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专访︱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莉:聚力汽车人才培养 走出特色之路
作者:    浏览:15294

全媒体视角

在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之下,高校继续教育在应对转型冲击的同时,其主体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如何在转型时期找准定位、明确自身作用,是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顺利发展的关键。

作为我国第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职院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汽车产业培养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享有“汽车人才摇篮”的美誉。2000年,学校开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以培养一汽自主事业汽车专业人才为己任,打造了多层次的企业员工终身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立足吉林,面向汽车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中教全媒体就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等问题,对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莉进行了专访。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莉

形成“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职教模式

CEDU: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职院校。请介绍一下这所学校。

刘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起源于1952年一汽建立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2006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8所高职示范院校行列; 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高教强省高职龙头学校;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入选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并成为吉林省第一所“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如今学校已成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享有“汽车人才摇篮”之美誉。

CEDU:学校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莉: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最重要的特色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自主汽车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企业创新。

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共开设25个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全国高职高专首开专业,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汽车工程专业群,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群,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校内建有汽车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182个,实训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

学校先后与德国五大汽车公司(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和博世公司、英国捷豹路虎、法国米其林、日本丰田、日本本田、一汽集团公司、吉利汽车、中国平安等865家中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品牌订单班50多个。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2%以上,月薪普遍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六万多名毕业生是国家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其中,王洪军、李凯军、金涛、高大伟、齐嵩宇、韩文君等已经成长为国家知识型劳动模范、科技创新人才、技术能手、自主创业人才的代表。

汽车人才培养重特色、重创新

CEDU: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一直以培养一汽自主事业汽车专业人才为己任,对汽车人才发展变化非常敏锐,请您谈谈汽车人才的现状。

刘莉:汽车人才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就现阶段来看,在汽车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汽车人才在管理、研发和服务三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后备略显不足。

此外,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只有不到1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和培训程度较低,导致人才能力素质不高,是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汽车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政、企、校要协调一致,创新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产业自主创新,这是我国汽车产业迈进强国行列的重要推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汽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出台多项鼓励和扶持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造就了良好的环境。

CEDU:基于这个现状,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点?

刘莉:我校在2011年底,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我校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重特色、重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校企融合共建继续教育办学联盟。打造继续教育品牌,如与一汽集团公司合作举办的企业班组长学历教育、企业内训师培训、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培训等;

二是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企业标准化。不同的专业课程以企业不同的工作标准为基础,对应的设置教学与实践内容,在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力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是拓宽办学渠道。将自学考试、远程教育、专项培训等有机融合,建立起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继教转型发展要找准定位

CEDU: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您如何理解继续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内涵?

刘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可见,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再一次被提及。然而在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之下,高校继续教育在应对转型冲击的同时,其主体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如何在转型时期找准定位、明确自身作用,是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顺利发展的关键。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由高校所属层次的不同而确定。就高职高专院校而言,继续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树立大继续教育观,将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都归口在继续教育,其发展水平和层次要适应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体制等方面改革创新,要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确立符合自身状况的发展战略。同时,要在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CEDU: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在哪里?

刘莉: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地方在于实践,需要高校不断开展各种有益的探索,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职业教育要打破条框分割,发挥资源优势,扩大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与培训规模,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

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稳步推进:一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做优高职、做大培训、优化布局,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深度沟通和衔接,为学生多样选择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二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自的优势,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CEDU:学院已经形成了立足吉林,面向汽车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发展势头强劲,对于继续教育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刘莉:未来我校继续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是拓宽继续教育发展平台。强化校企融合,使继续教育的内容、专业进一步符合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术的新的渴求,突出实用性、创新性,注重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与实践共同发展,重视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推进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人才交流与交换,为优秀人才提供到国外深造的机会,同时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来我校学习优秀的文化和技术,促使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作者:中教全媒体 苏群

版权声明:中教全媒体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763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