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峰会11月17-18日在京盛大召开。本届峰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以《从MOOC到MOOP》为题作了演讲。
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教授
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够谈一谈我们最近围绕着MOOC和MOOC如何体现计算机的特殊需求所做的一些工作,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创新是始于问题的,我们计算机MOOC的实践,乃至于在线教育的实践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今天是MOOC大会,我首先从MOOC谈起。
我今天的报告主要想跟大家汇报的是,我们在计算机在线教育方面,慕课教育方面,还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瓶颈,我想这个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刚才徐晓飞老师列了90多门课,我看了一下,几乎所有课程都是计算机实践类的课程,也是我们今天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解决问题最需要关注的实践能力。比如说程序设计能力如何形成的?算法设计能力如何形成的?问题求解能力是怎么形成的?软件开发能力是怎么形成的?靠听课行吗?
我们说听课很重要,但是实践更重要。我想刚才宋司长讲话当中特别提到了,未来要推动微实践,虚拟仿真实践,如何使得能够在线的从事实践,这是我们计算机在线教育,或者慕课教育,未来需要解决好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我们今天的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怎么培养的呢?老师再加上实践教材,这是我们比较典型的。在教室中进行的,再多一点大学有信息化,在局域网环境中做的,我们老师对实践能力这件事情非常困惑,基本上老师的作为,就是看学生的造化。看实践课占据老师很长时间,我们今天看到实践课的实践对象,就是一个班的学生,是相对封闭的,提供资源相对有限的,仍然是教材和老师,施展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老师在大学的信息空间里面完成的。辅助的手段还是以离线为主,我们哪怕在有慕课以后,也无法摆脱实践教学的困境,或者说束缚。
比如说从开源这个名称出来之后,我们说上世纪末,source forge,以及被微软收购的平台GitHub,都可以和慕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开放大规模实践的有效平台。这个里面有成功案例的,比如说大家知道,当年在赫尔辛基大学,老师上一门课,让学生做小的操作系统,这里有一个学生,大家都知道他是林纳斯·托瓦兹,他在里面做了这件事情,按照今天来讲,似乎有点偷懒,做着做着,在网络上喊了一嗓子,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做吗?居然就有那么多人参与去完成了Linux开源软件,不仅是开源软件,开源还带来了一个新型的软件产业,代表性公司redhat用Linux代码挣钱,IBM和微软都是传统软件产业的巨头,居然把挑战传统软件挣钱模式的开源产品和生态平台给购买了。是不是值得我们对开源软件产业引起足够的关注?还需要我们教育界对这个事情的高度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林纳斯·托瓦兹这样的人才,从学生开始,在项目实践中成长出来的新一代的产业领袖精英,这是不是我们今天教育主动要做的事,这就是我今天跟各位领导和老师交流的看法。
比如说以前高校很火的课程表服务,这样一个软件,不知道它现在去哪了?那个小伙子当年是一个创业明星,你就做一个全部大学的课程表放在上面,做完了以后,大家喜欢吗?部署上去,有云服务大家都可以去使用。这就进入到开源的空间,大家可以去体验,可以分享,可以吐槽,甚至拿到它的开源软件进行修改,再一次完成这样一个迭代过程。这个就是开源实践大规模开放实践活动,这个活动能不能够、需不需要自觉的引入到大学教学实践中,甚至和我们MOOC连在一起呢?我觉得是有必要的,是有可能的,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让大学的所有实践课程,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走进大学,就像今天的慕课走进大学一样,进入到软件生态中开展实践,让我们一年级学生就可以读到好代码,让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学习到好的技术,让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用高级的工具,让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创建项目。当然整个这个过程在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也就是我们今天有了MOOC,MOOC是什么呢?是施教者把他的课程放在一个课程学习平台上,让学习者使用,未来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服务平台,使得学习者又是生产者,又是创作者,在这样一个实践的平台上,大规模开放在线实践的平台上,和整个产业生态联系在一起,完成学生在校的实践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分析开源的实践,是绝对可能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成果,十年前,我们关注到开源对软件开发技术的影响,发起了称为叫Trustie的项目,我们称为软件开发群体化方法,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干了三个连接的事,第一个连接是核心团队和互联网上大规模涉众的连接。第二个连接是把开源空间里面的软件创作活动,和企业内部的软件生产活动连接起来,第三个连接是把开源空间的创作活动,所产生的软件作品和市场需要的软件产品连接起来。怎么连接呢?我们提供了三个重要的支持机制,一是大众化协同,二是开放式共享,三是持续性评估。关于这个技术,我就不一一展开了。也是2015年获得了国家的技术发明奖的成果,一会儿我留下网址,大家可以体验。我讲一下过去五年,我们如何支持大规模开放实践所做的工作,做进一步解释。
基于这样一个群体化软件开发方法,我们推动了产学融合的模式。也就是让学生在大学的群体学习活动和未来走向社会的群体生产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得产业领域,或者整个开源生态里面产学资源和在大学的学习任务,以及在开源空间的产生所谓的创作的制品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个体系融合为一体。各位老师,这个是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对于我们教育推动的改革,是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我们似乎和产业的结合,要到了四年级,要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个课程一开始就可以做。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的云基础设施,使得我们所有教学活动,比如说一年级,刚才周老师,讲的计算机基础,一年级新生进来,在这个平台上要做程序编译部署执行,所有这些都由这个云平台支持,这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基于Trustie这个平台,建立共建共享的软件实验的教学平台,在这个上面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系列的所谓的实训项目。刚才也提到了和企业联合,未来企业也要创造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发看看学生能不能做?不一定,学生如果做了,就是这家公司,以最低的成本选择到了最优秀的员工,在大学学习期间,在它的学习实践中,就可能被发现了。我特别强调了,把选择人才的成本,放在学生学习期间,这个是各个企业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大家知道过去企业选准一个人才,成本是很高的。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做什么?一年级学生,我特别强调要阅读代码,评价好的软件,可以参与开发,可以使用已经发布的工具,同时创建有创意的项目。下面结合Trustie已经提供的功能,给大家做一个简要说明,比如说怎么读好软件,怎么评价一个好软件,首先找到一个软件,这个软件怎么找到的呢?通过这个平台提供支持,现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汇聚了将近400万个项目,以及在开源社区的1400万关于软件项目的评论,汇聚在这个平台上,给了很好的搜索工具,可以找到相应的项目,比如说你要搞机器学习研究,你就可以在这个平台的排行榜上,找到排行榜最好的机器学习项目,也可以找到这个排行榜上所谓的最好的团队,去学习,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大规模开放实践,在这个平台上留下的数据,使得这个推荐引擎,或者搜索引擎,能够把大众的实践所形成的意愿数据,形成涌现和汇聚。找到好项目,就可以很好的读软件,读软件怎么读,老师让学生读软件,我怎么评价的,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提供一个平台阅读的,软件阅读的平台,叫Codepedia,一年级选软件,平台会给代码摘要,老师会问这个摘要说的准确吗?他必须要读代码,读完代码以后,要在这个平台留下对这个代码的功能性能,以及设计技巧,或者说表达的算法的表述,这就是学生留下的痕迹和作业,批注,这个批注就可以作为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读代码的效果,比如说这就是我们在平台上学生留下的评注的效果,这个评注效果有什么好处?可以反过来调整自动摘要软件的摘要效果。各位老师好好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
做完之后跟踪这个项目,到发布平台上使用这个项目,在它的开发空间里去品头论足,因此你可以去评价这个软件,评价这个软件既是考核学生对这个软件的使用的理解力,也是这个项目获取需求的重要时机。有了这样一些需求反馈以后,这个项目的管理者,可能是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启动它的项目管理工具,把有价值的评论,比如说应该是某一个东西的升级,纳入到它下一个开发的里程碑当中去,这就是我讲的创作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衔接,就可以推动这项工作。
创新实践始于足下,我简单讲一讲,我们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现在已经有600多家高校参与其中,计算机学会、中国开源推进联盟,绿色机损产业联盟,乃至教指委都给予这项工作很好的支持。
做了这项工作以后,这些数据留下了,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大家说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规模开放实践活动怎么评价?一样留下了数据,就可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这个细节我也不展开了。目前我们还和中国高校绿色联盟的计算大赛,在一起推动这个活动,绿色联盟是通过ARM生态形成的联盟,他们希望在这个联盟上把ARM生态体系,让学生做出贡献形成能力,未来形成一批支持中国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和芯片的生态发展,成为生力军。
有了这个工作,因为数据留存在平台上,老师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数据,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它的专业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企业在大学实训活动进行评价,并且选择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留下以后,我们教育部推动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程认证,也可以基于这个平台获取对这个大学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评价使用。以后专业认证,老师再也不用做数据上这个平台看看就清楚了。因此这件事情对于推动智能+教育,应该怎么做,在实践,在MOOC这个环节上,MOOC+MOOP环节上,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数据提升软件的智能水平,我们知道软件工具要改变,必须要软件大数据,在今天看来。同时软件工具提升以后,会对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软件标注怎么出题,就可以用工具来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很美好的愿景。
谢谢大家!
(整理:中教全媒体 付安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