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作者:    浏览:11517

近年来,复旦大学围绕一流育人质量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致力于完善通识教育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本科培养体系。一方面夯实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底子,另一方面提供多模块化的后续课程方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

全面建设通识教育2.0

复旦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已有13年的历史。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包括核心课程与书院教育两条路径,着力打造“有魂、有根、有效”的通识教育体系。2014年起,学校进入通识教育2.0全面建设期。“‘中国根,复旦魂’——打造重实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既是对过去13年来复旦通识教育建设工作的总结,也是下一步工作的起点。

该校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畅谈未来三年复旦通识教育建设目标:强调质量为本,完成现有课程“提质升级”工作,形成“复旦通识”的课程标准和规范;突破课程边际,建立服务学习、通识游学、国际合作等系列课程,实现通识教育“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出国门”目标;课程优化组合,建立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核心课程学程;通识成果辐射推广,完善复旦通识在线课程体系,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校际共享。

哲学学院学生曹智诚说:“我觉得通识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在近处好好生活,同时眼望远方;同时,我希望通识教育能够增加它与社会联系的部分,因为只有在实践中,通识教育才能够完成它真正的教育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于一个悬空的乌托邦。复旦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比如第二模块的哲学类课程,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把文本放入一个历史的语境当中去理解它发展的整个脉络,去跟它对话。这种对话感,不单单是把一个文本当成它在对我们说话,而是两个人在互相沟通的一种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哲学模块的通识课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启发。”

厚植沃土让“尖子生”冒出来

“本科荣誉项目”是复旦一项创新举措。

为推进文、社、理、工、医各学科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该校实施“本科荣誉项目”,以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和科研实践为核心,通过荣誉课程、专题研讨课、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

目前,复旦已有7个院系开始实施本科荣誉项目,共开设荣誉课程19门次,试点院系开设的研讨性课程、无学分课程讨论班,或按荣誉课程标准建设的其他课程共计163门次。

数学学院是本科“荣誉项目”最早的试点院系之一,建设了一大批无学分课程讨论班,每学期按照不同的主题和方向开设十余门课程,学生可以直接跟着教师学习。数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钱列就是讨论班的受益者之一。在2017年第八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钱列独揽代数、数论与组合方向金奖。

物理学系教授周磊说,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约占全部学生的30%,除一般课堂教学内容外,他们需要自主探索相关小课题,在讨论班中汇报相关进展,形成包括理论推导、数值仿真甚至是实验验证在内的完整课程论文,“与一般习题作业中问题都由老师给定不同,做小课题是从发现并描述问题开始的,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最初阶段”。

给予年轻人在专业领域“野蛮生长”的机会——本科生院本科“荣誉项目”主管教师陈力奋希望,最终建立起从学校到院系直至实验室完整的、系统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优秀学生培养机制,推及全校本科生完善更多元的培养方案等,并据此形成辐射效应,在学生中形成潜心向学、投身学术研究的氛围。

提升拔尖人才国际化成色

2017年本科生就能受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亲自指点,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体验?

对复旦化学系学生陈同越来说,这真切地发生了。2017年暑期,她前往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的课题组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科研交流,学习分子器件和纳米颗粒组装相关知识技能。司徒塔特正是凭借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在2016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特别感谢学校,可以支持并资助我完成这段暑期科研,让有梦想的年轻人有机会看到更多前沿领域。”陈同越说。

复旦一直都支持和鼓励学生到国际知名高校、国际一流大师课题组交流学习。各试点院系广开渠道,以交换生、实验室访学、联合培养、异地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追随大师,接触前沿,激发志趣。2017年就有超过60%的学生参与交流学习。2018年暑假,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程延、陈思远和程源九分别在哈佛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及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度过了充实的访学时光。对拥有初步科研规划的他们来说,在这段海外之旅中汲取新知、探索方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尝试。

复旦还开设“诺奖本科讲坛”,邀请诺奖得主进学校与本科生见面,畅谈科学人生,分享科学精神。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182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