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判断,明确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前进方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国中高职在校生3000多万人,开设近千个专业,基本涵盖国民经济体系各个领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
1.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通道不顺畅。职业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对接产业发展、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但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性还很缺乏。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要素的动能不足;同时,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衔接渠道不畅通,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中职毕业生无法顺畅地进一步深造学习,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采取生均经费拨款的方式拨付,这在实践中也催生了“什么专业好招生,就设置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利润高,就多招什么专业”等不良现象,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盲目化、扩大化、同质化,与市场需求脱节。
3.产教融合程度不够深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不够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性和规范性,校企合作松散、浅层,合作内容和形式单一。校企合作行为多是靠外部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重视技能训练、轻视文化素养培育”等现象。
4.职业教育专业教材更新缓慢。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大多延用了二三十年,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更新缓慢,且不少职业工种已消亡,新行业、新工种却又无教材、无师资、无鉴定指导。
为此,建议:
1.加快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重点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应用型本科转型,重点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型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探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培养工程技术开发、高层次管理和其他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施学分互认机制,探索技能与学分间相互转换机制,逐步搭建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开放、兼容、互联、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2.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通过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方式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方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围绕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技术变化的需要设置专业。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化治理结构改革,组建由行业组织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第三方机构学者、院校一线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院校特色、区域实际对专业设置进行论证,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特色化。
3.改革创新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等全过程的机制。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构建,探索形成政府及社会力量全方位支持的“大国工匠”培育体系。企业要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考核标准。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开展道德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行业领域的工匠文化。
4.规范引导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民办职业教育与公办职业教育并重的原则,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举办职业院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各自办学优势,让他们“愿意办”。同时出台相关扶持和管理政策。明确兑现办学自主权政策,办学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领导体制、课程教材、合作形式等都应按照民办职业学校自主确立的原则进行政策设计。出台相关评估办法,定期开展评估,汰劣奖优,对于办学质量不高、管理混乱的学校取消办学资质,保证他们“办得好”。
5.升级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开展自上而下的职业标准化建设,更新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等,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用新技术、新知识武装从业人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