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元年”至今,这些“小而美”的变化不容忽视
作者:    浏览:11825

2018年年初,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国内首批、国际首次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热点层出不穷的今天,这则消息让慕课再次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12年“慕课元年”以来,慕课在我国已走过6个年头。据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磅日程发布 | 2018(第五届)中国MOOC大会7月13-14日将在北京盛大开幕!

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慕课被视作新时代加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寄托着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美好愿望。虽然和其他互联网技术一样,慕课对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像在其他领域那样“大而强”,但是这些年慕课为高校课堂带来的“小而美”的变化,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土壤。

内容为王,慕课让思政课圈粉无数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给学生留下内容枯燥、照本宣科、空洞无趣的刻板印象,而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精心打造的慕课版思政课,却备受学生追捧和喜爱。

短小精悍的授课视频,生动形象的图片、纪录片等资料,以及灵活穿插的小测验、在线互动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等,思政慕课首先在形式上就让人耳目一新,而精心打磨的内容更是让思政慕课在各个学科慕课群中突出重围,实力圈粉。

以思政慕课界的网红——武大思政课为例。笔者尝试登录中国大学MOOC了解武大毛概慕课的情况,首先就被18位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所吸引。据了解,武汉大学打造的思政慕课拥有国家级教育团队的师资。这支教师团队组成合力,精心打磨内容,将知识点细化、碎片化,并搭建知识点体系和图谱。对于教材高度概括的内容,武大教师擅长用鲜活的案例表达出来,做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能接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据悉,武汉大学开设的4门思政课慕课于2016年9月26日正式开课当天,选课人数即达1.4万人,上线月余之后,吸引了全国5.6万多人学习。

科技可以改变教育,前提是教育体系拥抱技术,开展实质性的变革。武大思政慕课的成功案例说明,慕课并非将传统课程照搬到网上那么简单,只要注重课程内容建设,以内容为王,任何学科课程都能像思政课那样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网红”级课程。

模式是金,混合式教育成为“新常态”

《2017年地平线报告》预测,未来1到2两年时间内,混合式学习与教学将成为主要形式。而随着慕课的兴起,大规模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不断向公众开放,依托慕课开展混合式教育模式正在成为课堂“新常态“。

混合式教育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条条大路通罗马,具体怎么个“混“法,一线教师各有妙计:有“慕课学分课”模式,学生在线学习自己所在高校开设不了的课程,并获取学分;有“前八周+后八周”模式,前半学期让学生学慕课,后半学期老师再串讲;有翻转课堂模式,即课前学生自行完成知识学习,课堂用来开展师生互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而依托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强调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教学相长,力图从“教得好”转变为“学得好”,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正成为提高教学育人效果的重要尝试。

好学乐学,每个人都能做慕课学员

慕课的英文直译名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开放”一词恰恰代表慕课的一大特性,即慕课没有门槛限制,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这里,相对于慕课学生来说,笔者更愿意将慕课的使用人群称之为慕课学员。因为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慕课课程包罗万象,满足了各种类型学员的求知诉求。比如,除了有可以适合高校在校学生跨校学习的学分课,也有适合在职人员提升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课,还有适合社会大众提高科学和文化素养的通识课等。

比如,一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深山里的11岁小学生,通过慕课学习了吉林大学的“奇异的仿生学”、武汉大学的“古文字学”;一位85岁的老先生,拿到中国大学慕课“针灸学导论”课程结业证书,又接着学习厦门大学“针灸学”课程……

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案例说明,那些在慕课这片知识海洋里受益颇丰的学员,往往都是具备好学、乐学精神的人。

正如中国大学MOOC的愿景,“在这里,每一个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慕课学员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知识水平高低,不论职业身份高低,任何人只要想学,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慕课,成为更好的自己。

华丽转身,教师不做灌输者做指导者

过去,教育圈有一句话形容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道授业”的关系,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句话演变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是教书育人的本分,这个道理永远不会过时,但是身在当下这个信息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教学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单向知识灌输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型为引领者、指导者,甚至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慕课的出现,既为教师角色转变创造机遇,又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慕课的教学方式是翻转式的,学生首先通过视频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带着问题与教师和同学深入地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制作慕课资源,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照本宣科。组织在线讨论或课堂讨论时,教师或站在幕后或站在学生中间,承担着引导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线上讨论的方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深度等责任。

不同时代对教师有不同的社会期待。慕课来了,虽然教师的地位不可取代,但它却催生了教师角色的必然转变。

慕课为高等教育带来的部分“小而美”的变化,“小”意指这些变化不是摧枯拉朽式的颠覆性变化,“美”意指这些小变化为高等教育的教与学创造了新体验,营造了新气象。由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一定时期内教育技术或许不会对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大变革,但是在追求这个愿景的路上,所收获的一连串“小而美”的变化也值得庆贺。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871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