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要落脚于实践实训
作者:    浏览:13448

——专访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

在上海市杨浦区,有一所“特别”的专科学校,这里走出了两位“技术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的奖牌获得者,这里培养了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将近一半的印刷机机长,这里毕业的6万多名学生极少感受“就业难”。它是上海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唯一的高职高专院校,它就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

这位出版印刷业的“共和国长子”始终坚持着自己优秀的办学传统,同时时刻不忘紧跟时代潮流,历经63年风雨洗礼却未见衰老。近日,该校校长陈斌接受中教全媒体采访,分享了上海版专一路走来、历久弥新的宝贵经验。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陈斌

依托行业育人才

在世界技能大赛、高质量就业排头兵等层层光环下,最让上海版专耀眼夺目的那个发光体是什么?

对此,陈斌谈及最多的是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每年的学生培养方案都是由行业专家帮助制定的,”他自豪地说。上海版专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100多名校外专家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专业培养方案提供修订意见,形成专业建设的动态响应机制。

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打造“上得了讲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教学团队。既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带着任务到车间去实践交流,同时为各专业外聘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上海版专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12家“校中厂”,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再由校外能工巧匠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指导。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深入到拥有国际一流技术和设备的企业生产车间,在140个驻场工作站、20个驻地工作站、5个海外工作站和6个专家(教授)工作室这4种形式的“厂中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练习本领,亲身感受行业脉动。

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上海版专的学生双证通过率达到100%,有的学生甚至拿到两个或以上行业从业资格证。近几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超过了上海市本科毕业生”。 “而且,我们的毕业生一到岗就能上岗,”陈斌表示。

除了解决就业这个各方普遍关注的问题,上海版专还以各类世界和全国比赛为平台,努力培养顶尖人才。在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学生王东东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印刷媒体技术项目,获得一枚宝贵铜牌;2015年,张淑萍同学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喜获银牌。

 张淑萍

王东东(左一)

国际荣誉固然难得,陈斌看到更多的却是这两块奖牌以外的东西。“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我们可以了解整个印刷媒体的世界标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邀请国际一流的裁判和教练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他表示。作为校长,他所期待的是培养越来越多的“王东东”、“ 张淑萍”。

在上海版专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参观时,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成员都在紧张有序地操练着,从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坚毅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中国出版印刷业未来腾飞的希望。

信息化让“老牌”不老

虽身为中国出版印刷行业的“老牌”院校,上海版专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时刻张开双手迎向不断变化着的行业和世界。

陈斌介绍,近些年,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印刷出版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技术的出现也加速了上海版专的教育教学改革。

当电子读物与印刷制品不分高下,当传统书店被亚马逊、当当等电商平台抢占市场,当线上线下联动出版模式悄然兴起,上海版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努力也在不断加强。

为打破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上海版专建立了课程中心、BB网络教学平台,合作建立了“空中教室”等数字资源平台,建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在线教学、培训、自主学习的需求。陈斌透露,教学资源平台以后要向行业开放,让行业从业人员也能够学习相关课程、获取从业资格证,为行业服务。

在培训实践环节,上海版专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手把手指导,出版印刷专业学生透过3D图像能清楚看到大型印刷设备的内部构造,影视艺术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一场场灯光秀……”陈斌举例说道。

但他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须在实践实训环节。网上课程、虚拟教学等都是辅助手段,都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目标。“学生有没有市场竞争力,主要看他会不会操作。上海版专的就业率高,主要得益于对实践实训的强调和重视。”

此外,在学校管理方面,上海版专作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一直将学校运行状况、专业建设状况分别记录在高职高专状态数据平台和高职高专专业数据平台上,不仅为上级考核提供数据,也为不断完善自身提供客观依据。

在此基础上,学校引进了CRP(Campus Resources Planning)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将此前相互封闭的教务、财务、学工等18个信息“孤岛”联系到了一起。“以前,连简单的学生人数每个平台提供的数据都不统一,”陈斌回忆道,“现在这根本不是问题。”他还介绍,由于CRP是由外校开发,里面一些模式不适合本校实际,因此专门引进了技术人才进行调整。

信息化要和本校实际相结合,这是陈斌在采访中特别强调的一点。“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光是搭建平台、引进资源,却没有和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好,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他还提出,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要与行业发展、设备、工艺、标准、从业人员培养等问题研究紧密相连。

主持建设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策划指导“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获批总局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领导了上海版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全面升级改革,陈斌对信息化有着比常人更清晰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管理、教育水平提升的技术支撑,是一种基础建设,却比建楼、建实验室更为重要,”他最后总结道。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189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