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加速发展背后有何深意
作者:    浏览:13300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容篇幅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功能定位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表述并不在传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工作板块,而是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部分,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于宏观政策层面。

这些表述隐藏的热点有何深意?为今后职教改革发展释放了怎样的红利信号?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

职教内容为何“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

“报告对职业教育给予前所未有重视,不仅体现在超长的文字量、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还体现在坚定有力的政策力度,表现为‘五大两高’,即大规模(扩招)、大幅度(增加投入)、大改革、大发展、大覆盖(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高标准(提高补助标准)、高质量(提高办学质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总结道。

职教工作的有关表述“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马树超看来,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对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论断的落地,让类型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其二是强化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高职,对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高职能发挥实质性的“定海神针”作用;其三是充分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三个转变”,职业教育将不再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而是要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

对于第一层含义,马树超展开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过去高职改革的高度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于解决经济问题、解决就业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这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前不久发布的“职教20条”,第一句话就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国家当作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空间的一个重要保障。“就业稳定了,其他的就好办了,这充分肯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马树超说。

高职扩招100万人对未来影响几何?

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最突出的量化指标。

“按照我的理解,扩招100万人,更多的是从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出发,从实体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出发,从‘大学生就业难、技术工人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状况出发的决策,而并非纯粹从应届生源考虑。”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分析认为。

姜大源说:“我曾如此多次提到3个被教育部门忽略的大数据:农民工2.87亿、退役军人0.57亿、残疾人0.85亿,三者相加4.3亿。他们需要掌握一技之长,需要就业,国家才能稳定地应对百年之大变局。也只有职业教育,也只有中高职院校才能担当起此重任”。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晓认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并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职业院校,这不但赋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更加丰富和拓展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受众对象和发展空间。职业教育的重点不再只是保证受众获得一技一艺求得工作和生存,而是转移到满足个体长远发展需求上,并且将更大程度地与整个教育系统发展相融合。

刘晓认为,职业教育在对象的选择上将出现以下变化:一是非传统应届生源的比重将明显增加。与传统生源相比,非传统应届生源主要是指超出适龄人口范围但有着广泛教育需求的社会人群,因其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高等教育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变革。二是公共培训服务项目日趋递增。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今后将会推出更多企业员工、下岗人员、农民工转移、退役士兵等带有技能补偿性质的公共培训服务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认为,我们一直提倡学分银行,实际上获得职业学历证书后,不一定非要有入学考试,比如用职业证书可以抵一部分课程。证书的互通会让职业教育更加开放,面向整个社区,面向整个区域经济。技能证书互通最大的变化是招生方式会发生改变。职业教育的未来会越来越开放,比如面向农民工招生,就没办法参加统考,招生的方式发生改变后,必然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设计过程发生变化。

高职院校投入加大意味着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在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看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提得非常明确,因为这事关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等政策的落地。

据悉,国务院对省级政府的30项督查激励措施里(参见《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其中第二十条是有关职业教育的,是唯一一项教育的内容。

“不能以会议推进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马树超连续7年主持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每次单列“政府责任”章节。据他观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是否能在各省份落地,在实际上存在差距。

他举例说,对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2017年各地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的要求,这是早在2014年就提出来的指标,但是到2018年至少还有5个省份的生均拨款水平未达标,这5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都有。

“实际上每一次公共财政经费政策的落地都是有困难的,这就特别需要各地政府提高认识,共同保障目标实现。”马树超说,其实职教战线特别担心的一点是,如果只是大规模扩招,不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势必会摊薄高职院校生均资源,引起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把职业教育政策落地了,才能真正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也是破除“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重要行动。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王红军建议,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出台可操作的政策来加以落实,且是公开透明的,其中包括培训的标准和基本流程培训费用的公开透明,同时要具备可监控性。

职教大改革大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高等职业院校不能盲目乐观于扩招带来的福利而停止优化自身内涵的努力。可以设想,扩招100万人的背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就业、师资配备、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都将面临挑战。”刘晓说。

刘晓分析认为,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不仅是数量规模的扩大,更是生源对象结构的丰富。在过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以18~22周岁适龄人口为主,即主要是传统生源。但今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应届生源比例将持续提高,因其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变革。

马树超认为,现代职教的大改革大发展,应该首先完善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原来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也是参照普通院校办学要求,而现在“职教20条”明确要求按照“三个对接”加以完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马树超在调研时,希望职业院校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的统计数,但是不少职业院校表示“我们没有实践教学工位数的统计”,如果不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工位建设,谈何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所以,马树超建议,完善职业院校设置标准,还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三个对接”的要求进行职业院校设置标准的顶层优化设计。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258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