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沈剑飞:“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金课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浏览:12621
4月25-26日,2019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在苏州举办。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沈剑飞以“‘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金课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

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沈剑飞

现场精彩演讲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行业特色比较鲜明,90%我校继续教育的学生从事电力行业。

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主要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几个方面来进行,那我们的继续教育该怎么来服务“双一流”的建设?

第一,以能源电力行业需求为导向,创建独具特色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体系。创建由火力发电、电网培训、清洁能源技术、资质考试、综合管理、国际培训六大类组成的培训项目库体系,构建和升级了包含1000多个培训计划的能源电力行业项目库;创建3个一级维度、23个二级维度的课程体系,包含1655门在线教育课件,主要是能源电力产业链的基础课程。

第二,强化校企合作,创新电力人才终身教育“立交桥”,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校企合作是华北电力大学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华北电力大学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所由校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大学。我们还有电力行业继续教育联盟,由企业、高校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和继续教育单位组成,在联盟内进行课程互认、体系共享,促进校企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横向和纵向的沟通。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及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来看,都对目前的继续教育的手段方式以及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启示。华北电力大学在2015年的5月牵头成立了电力行业继续教育联盟,以电力行业继续教育网作为平台的技术支撑,借鉴MOO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技术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课程体系的有机无缝对接,引导电力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智能学习。

原来的教学是以我们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为主,但现在是以企业单位受训对象的需要为主。首先进行大量调研,然后双方共同设计培训方案,来打造继续教育的金课,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我们的培训金课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制定的,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建设什么样的课程,来服务大学“双一流”建设。

第三,“金课”建设的技术要求是什么,以及我们是怎么建设的。从教育部部长第一次提出“金课”概念以后,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进行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能够学以致用。

金课有三个特征:一是要有高阶性,它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有创新性,不仅仅是内容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有先进性、互动性,还要有延展、深入的探究;三是要有挑战度,课程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我们要打造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这五个方面的金课。

继续教育怎么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如何打造今后的继续教育资源?有四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内容要贴合需求,我们做了大量的访谈和调研问卷,让课程能够体现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注重体现交互性,注重学习者体验;二是资源模式由原来的纯在线课程向混合式转变,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三是课程团队的健全,有专家资源库、课程设计团队及专门的录制编辑人员;最后是资源类型要多样,我们有动画的、3D的、移动APP课程的、网页课程的等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以适合不同课程的特点。

具体来看,资源内容一定要紧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智能推荐。比如外卖平台通过顾客点的外卖知道顾客的口味偏好后,就会不断的推送相关内容。之于继续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知识构建、工作岗位、未来需要等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智能推荐、因材施教。同时,开发智能化的资源,体现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之间,甚至跨专业的深度融合交叉,注重学习者本身的体会。资源模式要从纯在线课程向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过渡;技术要求上,有翻转课堂、智能微课、智慧课堂、慕课,还有虚拟课堂、直播课堂,但课程建设都要符合学校对专业的要求。

下面分享华北电力大学在金课建设当中的一些探索。我们的金课建设分两部分,学历教育的和非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课程,有专科网络教育、本科网络教育、研究生课程,并打通了成人专科、本科、专升本,非全日制硕士的通道。线上有精品在线课程,并借鉴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把线上、线下,远程和面授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对行业人才培养进行效果评估、质量监控的研究和分析,实现培训精准化和差异化。到2018年6月,一共在校本部、北京电力等七个函授站,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22门课程实施了混合式教学。

非学历课程主要用于培训,我们有中国电力行业远程技术教育网,目前在线注册的学员是50136人,有1000多位专家、教授,课程有1655门,将近4200个课时。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发电、太阳能发电、供电、输配电、电力设计、电力制造,整个能源电力都全覆盖。在目前电力行业内的在线学习用户2万多人,学习课程10万5千多门次。

非学历课程的体系分了三个维度,岗位、内容、专业。比如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里就有同步、异步电机等各种不同的课程,每一个领域有不同的课程,有些课程之间可以互相交叉的学习,学火力发电的学生如果想了解核电的知识,在平台上注册后就可以学习。内容维度基本上涵盖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当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管理科学、政策法规、教育考试、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等内容。专业维度内容非常细,有电力通用知识、火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水利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内容。

非学历课程的类型,有MG动画、3D类、实操类、宣传片类、讲座类和信息图文类,不光有丰富的内容,还有多样的授课形式,可以结合授课的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合理的选择授课形式。但不管哪种方式,呈现的不是授课技巧,而是教会学员知识,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我们有200人左右的专家资源库,华北电力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甚至国际上的专家教师都包含在专家资源库内。还有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制作多样化的课程形式,以及专业的录制团队。

总结起来,金课建设需要开展大规模需求分析调研,夯实教学改革基础;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效果和目的;突出教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组建行业培训联盟,创新办学模式。

在调研方面,通过邮件、电话、纸质问卷、微信调研等方式,收集覆盖电力设计、电力制造、电力发电、输配电、供电等全产业链企业调研数据样本达100多万份。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找出需求,有些是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些是针对某一个单位的需求。对某个单位的特别需求,基于调研结果组成研发团队,可以定制培训资源课程建设,契合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帮企业制定第二年培训计划,也让培训更也符合企业人才储备和人才技术教育的需求。

我们在课程建设当中特别注重教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建立授训效果双向交流机制,实现教学-实践-教学闭环管理,让课程内容的培训效果到实践当中进行检验,然后再回到教学现场。比如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的结构参照的知识学生学会没有?怎么处理实践中的电动机故障?我们把学生的实践应用情况不断更新,让授课教师有大量一手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资料,这对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也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反哺高校教育一流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在利用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方面,主要是把线上与线下的课程体系完美的结合起来,建立面授+远程混合式培训模式,并通过大数据整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和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

组建行业培训联盟可以让各个行业的大学、企业进行课程资源以及师资的共享,实现学分互认,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我们组建了“电力行业继续教育联盟”,联盟成员除了华北电力大学和其他电力特色的行业相关大学,还有一些电力企业以及一些职业院校,比如重庆电专、安徽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联盟实现校际、校企间的合作共赢,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电力行业远程教育规模化。联盟校际间进行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的合作,整个联盟内的在线教育的规模已有210万人。联盟的学分银行是学生所在学院建设一个学分账号,学生累积的学分,根据学分互认可以换取另外单位的学习课程,当学生达到了学位课的要求,可以按照规定给予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建立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

(整理:中教全媒体)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339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