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我们研究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无疑指明了方向。
教育的主要矛盾,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所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三十多年前国家提出,我们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五年前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用十九大报告中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我们会发现,十五年前的判断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具体化,或许可以为我们思考教育改革,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倡导适合的教育理念,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解决好的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要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体现。“适合的教育”就是要适合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适合自己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社会角色的适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教育适合学生,就是要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适合的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历史性变化,推动教育事业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合的教育”必须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合教育“四个服务”的要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克服简单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的现象和做法。教育改革的重点要回归到“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上,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得到发展发挥。
适合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格局。政府要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提供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衡充分发展。学校要积极探索富有特色和符合规律的办学之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更加注重多样化发展,通过科学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方式,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适合的教育”,不唯分数,不唯名校,不唯学历,为学生提供人人能成才、人人有平台的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克服“家长制”作风,与子女构建有温度的伙伴关系,从子女的兴趣、特长出发,引导和尊重其选择,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激发出每一个独特个体内心的智能,包括兴趣、热情,包括信念和坚守,包括善良、责任,包括上进心、平常心、羞耻心,然后加以养成和锤炼,继而开花结果、成长成才。
在“适合的教育”中,学生将创造精彩的人生,教育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人民对于更好教育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满足。
作者系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