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展示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班组长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为例
作者:    浏览:11684

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班组长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为例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该项目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个企业基层管理班组长的培养项目,它充分体现了企业班组长培养“技能+素质”的特点,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的基层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该项目针对一汽集团企业基层班组长队伍建设中的需求,充分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经验优势,为企业班组长提供了各类精品课程与学习服务。该项目采取政府、高校、企业联合推进的运行模式,合力打造项目团队,为校企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经验。该项目从立项起便成为全国首创,不仅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考委、吉林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也为高校探索创建汽车行业现场基层管理人员终身学习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案例亮点

该项目自2006年起至今,共为一汽集团公司培养一线班组管理人才2000余人,项目依托一汽集团公司丰富的产业资源,不断深化企业班组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培训结构、管理服务、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项目以培养一汽集团一线班组管理人员为目的,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以班组长为培养对象,建立了注重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结合的培养体系,为一汽集团培养了一批批学习加创新的技能型高素质班组长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 项目背景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而班组长就是企业与生产员工的主要沟通桥梁,班组长管理能力水平及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企业现场管理班组长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人才队伍素质。

该项目自2006年起,由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与一汽集团公司共同策划,在吉林省教育厅、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历经两年的课程开发和专业开考论证,率先面向集团公司开设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班组长本、专科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培训班。项目开展至今,共为一汽集团培养了2000多名生产一线班组长,毕业的学员中有的获得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的四级劳动模范,有的被企业聘为培训师,有的获得了中央企业标兵,有的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员工们将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班组长本专科班称为“班组长的黄埔军校”。

通过严谨的调研分析,学校联合一汽集团公司组织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课程开发,签约90多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授课教师,为一汽集团公司基层班组长量身打造了企业现场管理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培训。2006年3月,企业现场管理班组长项目正式启动。在这10年多的时间里,项目先后经历了课题研发、开考论证、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等过程,先后有近百位企业专家、大学教师承担了15门考试课程和11门讲座课程,开设了具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团队建设与管理沟通》、《丰田生产方式专题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企业生产物流》、《标准作业》、《成本控制》等。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了主题班会、下厂实践、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设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使班组长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目前,参训学员参加考试通过率已达到98%以上,考试成绩符合要求者均已获得由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企业现场管理专业毕业证书。

企业现场管理班组长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班组长管理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了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切实促进了一汽集团公司基层班组建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斗力。

二 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企业现场管理班组长培训项目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始终以企业、班组长的实际需求为核心,无论是在课程师资、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质量保障、服务支持、市场推广上,都力求日臻完善、精益求精。

1 项目培养对象

项目培养对象均是集团公司工会经过选拨的生产一线班组长及骨干,集团公司工会负责提出培养目标及要求,协助学校对学员进行跟踪管理。学校负责教学日常管理,对学员培训效果负责。

2 项目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努力实现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相对应、课程体系和岗位素质相对应、培养方法和企业用人能力要求相对应的“三个对应”,走出了一条“工厂+学校”、“知识+技能”的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

3 项目师资构成

授课教师均是由来自集团内部优秀的管理专家、技术骨干,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授及专家组成的庞大的师资团队。

4 项目质量跟踪

项目进程中,学校严格学员考勤制度,保证学员出勤率;定期对学员学习情况做阶段性总结。同时集团公司协助学校对学员进行跟踪管理,对学员在校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学员毕业后,学校还会定期下厂到生产一线了解学员经过培训后的工作情况,以便了解整个学习过程对学员技能及素质的提升状况,从而为今后的教学管理积累宝贵的经验。

5 项目创新点

(1)构建班组人才培养体系,携手大国工匠组建学习社团

学校组建“名师牵手筑梦社团”,为学生搭建起与企业名师、大国工匠携手结伴共同学习的桥梁。社团为创新型学习社团,以专业方向组织课题组,共分为机电专业、汽车专业、营销专业以及名师传承、教师助力等五个学习团队,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名师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服务汽车产业”为使命,不断提升学员的专业认知、学习、创新及自我管理能力。

(2)校企融合提升职业内涵,打造企业内训师培训

2016年起,学校与一汽集团公司联合开展企业内训师人才培训。该培训是在企业现场管理专业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班基础上,选拔部分优秀毕业生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企业内训师传承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持续传播企业文化,沉淀内部核心知识与技能,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该项目通过对企业内训师传承能力提升的训练,使学员了解企业内训的流程以及流程中各环节的要求,并按照流程要求开展工作;通过OJD(导师一对一)辅导,使内训师完成担当课程的再造,提升应用能力;通过建立内训师师资库,搭建内训师的沟通平台,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机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该项目现已完成3000余人次企业内训师培训,这批学员走出去,已经成为汽车全产业链上相关行业及企业、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训教师。

三 项目成效

该项目依托一汽集团公司丰富的产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企业班组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培训结构、管理服务、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三个对应,即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相对应、课程体系和岗位素质相对应、培养方法和企业用人能力要求相对应。同时把握二个严格:严格出勤管理和严格考试过程管理。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班组管理人才的目标,即实现集团企业班组长532模型结构下的技能和素质。

图1企业班组长532培养模型

2 教学培训结构

教学培训结构上采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以研究企业TPS和现场管理等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有效进行课程的组织实施、评价和改进。组织了172次、5726人次的针对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管理与服务四个方面的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和改善活动找出差距和不足,改进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员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倡导严谨求学态度和创新型学习方法,善于以工作过程和企业实际问题为背景确定和设计学习目标,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实现学以致用。在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的同时,针对教学理论和学员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考核、技能实训等活动,要求学员撰写实践报考,通过实践环节巩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图2 教学与实践模型

3 管理服务

在管理服务上,提供“四项功能服务”。一是课程安排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局,灵活调整课程进度计划最大限度的为学员学习提供服务;二是制作课程教学指导和练习册为学员自学提供服务;三是制定开展“网络教学”课程计划为缺课学员补习提供服务,实现“缺席不缺课”的管理目标;四是改善教学设施,跟踪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4 师资团队建设

项目在师资团队建设上严格把关,一方面聘请集团公司优秀的汽车行业管理专家及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另一方面在省内高校聘任经验丰富的教授级教师,经过层层审核选聘师资团队来参与教学工作。

5 过程性考核

项目在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过程性考核占科目最终成绩的40%,考核内容分为平时表现、课堂作业、过程性测验及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学生不再是“突击学习”,应付考试后将知识全部抛至脑后,而是将主要精力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学习态度更加认真。

四 项目启示

该项目从一汽集团班组长胜任力和班组管理现状入手,建设了一套班组长培训体系,体系规划了班组长成长的学习路径,帮助了班组长尽快胜任工作和有意愿成为班组长的骨干员工早日成为班组长,解决了因员工延滞达到胜任水平而导致高差错率或客户的流失,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提高了一线生产员工的士气,为企业的成长或转型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该项目以培养一汽集团一线班组管理人员为目的,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以班组长为培养对象,建立了注重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结合的培养体系,为一汽集团培养了一批批学习加创新的技能型高素质班组长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现场管理专业班组长本专科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成功举办是顺应我国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顺应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方向的重要体现。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133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