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发布,推动AI+教育落地
作者:    浏览:14393
8月15日,清华大学首个专门的“AI+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发布《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的蓝皮书,书中汇集了清华大学学者在技术领域的探索,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科技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应用思考。

根据介绍,清华大学-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聚焦在AI+课堂,目标是三年内打造成全球“AI+教育”第一研究平台,愿景是未来全球每一件教室(线上和线下都包括在内)都将由AI驱动。

虽然AI非常热,但是还是很多问题AI暂时不能解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AI在教学自动观察和反馈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伴随式数据采集、大数据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

过去一年,清华大学-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做的研究包括:基于课堂行为的前置监督学生学习效果研究;高沉浸式虚拟混合现实教学交互技术与样机研究;基础教育知识图谱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科技(人工智能)的体验式交互展示设计;《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

根据《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显示,在“AI+教育”研究中,知识图谱、情感计算、行为分析、语言分析等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根据蓝皮书,在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建设方法中提到,希望学校有三种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学校需要关注课堂的三种指标:课堂活跃度、课堂互动度、课堂专注度。

蓝皮书提出四步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一是部署校园物联网,二是利用数据智能平台进行分析,三是为教师配备人工智能助手,四是鼓励学生和家庭参与建设。

未来,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应用的价值值得期待,比如可以带来学生主体性地位上升,让数据的价值更加突出,教学评估科学化,教学管理精细化。

通过AI+课堂的应用,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画像。”

《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最后得出的结论有:

1、人工智能+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人工智能将取代教师”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相反,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2、人工智能+教育落地一定要帮助学校解决痛点问题

学校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重要“基地”。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3、人工智能时代必将涌现新一代的教育家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催生出新时代的“领军者”。在学校方面,那些能够最早接受新技术,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人,将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最大的获益方。未来,学校会诞生一批新时代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懂教学,也深刻理解技术。他们将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成功落地的关键,也会成为更多学生的人生未来。

据了解,《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由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许斌和副主任张文铸共同编写。许斌主任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知识建模与分析实验室联席主任,主要从事知识图谱和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张文铸副主任是清帆科技创始人兼CEO、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在清华电子系复杂工程系统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本次蓝皮书发布会为教育技术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清华大学(GIX)-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将持续借助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协同张文铸博士带领的人工智能团队,与联合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

接下来,为深入研究”AI+课堂”,联合研究中心将持续推进三项重大计划:第一,面向全国中小学征集合作研究课题,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围绕《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征集实践案例合作出版;第三,成立青年教师委员会,面向全国中小学培养精通人工智能应用的新一代骨干教师。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431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