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对接产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路子
作者:    浏览:12254

11月9日,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在会上作了《对接产业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路子》的主题报告。

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教授

以下为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是1952年建校的省属重点,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在校学生有25000人,教师1300多人,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北、服务工业、培养研究型人才,学校目标:建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在当前的科技进步以及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两化融合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实施,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国家出台专门文件,明确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在思考,地方工科大学要怎么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到底怎么改进。

工科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所办非所需。地方院校传统的专业都是根据教师和办学条件开设的专业,面对新产业需要的人才,在专业上相对会有困难。第二,所授非所愿。现在到了21世纪,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未来目标,怎么来适应学生不同需求?第三,所学非所用。每一门课程,由于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发展,教的内容与企业用的技术有很大差异。我们改革的目标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改革的举措:

一是推进135+学科发展战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解决所办非所需问题。我们办与学校定位一致、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其中,1是一个定位,即发展绿色工业学科和专业,3是三个重点领域,新能源、生物制造和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5是五个特色发展方向,分别是产品质量工程、区域产业生态发展、绿色材料与加工、工业产品与创意设计、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就是针对新兴学科,大数据与互联网+。 我们大力实施了学科专业调整,兴办了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使学科专业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

二是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所授非所愿的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湖北工业大学培养的人才,定位在中间中上的位置,针对整体人才培养定位,推出了721模式人才培养改革,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协同育人、自由发展的原则,以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7即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按照工程师等人才的培养标准,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凝练核心知识领域,提炼专业核心课程,明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法,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强调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即针对20%左右的学生,实施“1+X”双专业拓展教育,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既有语言类、理学类、信息类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跨学科、跨学院(部)创建“1+X”专业复合教育模式;针对有关专业的学科特点,提炼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专业交叉融合,构建相互联系、互相衔接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契机,鼓励学生采取主辅修、双学位学习或跨专业选修课程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复合教育,同时借助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1即针对10%左右的学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后备人才,组建创新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精英式教育,分别培养学术精英和工程精英。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施方案》,对创新学院学生实行“2+2”分段式培养,在第1-2学年深厚基础理论教学的前提下,第3-4学年全面实行导师制,注重学术研究方法和科研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实行“3+1”培养模式,按照国际互认质量标准,加强校企协同,实施全程产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是校企协同育人,解决所学非所用的问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做法就是共商学生发展、共设培养目标、共设毕业要求、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支持条件,我们希望通过六共实现人才培养的提升和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工科教育华盛顿协议的认证的理念和标准,通过校企双向介入、协同办学为途径,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体系,并持续改进。

校企合作具体的措施,有几种模式,一是共建学院,为新型行业培养急需人才。我们跟中兴通讯、中科曙光共建了大数据学院。

第二是订单式培养,对复合型、交叉型学科,传统的专业改造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我们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材,双方互派教师,企业提供实践场所,同时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项奖学金奖励学生参与学习。

三是精英班模式,有些企业希望学生对其企业文化、知识背景能提前了解,我们在全校范围之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加第二课堂来培养企业未来的技术骨干。

除了共建专业之外还实行了课程改革,我们把企业项目引进到学校的教学环节,包括总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并把课堂开进车间,传统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后来我们完全重构课程体系,按照项目式教学,每个项目直接在数控车间进行教学。

工程教育当中,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单个实验为主和少量的综合实验,但现在仅有这个不够的,我们把工厂开到学校,对复杂的过程,让学生在学校里有全面了解。我们把包括酒厂在内的工厂办在学校,比如酿造是湖北工业大学的一个特色专业,学校里设有两条白酒生产线,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酒,让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得到从粮食变成酒的全过程。

我们也把实习基地建在企业,湖北工业大学在全国各地建了300多家实习基地,学校形成教学、训练、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示范中心、26个校内实习中心。同时,还跟企业合作建有45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每年可满足全校6个专业的5000余名生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需要。

在学习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实习实践,湖北工业大学推出了很重要的改革——实学一致,让学生在寒假和暑假各拿出三至四个星期进行实习实践。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深入企业等几个不同的层次和推动大学生的假期实习实践。每个学生实习完之后在开学的前两天会全部进行答辩,答辩通过之后获得学分。

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师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很大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采取双向介入式,一是老师派到企业,同时还聘请200多位企业高管,从事创新创业的指导。

湖北工业大学在校企合作这块,一直在湖北省市高校当中保持比较领先的位置。在产教融合的项目申报上面,我已经拿到61个项目,在省属高校中也是比较多的。

在创新创业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这块,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节目/媒体都对湖北工业大学进行了报道。湖北省每年公布的科技服务湖北排行榜,湖北工业大学也一直排在前列。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上,湖北工业大学在全国的各类赛事中,获奖的档次数量一直位列湖北省属高校的前列,包括数学建模、英语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社会实践、挑战杯创新创业等赛事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靠企业来检验,湖北工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多次获得省级和教育部就业先进单位称号。同时,湖北工业大学也是99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

通过多年推进校企合作实践,一方面需要高校主动积极,湖北工业大学每年都要求校领导必须联系一到两个大型企业来推进校企合作。同时,仅有高校的热情是不足够的,必须有大企业家和企业的参与。我听到很多企业介绍非常有感触,这些年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极大的增强。除了校企的主动参与,政府搭台也非常重要。有政府搭台出政策,有高校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我相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工作会做的越来越好。

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刘德富在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的演讲实录,经中教全媒体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553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