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MOOC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
作者:    浏览:12749
6月14-15日,中教全媒体主办的“双万金课”MOOC师资培育高级研修班在武汉举办。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做了主题为“慕课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的精彩分享。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

现场精彩演讲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的冯菲。我是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分享,所以我的报告更像是对这次所有老师所分享的精彩内容的总结,我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和大家谈谈如何建设一门优秀的MOOC,其中将会说到的很多内容也许能帮助大家回忆其他老师的分享。

2013年,北大就在国际平台上开出了国内最早的一批MOOC,到目前为止,北大已经开设MOOC近130门,这些课程目前在国内、国际的多个平台开放。在近两年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定中,我们一共有51门课程入选。我是2013年就开始参与北大慕课建设,和北大诸多老师一起探索究竟如何建设MOOC。我们自己也开慕课,北大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2014年开始也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MOOC,《翻转课堂教学法》、《教你如何做MOOC》、《改进合作学习》、《教师如何做研究》这四门课都是我们正在开设的课程,这几年来将近百万教师学过我们的课程。所以我今天的分享更多的是自己开课以及在和北大一线老师一起建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今天报告的主题是“MOOC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当我们想要建设一门课程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是课程整体规划。在对课程的整体规划阶段,我们希望老师们要从对内容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就像刚刚徐海教授提到我们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所以第一个关键是要对课程进行主线逻辑设计,需要思考学生通过九周或者十周的课程,能学会什么,以及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老师们能用一两句话将课程目标概述出来,那么这门课程就是有主线逻辑的。

完成课程整体规划,确定了课程目标,还需要考虑如何落实和实现这些目标,所以就需要开始设计课程资源。MOOC资源有视频、练习和讨论,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但在重新设计这些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老师的个人风格,就像于凡老师提到的要融入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与特色到课程中,此外也需要考虑技术的优势,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实现的设想借助技术来实现,将教师的个人特色与技术优势充分整合,以达到课程的最佳呈现效果,这是慕课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关键。而完成课程整体规划以及资源的重新设计之后,MOOC就可以开始上线了,这时我们还需要提供一些支持服务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包括动机激励、方法指导和过程引导等等。

接下来我们对MOOC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逐一进行剖析。

在做MOOC的整体规划时,老师们需要转变思路。传统教学时,我们可能是拿着若干本教材来备课,关注点主要是要给学生们讲些什么内容,而现在我们更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教学内容,向学生输出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碎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那如何建立课程的主线逻辑呢?以我们自己的一门课《教你如何做MOOC》为例,2014年我们想要开设这门一门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手头有很多资料和数据,但如何把这些有关的实践经验、研究报告以及培训活动整合起来,作为一门课程提供给学习者,是我们在最开始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门课程的主线逻辑时,我们首先反思的是一线老师做慕课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开始可以让大家尽快把传统课堂搬上网,这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改变最小的工作,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工作,而在实践中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学生反馈也都还不错,所以刚开始我们会建议老师们这样做,因为我们相信传统的好课做成慕课依然也会是好课。北大有些2013年建设的课程,近几年来也没有做太大的变动,但仍然深受国内外学生的好评,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好课,慕课还是面授都只是表现形式。

但将传统好课搬上网也是远远不够的,各种资源活动都需要精心打磨才能充分结合慕课的技术优势,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学习。所以第二轮的精细化课程设计就是要对课程视频、练习和讨论活动进行打磨,每一个环节在设计的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融入相关的技巧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MOOC的内容。

而有了前面的基础,教师才更容易进行教学创新。在MOOC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有人说MOOC将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几年过去了,又有人开始批判说MOOC是新瓶装旧酒。事实上教学创新并非易事,需要在已有传统优秀课程的基础上再做精细化的设计、改造,才可能出现创新化的课程设计。

结合老师们做慕课的流程,我们这门课程《教你如何做MOOC》最终设计了六周的内容,第一周先告诉大家什么是MOOC以及MOOC的相关概念;第二周带着大家将传统优秀课程搬到网上;接下来三周的内容是向大家逐一讲解视频、练习和讨论活动的设计与制作;最后一周则是带领大家去做教学创新,这是我们自己课程的逻辑。

我们再来看一门课,北京大学李戈老师的《计算概论》,李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最终他提出了迭代式学习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需要经历四轮迭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理解程序的结构化特性,最后再学会运用复杂结构。李老师说,每次课都要带着学生跑四圈,这四圈就是四轮学习迭代。通过将程序与自己的大脑作对比让学生们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通过讲解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们理性认识语言成分;通过带着学生们去运用程序来理解结构化特性;最后在不断的运用和练习中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复杂结构。正是因为李戈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深思熟虑,他的课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计算机程序并不难,他的MOOC采用的仍然是这套逻辑,可以看出他所提炼出的知识点就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呢?这是因为在MOOC中大量的碎片化知识面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新手其实是不具备学科知识图谱的,所以整体规划就是给学生提供重要的情境线索,帮助他们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对这门课程的完整认识,这也是慕课作为课程的重要价值,和现在网上海量资源不同的地方。那如何将碎片化资源串联起来?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设计是串联的基础。而学习产出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完成的大项目,大作业,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早期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关于人机交互的课程,这个课程就将Coursera当时的作业和练习功能充分试用了一遍,在这门课程中有一个人机交互的大项目,这个项目被分成五个分任务,用这些任务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如此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运用这些碎片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也能帮助老师有的放矢地选择每周的知识点以及练习活动的设计。所以对于课程的整体规划,我们会建议老师们通过课程重要的情境线索,用故事、案例或真实项目来串起碎片化的知识。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和进步,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认可度更高,而且如果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其对课程的评价就越高,也更可能将课程推荐给其他人。所以我们鼓励老师们要在课程中提供让学生发现自己进步的机会,怎么做,其实就是通过MOOC作业。

MOOC整体规划的方法论就是逆向教学设计法。首先考虑课程的产出是什么,学生学完这几周课程后能获得什么,能解决什么显示问题;其次是考核的设计,对学生的产出做评估;在这个基础上来做活动设计,我们要去考虑什么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考核,达成这样的产出。简言之,整体性教学设计思路就是先确定教学目标与作业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将课程结构搭出来,课程结构下会有相应知识点,针对知识点再逐一地去做资源开发。

MOOC整体规划一定要先行,我们发现老师们做好充分准备再去进行资源开发能够事半功倍。有些老师刚开始不规划,选择把一学期课程随堂录像,再按照MOOC的要求来进行编辑制作,这种方式看着简单,实际上在录完之后还需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和视频编辑,将其转化成微视频。需要注意的是微视频并不等于简单的长录像切分,切分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细节,这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也许在编辑这些视频时发现还不如重新录制一遍呢。

我们一般要求老师们先要填写课程设计模板,设计的很细致,包括每周把包括哪些知识点、知识点对应的呈现形式、配套材料等。在这些工具的支持下,老师们在后续较长一段时间的资源制作过程中就会比较从容。课程模板也需要和课程最终上线的平台有关。我们的模板是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分为模块,模块下有活动,活动中有步骤。填写这些模板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课程的活动类型分布情况。比如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是视频,每个活动开始都是一个文档,通过这个文档告诉学生这个活动包括几个步骤,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要求是什么。视频中间还会穿插各种练习,基本每个活动中都有讨论,也有一些是引导学生到论坛中某些分论坛参与活动的说明。

通过课程的活动类型分布,我们也能初步体会课程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如果全部是视频,对应的活动就只是让学生观看,可能很难达成原本设定的教学目标。去看国际一些MOOC,尤其是FutureLearn上的课程,就会发现除了视频之外,他们更强调让学生动手练习和讨论等参与性的活动,这其实也应该是MOOC作为一门课程和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之间的区别所在。所以说,开放教育不同于开放教育资源。7*24小时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的机制导致这些优质资源一直没有人去访问,当然也有自制能力很强的学生也能通过这些视频有收获,但对于大部分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的。

而以MOOC为代表的开放课程有其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最初的MOOC强调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课程,这种假设是校内的好课开成MOOC也一定是好课。除此之外,MOOC自身的基因也为其质量带来了保障。“大规模”让一门MOOC同时被很多人学习,这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挑战,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比如保证学生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人多讨论不会冷场、让“潜水”的学生也能够有收获。另外,MOOC课程中的“练习&测试”、“一段时间承诺”、“有伴才能坚持”、“同班教学”等属性也帮助保障了教育质量。MOOC的“在线”与“开放”属性则帮助MOOC快速形成大规模效应。

除此之外,充分体现成功教学原则的MOOC平台也是课程质量保障的重要条件。MOOC平台一般都会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的使用或组合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的,比如学习序列功能支持学生开展小步调的学习,确保学会之后才进入下一步,也可以实现及时反馈;同伴互评更是让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学习的活动进行起来更加容易,教师不再需要考虑如何分组和统计分数,只需要布置好作业就可以。所以老师们在MOOC建设过程中需要去了解这些平台的功能,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借助这些功能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MOOC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关键就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技术的专长来重新开发和设计课程资源。

重新设计课程的任务包括视频碎片化、练习客观化/自动化和讨论组织化/条理化,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重新设计课程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什么视频能让学生愿意看,怎样设计练习能充分发挥在“做中学”的效果以及如何开展讨论能让学生们深度参与。

MOOC可以有多样化的视频呈现形式,今天下午的工作坊中我们再具体展开。视频的制作丰俭由人,不做强行要求以及讲课自然、讲得清楚就会更受欢迎。另外,当我们采取低成本录制的方式来制作课程时,我们仍需要适当考虑观影体验,比如讲课过程中老师的头像是否需要存在?存在位置及大小是什么?眼神应该看向哪里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去做出调整,给到学生更好的观影体验。在做视频的时候,我们鼓励老师自己做,这样做的好处就后期课程更新更加容易,而且做视频其实没有现象那么难。北大有些老师都在自己办公室里搭建一个录制环境。其实我们对视频技术有个认识,视频教学是一种趋势,正如现在的课堂离不开PPT一样,可能未来课堂都会离不开视频。所以,我们需要早些参与其中,学会做视频。毕竟我们的学生是生长在视频环境的一代。

有些老师喜欢随堂录像,因为随堂录像时的老师表现最自然,但事实上,要想做好随堂录像也并非易事。国外很多采取随堂录像的MOOC,一般而言讲课现场会配备四台摄像机,配套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如果我们有这些的条件,那我们也是可以采用的。现在还有很多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录课,比如有些设备可以录制老师的板书,然后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录制手段。

除了视频之外,练习活动也是需要设计的,客观练习、主观作业、论坛的规划等都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不论怎样,MOOC的设计需要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视角去进行优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以下三类活动。一种活动是获取信息,一手或二手的信息,来自课堂内的或课堂外的信息;第二种是体验活动,需要学生动手做或观察;第三种是反思活动,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开发慕课各类资源时需要考虑这些活动的实现。比如在视频中,教师讲解是在提供信息,做示范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引导学生反思,所以视频中就可以完成这三类活动序列。练习活动首先是在让学生动手做,提交答案后的反馈是在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中也可以进一步提问来引导学生反思。在设计慕课这些活动时就需要考虑将这些序列都整合其中。

在进行慕课细节活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互动的设计。在慕课中其实可以实现互动无所不在。视频中插入的练习题是在模拟课堂讲授中的随堂提问,也有老师会在视频中提问后再留出几秒停顿时间,这也是互动。宾大财务会计导论这门课程是通过设定的学生角色在视频中向老师提问,这种互动是模拟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这些互动中的问题设计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理解,因为这些问题一定是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或者共性困难。另外,MOOC中作业的指令、评价量规、练习反馈都是老师预先设定好的互动,是对学习的指导。也正是因为这些互动的设计,将老师的教学经验融入到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即便没有太多老师或助教的帮助,跟着课程学也一样能学得很好。

因此,建设MOOC时不仅是讲授知识点,更是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研究融入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活动、习题、讨论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成目标。优秀的MOOC一定是教师教学经验显性化的产品。

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以及提供过程性的指导等。这些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是需要考虑的。时间关系在此就不展开了。

最后总结一下,做好慕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做一些思路的转变。并非要推翻老师们的传统教学,我们认为,传统有效的教学原则在MOOC上依然有效,只是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结合MOOC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实现出来。

谢谢,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376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