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三农人才培养创新案例
作者:    浏览:13553

聚焦三农,立足基层,深耕合作,联结共享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三农人才培养创新案例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围绕服务“三农”,充分发挥优质的农业专家资源库以及远程教育试点经验,面向基层涉农部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农民,开展学历素质提升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立足农科特色优质教学团队与数字资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全方位助学,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良好口碑。
案例亮点  
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定向培养工程项目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联合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相应政策,遴选并审核培养对象,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全方位助学,总结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农村基层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项目立足农科特色优质教学团队与数字资源,借助“互联网+”,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管理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技推广人员等一系列三农人才的非学历培育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我国农业进入了新常态调整时期,亟需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已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制胜因素和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致富的必备技能。2017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农业高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专门机构,始终秉承学校“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围绕服务“三农”,充分发挥优质的农业专家资源库以及远程教育试点经验,面向基层涉农部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农民,开展学历素质提升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案例一: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定向培养工程

(一)项目启动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启动的契机,于2005 年开始与北京市农委组织部合作,面向北京市郊区(县)启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定向培养工程”。该工程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为主要内容,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岗能力培训”等项目。

(二)项目运行机制

合作项目的地方政府部门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提供相应资金补贴,遴选并审核参加项目培养的范围和对象,中农大网院在学费上给予相应补贴。合作项目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明确中国农大网络学院和当地学习中心作为实施规划的依托单位,如: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农村工作委员会《2006—2010年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渝农发[2008]607号”文件,四川省农业厅“川农业函[2009]463号”文件,临沂市委组织部“临组发[2006]6号”、“临政办发[2007]24号”文件,连云港市委组织部“连委组通[2008]67号”文件,山西晋中市委“市农工办发[2008]7号”等文件中明确表示对该工程的支持,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图1:项目运行配套政策与保障

(三)项目人才培养

项目培养模式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岗能力培训。农大网院在多年远程教育实践中,边研究、边探索、边改革,总结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农村基层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表1: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农村基层干部在岗能力培训则开设乡村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开展专题性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策运用、组织协调、市场开发、环境保护等各种事项中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

(四)项目运行成果与反响

该项目在北京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已推广到上海、浙江、重庆、山西、山东等十多个省(市),先后招收学生13000 多名,毕业学生8000多名。获得教育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2009 年,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在中国网络教育十周年会上为中国农业大学颁发了“教育扶贫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同时,网络教育学院还被学校评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五)项目特色

1.获得政府支持——本项目高度重视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合作。地方政府下发专项文件、提供学费补助逐年选送农村基层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该项目学历教育学习,并将本项目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创新课程体系——本着“保持专业,加强通识,凸现拓展,重在应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

图2:教学内容举例说明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习中心成为“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设置专业实践环节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面授、参观考察、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小组讨论、实操等环节。

4.全方位助学——选拔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辅导教师;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分班管理和服务;与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在村镇建设多媒体教室,送教上门;遵循闲时多学忙时少学、面授辅导尽量避开农忙季节的原则,保证农村干部学习、工作两不误。

案例二: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非学历教育培训

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2017年初《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指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素质的综合提升。如何更新农业领导干部及农业从业人员知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立足农科特色优质教学团队与数字资源,借助“互联网+”,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综合功能,结合合作多年的校外学习中心的地方优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管理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技推广人员等一系列三农人才的培育工作:

(1)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服务福建省“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为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线咨询、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开放性的空间,有效解决广大学员的工学矛盾,变“短期集中培训”为“不间断培训”,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通、产中产后跟踪服务”,打造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职业农民培育的“福建模式”。

(2)与凤阳县小岗村培训中心合作,立足小岗村实际,采用线下培训、“互联网+三农”的培训模式,围绕创业实践、品牌建设、电子商务、新品质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展开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利用小岗村作为中组部、农业部指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基层组织负责人示范培训基地的优势,结合农大高校资源,将职业农民培训、党性教育与学历教育内容有效衔接。

(3)与广西省玉林市农委合作,以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县、镇、乡管理人员为培养对象,共建 “中农大网络教育玉林培训中心”。在三农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致富经验、农产品贸易、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金融与保险、区域经济发展、土地与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组织优质资源,对玉林市职业农民、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农业管理人员提供常态化培训。

(4)与河北省邢台市农委合作,组织邢台市各区县农业领导、青年农场主等70余人参观考察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中粮智慧农场、农业展览馆。旨在考察科技园现代农业设施的应用技术及先进设备,了解科技园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切实践行中央关于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的文件主旨与精神。

综上,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开展十六年来,大力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教学优势,稳步开展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在职人员的网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良好口碑。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500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