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AI+教育是下一个风口?
作者:    浏览:13174

4月1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行动计划》提出,未来将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行动计划》还对中小学、高校等多层次教育体系提出要求,未来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人工智能持续升温,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作为AI与教育的互融共生的产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知。

AI+教育这条赛道也正吸引着众多企业涌入布局,并受到资本追捧。目前,已经入局的企业超过四十家。在乂学教育创始人栗浩洋看来,AI+教育的行业模式将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在初期会出现激烈的拼杀,但在大浪淘沙过后,“剩者”将只有两三家。

“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

4年前,栗浩洋从国内A股第一家教育行业上市公司里辞去职务,创办了一家名为“乂学教育”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平台就像是达芬奇、苏格拉底和爱因斯坦合体,能够给到每一个孩子一对一的教育,给他启发,帮助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说。

个性化教育一直是K12教育领域的一大痛点,伴随着技术的更迭,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被寄予了让教育由“千人一面”转变为“千人千面”的希望。

自适应教育,顾名思义便是指一种强调学生个性化和自主性的教育方式。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实例或场域,让学习者自主发现规律、进行总结,进而形成理论,并能自主解决问题。

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被提出,并经历了人工、计算机编程与人工智能三个阶段的智能程度。目前的人工智能阶段是对传统自适应学习模式的升级,也是对新型学习方式的探索。

如何真正利用AI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让算法发挥功用?栗浩洋认为,知识点的拆分是关键。“传统教育的一个知识点,通过AI技术可能会拆分成70-80个小知识点。当知识点越精细时,学习效果越好。就像从过去中医把脉到CT、再到核磁的发展过程,肿瘤的距离直径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提高学习效率、可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是AI+教育的核心目标,“搜集大数据——构建学习模型——输出学习建议”则是实现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的基本步骤。

“自适应学习的核心在于知识图谱的构建。而人工智能所做的工作,便是把所有信息收集在一起,建立起个性化的知识图谱。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相关学习建议。”在4月11日举行的“智适应-2018全球AI自适应教育峰会”上,美国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巨头Knewton创始人Jose Ferreira解释。

下一个风口?

目前,国内已有四十余家企业入局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包括乂学教育、学把军、原题库、英语流利说等。

但在Jose Ferreira看来,将自适应学习理念带入商业领域,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于技术型新创企业来讲,最大的敌人是较长规模的周期循环。新创企业需要进入终端市场,直接接触到消费者,获得用户反馈,这样才能更快地进入市场。”

从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概念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融资轮次逐渐呈现出从种子轮、天使轮的早期阶段,向A轮、B轮的中期阶段发展的趋势。随着众多企业的涌入布局,人工智能教育或将成为投资的下一个赛道风口。

景林资本董事毛平回忆,在最初关注教育领域时,投资圈对分层教学的讨论已经很多。然而分层化教学如何从理念落到实践,却成为一大难题。

“分层教学怎么分?即使一个特级教师,也不能把知识点分得很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能力没有办法分层,班级没有办法分层,知识点没有办法拆分。在中国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的情况下,分层教育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

在毛平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解决分层教学的最大瓶颈。“怎么样把老师的能力科学、标准地复制到教学场景中去,而且是大规模地复制,这是教育本身带给人工智能教育赛道的一个观察点。”

学习效果被资本市场也被资本市场视为人工智能教育赛道的优势所在。

“为什么人工智能教育会成为亮点?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的效率提高,适应消费者本身需求。当然,并不是说教育公司只需要提升教学效果。教育公司最后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教育服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本身来讲,都要做的相当好。”海纳亚洲投资基金的合伙人王琼认为。

在人工智能教育概念日益火热的背景下,也有声音质疑市场中存在炒作的嫌疑。但天力资本投资总监李宏安对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在中国仍处于早期的升温阶段,相关的概念仍然比较模糊,有泡沫在所难免,这也是新生事物在资本市场上的必经之路。”

来源:经济观察网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714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