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以持续成长教育服务社会
作者:    浏览:12086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以持续成长教育服务社会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相关工作总结

摘要
东南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高等院校之一,坚守建校伊始即确立的“承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培养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的办学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手抓并逐步转向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发展方针,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以工见长、人才汇聚、培养模式灵活多样的优势,紧扣产业发展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养培训方案,建构富有东大鲜明特色的培养培训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各行业、各领域高层次骨干人才知识更新、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情操陶冶等需求,数十万名学员先后从这里走出,用所学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案例亮点
1. 创新教育服务理念,为人才培养培训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2. 着力教师资源建设,为人才培养培训的高水平实施汇聚力量

3. 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大环境,为高端培训集聚强有力的软硬件资源

4. 增强国际化思维开拓国际化视野,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夯实基础

5. 着力提升和不断强化课程设计能力,为培训项目的开发创设优势

6. 灵活化培训模式,为多元化培训需求提供应对空间

7. 精细化培训管理,以高质效的培训效果赢得声誉

8. 系统化培训服务,为培训实施提供保障成就品牌

东南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高等院校之一。1956年创办夜大学、1958年增办函授教育,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成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六所成人教育学院之一。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1994年,同年11月,被江苏省教委指定为职业高中校长岗位培训基地,1997年5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委属六所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1999年12月重新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0所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并获得中央专项资金476万元,用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1999年东南大学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远程教育试点高校,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支持的全国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2004年6月,东南大学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继教院作为东南大学各类继续教育活动的归口管理与组织实施单位,集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包括各级党政干部、企业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学校教师等在内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数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2015年,获批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7年,获批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根植学校丰润的大学精神与文化,伴随着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东南大学的继续教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建有各类培训中心、教学点(学习中心),多机位高清录播室,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管理网络平台和丰富多样、支持在职人员业余、自主学习的各类资源;形成了以多类型可定制的教育培训为主要办学形式,传统面授教学与现代远程教学方式互补的继续教育格局,培养培训领域涵盖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教育和艺术等学科,较好地满足了各行业、各领域高层次骨干人才知识更新、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情操陶冶等需求,数十万名学员先后从这里走出,用所学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东南大学坚守建校伊始即确立的“承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培养平正通达的建国人才”的办学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两手抓并逐步转向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发展方针,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以工见长、人才汇聚、培养模式灵活多样的优势,紧扣产业发展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建构富有东大鲜明特色的培训体系,形成了包括5大面向、80多个课程模块、600多个专题的培训项目体系(部分模块见图1),该体系根据各类新需求的不断提出,一直在不断充实更新着,未来将会蔚为壮观。

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包括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在内的新技术浪潮,新时期的东南大学在培训专业内涵的研究方面不断加强,挖掘培训价值,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科研指导,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过程管理,同时加强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我校是江苏省首批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我校是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我校是2017年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单位)、各行业学会/协会等的联系与合作,相关教育培训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创新的服务理念,为人才培养培训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东南大学素有“科学名世”的美誉。早在上世纪14、15年代,近代著名教育家、后被尊称为“国立东南大学之父”的郭秉文先生就提出“教育是一项具有公共价值的事业、在对象上面向的是所有公众”的观点;在他的号召下,1915年10月25日创办于美国、以发展科学技术为职志的学术组织“中国科学社”于1918年自美迁回中国整体进驻我校;“中国科学社”通过举办通俗科学演讲、创立科学图书馆、创办科学杂志等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宣扬科学、实践民主,成为当时中国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南高师-东大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被毛泽东、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曾任我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先生,为“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更是矢志不移投身科教救国,通过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开启了高等学校服务大众、推动社会化教育的先河。新中国建立后,东南大学通过举办夜大学、函授班、远程教育课程班、各种形式覆盖多个领域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职业技能培训班,以及寓教于研、产教研融合的专项培训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在一个多世纪的积淀发展中,东南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智力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地区建设”为己任,紧跟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适时研发培养培训项目,以各种方式组织教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了大批高质量的建设人才。正如东大关于服务地方主要理念中所表述的“做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产学研合作”那样,应该说,为国家和地区提供不竭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已成为东南大学的自觉习惯。

二、丰富的教师资源,为人才培养培训的高水平实施汇聚了力量

一方面,东南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大引进、注重培养、强化考核、激励导向等政策和措施,全力培育了一支以两院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校内特聘教授等为龙头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2700余人(经梳理发现,东南大学专任教师所属学科及研究专长与学校所驻地江苏省《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定的15个重点领域竟然一一匹配,且契合度很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8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人,青年千人计划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东南大学培养培训了数十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包括相关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在内的广泛领域中,加之持续不断的产学研合作等举措,使得学校与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建立了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天然联系,一批优秀的政府管理人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高级专家学者、企业的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受聘为我校培训领域的主讲专家,在东大的讲台上传播先进文化与技术,俨然已成为他们的职责之所在。

在此基础上,东南大学按照高端培训的教师“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掌握专业的最新科技前沿,观点要新颖,视角要独特;二要具备一定的授课艺术,要能够高层建瓴、深入浅出,要使学员坐得住、听得进;三要具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教学中善于使用针对性强的案例,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有关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三要原则”遴选、建立了一个由众多专家学者、高级管理者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熟悉产业发展的培训专家库,为学校各类培训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尖端的科技创新大环境,为高端培训集聚了强有力的软硬件资源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1~2016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7项,其中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科研经费到款20.03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497件,发明专利授权1231件,申请PCT专利50件。SCI论文收录24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554篇,排名第14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4项,其中一等奖11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一项项尖端科学技术的诞生,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完成,东南大学的科技成果走出校门,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学校开展各类高端培训集聚了强大的软、硬件资源优势。近1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东南大学开展的各级各类高端培训涉及到电子信息通讯、城市规划与建设、能源环境、交通规划与工程、土木工程与施工、重大工程装备、社会法律等领域,释放了巨大的科技效应,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高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愈趋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俄罗斯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国际学生培养培训方面,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学营,通过组织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戏曲、中国雕塑、中国经济、中国概况等文化课程和建筑力学、商务汉语、科技汉语、医学汉语等专业汉语课程的教学,采取别开生面的体验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使他们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并通过他们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对外培训方面,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政府部门的要求下,东南大学先人一步,开展了大量的援外培训工作;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战略,先后为我国有关部委、相关国家的政府企业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学员,这些学员经过东南大学培训之后,已成为我国有关部委、相关国家有关单位的管理与技术岗位中坚力量,为东南大学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口碑,也为学校更好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五、强大的课程设计能力,为培训项目的开发创设了优势

东南大学拥有强大的培训课程开发力量,具有专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近几年先后开发了包括5大面向、80多个课程模块、600多个专题的培训项目体系,基本对接了国家“一带一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对接了学校驻地所在省《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在纲要确定的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工程和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节能型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15个重点领域中,东南大学均有优势学科与其对应或相关联,且在不少领域具有重要的创新能力和话语权,也都已经相应地开设了培训项目和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

六、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为多元化培训需求提供了应对空间

作为教育部批准重点支持的全国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东南大学早在本世纪初就着力进行远程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建设,在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培训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基于对在职从业人员成长规律、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探索研究,建立了面向成人非学历培训集中面授指导+点播网络课件自主学习+远程辅助学习支持服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高新企业人才培养需求,量身打造高新企业员工培训所需的培训计划,聘请行业专家、主管部门领导和领域教授授课,讲课内容既密切结合实际,又有理论深度,有效实现了学员所需、所学、所用的有机结合,创建了基于学习目标实现的支持学员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协同提升全面发展的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模式,我们为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后备干部转型成长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

我们与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合作举办专技人员一年制研修班所构建的混合式多元化培训模式。

通过“远程课件培训+远程讲座培训+现场讲座培训”的整合利用,我们为南京市援疆小组提出的“为伊宁市培养规划建设干部”工作的顺利实现趟出了新路,相关举措的推广使用,先后累计培养培训干部人才近6000人次,被当地政府赞誉为“南京援疆工作为伊宁市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

在长期的非学历培训实践探索中,东南大学还大胆尝试与境外机构合作办班、实行基于需求的异地办班等,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活化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视野,而且让教学的空间也得以延伸,构建起“时、空、内涵”均可拓展的培训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了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深度融合。

七、精细化的培训管理,以高质效的培训效果赢得了声誉

东南大学建立了由继续教育学院下设继续教育管理部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特有机制,形成了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以院(系)及相关实验(室/中心)、以及与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相配套的遍布全省13个地级市的校外联合培训中心为两翼的继续教育组织架构。继续教育管理部,对全校继续教育工作行使管理职能;根据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开展相关政策研究、规章制度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对全校各单位教育培训立项、合同、宣传推广进行规范管理,并代表学校签署协议;对各类教育培训的工作量、经费等进行核算,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质量评估,对各类教育培训证明(书)进行管理、发放和电子注册等;协调组织各相关单位不断开拓培训领域,持续推进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继续教育管理部在学校长期的培训教育工作中,坚持原则、认真履职,十数年如一日的精细化培训办学和管理,确保了每一个培训项目的标准和规范,造就了高质效的培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2年来,东南大学先后为全国各地培训了各类中高层人员16000余人,开设培训项目600多项,其中30多个项目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培训品牌。

八、系统优质的培训服务,为培训实施提供了保障成就了品牌

东南大学非学历培训一以贯之地坚持想政府所想、为企业所为、为学员服务的理念。学校拥有丰富的培训后勤服务资源:九龙湖宾馆、榴园宾馆、格林宾馆、文园宾馆能够为各级各类培训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学校食堂、运动操场、图书馆、资料馆等也都能为学员提供积极友好的服务;丰富的网络资源与线上服务支撑为远程教育培训创造了条件。在为培训学员服务的流程、细节、规范、管理等方面拥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为学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训考核与评价中,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让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学员纷纷表示,在东南大学接受培训是来到了科技的殿堂,享受了大家们的科技的盛宴,大家们有理念、有思路、有措施、有行动的报告,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不断前行。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东南大学不仅重视培训的准备工作和培训的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培训后的反馈和培训的跟踪服务,这是培训系统的重要一环。东南大学对所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坚持进行有关“学员培训后的感受、培训的效能”等一系列跟踪调查和持续改善;在教育部有关培训效能调研榜单中,东南大学受培学员对学校的评价,优秀率始终名列前茅,为学校培训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口碑和声誉,也赢得了市场。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企业的培训学员正源源不断地慕名来到东南大学参加培训,研修之余,学员们漫步校园,总会发现这所百年老校处处呈现着百年历史濡染浸润的印记,静静地感受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每每都有意外之喜。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601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