?

杨勇:我们在建工教育领域探索了13年,一直在思考建工教育是否适合线上线下分开。从建工产业的属性来讲,纯线上的学习会重理论轻实践,纯线下学习时间周期非常长,影响学员的日常工作。再者,建工类考试各地政策和要求也不太一样,学员遇到困难时,很难通过互联网得到及时的回答,就需要到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去寻找一些帮助。线上课程有实操的课程,但更多还是线下,有对应的老师来进行面对面讲解和答疑。我们觉得线上线下分开这种形式不太适用于建工行业,线上线下还是需要结合到一起才能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尔森的课程体系里阶段性就会有答疑互动以及实践项目案例等,我们也在探索用无人机把施工现场拍摄一部分放到线上作为课程提供给学员,但这仍然不能替代线下。比如现在流行的直播,在这个行业里主要还是运用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真正的把建工项目场景通过直播形式呈现给学员还需要一个周期。

夏巍峰:考证市场有55个亿的规模,这一块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占领市场?

杨勇:如果从纯招生的角度,线上可以快速聚拢学员。但从行业角度来讲,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报名的人本身是具有一定实操经验的人,纯线上的基础课程对这些人吸引力不大。从证书监管角度来讲,国家也会控制一定的比例。建工行业作为国家注册的执业资格认证证书,有一定的门槛,肯定是哪个机构的教学质量和考试辅导的实际学习效果最优,学员会选择哪一个。学尔森的教研、教学、教务体系就是一个竞争优势,由于已经积累了比较好的教学质量,通过率比较优秀,这种口碑效应不是单纯通过互联网的招生引流就能解决的。

现在很多行业同行在线上推了很多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前后结合的紧密度如何、互补性如何、能不能匹配真正的学习需求,有着很大的问号。当然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工具,行业同行能够用这个方式去快速覆盖,那我们的投入和研发也不会弱于他们。

在一个行业要把规模做大,我们觉得还是靠口碑,但是互联网这个工具可以降低成本,降低了运营成本以后,会有更多的资金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而不是去营销聚拢学员,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夏巍峰:所以你们不会担心纯线上的培训机构来占领市场?

杨勇:首先,学尔森的在线学习平台不断地迭代,行业同行能够做到的功能,我们基本上都能做到。其次,在后台我们下了一些功夫,行业的同行未必能做到。一方面,学尔森接下来会将建工行业相关的知识点、考点全部打散,做成类似于微课的形式。学员不需要报全部课程,需要多少个考点就学习多少个考点,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个事情。同时,我们会借鉴成熟的课程体系来完善我们的测试系统、题库系统、学情分析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在后台下的这些功夫可能是隐性的,但在学员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其次,我们觉得现在的线上教学同行必然会走到线下,因为线下的学员服务、现场互动等(比如学员沙龙、HR沙龙、人才招聘会)都是需要有线下的根基才能构建。纯线上的机构要去做线下的布局,可能会比较难,成本和周期都堪忧。

最后,在建工教育这个领域一旦O2O体系形成,将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竞争壁垒。我们会持续地将线下学校的布局和线上学习平台的迭代结合起来建立这样的竞争壁垒。

学尔森所属上市公司洪涛股份董事长刘年新先生的题词“正念兴邦”

扎根建工 做真正的领袖企业

夏巍峰:学尔森除了建工教育领域之外,在其他领域有布局吗?

杨勇:从学尔森本身来讲是锁定在大建工。我们有三个最重要的使命:第一,帮助提升大建工领域学员的能力;第二,帮助大建工领域的企业培养与岗位对应的人才;第三,帮助革新整个大建工领域行业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我觉得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基因也有所擅长的领域,学尔森会扎根在大建工领域,把产业链做更深层次的上下游整合,提供更好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也会根据企业需求去进一步对接包括定制化的执业考证类课程、通用管理类课程、建筑企业专业类课程,乃至人才大数据在内的多样化课程服务。

夏巍峰:您怎么看待同行业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杨勇:学尔森作为一家教育机构,是有行业使命的。我们一直都比较开放,一些同行的追随模仿也让我们更加要把自己的内容练得更强。我们没有把同行看成是对立的,市场唯有通过竞争和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

我们非常希望整个建工领域教育市场更规范,有一些非常小的机构,通过一些不规范的操作给学员“包过”之类承诺,这实际上无形当中损害了行业的公信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信任感。我们特别希望一些机构不要再持续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样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我们也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定的行业自律的联盟,承诺规范教学等。

我们还希望和优秀的同行一起构建学员的大数据,来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我们愿意和很多同行一起来探讨甚至相互开放接口,共同来做。

夏巍峰:学尔森在建工领域将会怎样深度部署?

杨勇:首先,学尔森会持续地在课程研发以及技术应用上进行部署。在建工教育领域,竞争要素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第一,师资研发和课程体系需要升级;第二,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就产品形态来讲,我们会在现有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升级成围绕考点的微课互动教学、精品点播教学、一对一专家教学等模式,接下来我们会模拟施工现场,用3D模拟现场去建虚拟的空间站。我们相信,未来是资源整合、课件集成研发的时代。

其次,学尔森会深度地参与到产业链的全过程。我们要把国外好的东西请进来,同时要走出去。

最后,学尔森要帮助学员走进企业,帮企业走进学校。

夏巍峰:学尔森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杨勇:第一,我们会持续地构建和强化现有的线上线下的教学体系,并且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战略。

第二,我们希望在母公司洪涛股份的支持下,把线下没有覆盖到的或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地方进一步覆盖。在线上,我们会把自适应移动端的学习平台和互动教学的一些手段逐步完善。

第三,我们会深度地把行业优质的课程资源、企业资源、协会资源、院校资源做行业整合。

这三个规划的目的很简单,学尔森要做的不单纯是前端的领导者,而是要做真正的领袖企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行业不同机构能共同参与进来,让学术机构和企业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倍数级增长。未来3到5年,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朝大建工领域的领袖企业的方向去走,持续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升级。

本文整理: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版权声明:中教全媒体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346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