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22 日~ 23 日笔者有幸在北京应邀参加了由中教全媒体主办的 “第六届 MOOC 发展大会“。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社会各个方面关注在线教育的领导、专家、学者、教师及企业同仁,共同探讨了有关高校慕课建设的优秀经验和方法。
整个会议日程为一天半,节奏紧凑,干货满满,收获良多。会议的发言围绕高校在线教育这个主题,主要涵盖了政府层面政策指导、高校管理层面改革措施、一线教师层面的教学经验和社会企业层面的技术支持的介绍。笔者作为从事教育培训一线的工作者,自然最关注的还是来自一线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方法的分享,本文的内容将主要围绕这个方面展开。
这次大会上的教师代表们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是有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分享,也是笔者本人十分关注的话题,所以会议结束后赶紧把相关信息整理出来,同时也结合笔者本人的理解和体会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时间仓促,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就当是一篇个人参会后的学习笔记吧,分享给大家,欢迎关心这个话题的读者不吝指正。
首先提一下我对目前教改基本原则的一些体会。基本原则有好多,撇开其他不谈,比较打动我的是会上专家多次提到目前的教学改革的育人导向要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两点我深表赞同,我后面要聊的一些东西的出发点其实都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这两个中心目标。
会议发言的老师在介绍教学设计方法中都提到了 “翻转课堂” 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出“翻转课堂”这个概念呢,我觉得来自贵州理工学院的陈燕秀老师的一段话总结得很好:“我们梳理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教学问题,第一个就是教与学之间存在能力鸿沟,第二个是老师提供的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第三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这些教学问题叠加在一起,最终对学生造成了什么情况呢?他们的学习体验感非常茫然,作为老师我们撬动不了学生愿意学习的杠杆,导致学习效果一路下滑。” 这里所谈到的 “能力鸿沟”,说白了就是由于学生上课前无法做到有效的预习,再加上很多老师备课只从自身出发,虽然准备得很辛苦,但是由于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讲解,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当学生只是一张白纸,而老师准备的内容而又很多的时候,由于要灌输的信息量太大,课堂时间又紧张,导致课上学生很难坚持听下去,老师也会存在讲不动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其实都和这个有关。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本质是因为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潜意识里强调的是“老师先教,学生后学”这种模式, 这在客观上造成的现象就是:教学往往只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处在很被动的状态,看上去是学生在围着老师听课,但思路上是不是围着老师转就不好说了。现在我们教改的中心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即所谓的把课堂“翻转”过来,变成“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在课堂上学生不能再以一张白纸的状态等待老师来填,学生需要成为学习的中心,加强学生的预习,课堂上老师的角色也要转变,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形式上要从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指导、答疑和拓展,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与之配套的一个更加具体的描述是所谓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概念。会上多个老师演示了上面这个图,基本表达的意思就是,为了做好“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前(BEFORE)”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在“课中(DURING)”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老师对其点评,“课后(AFTER)”学生根据“课前”和“课中”的操练复盘并自行扩展。整个过程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老师在 “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以配角的方式出现。加强“课外(OUT OF CLASS)”在学习中的比例,提高“课上(IN CLASS)”的学习效率,同时“课中”的讨论环节增强后,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甚至创新的能力的会起到更进一步的锻炼,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一些固化的知识。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所体现的理念并不复杂,很好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其实有时也有类似 “翻转” 的实践,譬如老师在讲解中会让一些学生上台就某个知识点代替老师给学生讲,但这些 “翻转” 都比较简单、零散,不够系统。而现在强调的“翻转课堂”我的理解是一种从整体上要颠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对教方和学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实施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反复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但这说的是实施的主导思想,实施的主体还是一线的教师。原因很简单,因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人性上对苦的东西是有抵触的,如果完全指望学生主动把预习做好,把讨论的东西准备好,这不现实,否则还有老师什么事呢。所以在大会上做报告的优秀先行者都提到了,但凡要做好“翻转课堂”这件事,难点和重点还是需要教师的付出,特别是需要对课程方案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会上的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可以在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上加以重点考量。
另外需要啰嗦一下的是:仔细想想,这些原则其实还是那些普适性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反复地审视这些原则并利用不同的工具来实现它们而已。笔者在本文中将聚焦于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至于引入线上教育的相关方法和工具等内容,本文并不会展开(也许后面会专门撰文讨论),因为按照我目前的理解(在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的院长助理苏永康老师也提出过同样的观点),线上信息技术和工具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和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教学理念和教师等本质的东西其实一直在那里,是决定性的因素。技术领域的信息化,是辅助手段而非理念上的变革。教学改革上引入的信息化辅助手段从未停止过,譬如电视录像的引入(电化教学),PPT代替了幻灯胶片等等,只不过这波互联网技术来势汹汹,充分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使得教学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对使用这些工具的人 – 教师 – 来说要求也会更高些罢了。
总之,为了更好地为“翻转课堂”服务,通过参会学习,从我个人理解出发总结了一下在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我们需要注意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到,要想把“翻转课堂”真正落实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是教学观念上的改变,为之配套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会相当地大,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引入“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按照已经开展过“翻转课堂” 教改的老师们的经验,和“翻转课堂” 理念相配套,“混合式教学”这种方法是目前来看比较受大家推荐的。
所谓 “混合式教学”,严格来说就是所谓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对于“线下”我的理解就是传统的采用人工方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教学和学习,而“线上”则是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在线多媒体方式,在线仿真等等和计算机打交道,获取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推送知识,搜集学生反馈等。具体的方式和使用的工具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自己定制开发自己的工具。我这里只想简单谈一下我在会上通过学习各位做报告的老师介绍的经验,对引入“混合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以上谈了一些我参加本次慕课大会的感受,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是围绕大会的一些核心概念,本文涉及了“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三大概念;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翻转课堂”是理念,“课前课中课后”是其体现,“混合式教学”是其实现方式。同时针对如何做好 “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笔者在会上的学习,总结了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指导原则。至于再具体的内容,特别是如何引入在线教育的一些技巧和工具方法等本文并没有做太多的介绍,这些很细节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具体实操中再去挖掘。
这次大会让笔者深深感受到“在线教育”的春天已经来到,从高校到社会,“翻转课堂” + “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真所谓:“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有志于教育培训的业内人士,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