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处长表示,西电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许多用人单位都反映我校学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我校非常注重实践,电子信息类的学生毕业之前,学校都会进行A、B、C、D等级测试,通过一系列测试达标后才能毕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肖嵩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中教全媒体:西电发展历程丰富,革命特色鲜明,请简单介绍一下学校情况。
肖嵩:学校前身是 1931 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 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 年定为现名。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我们用两句话概括:诞生于中央苏区,成长于革命战火,历经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扎根于西部大地,服务于国家建设,走过了漫长的西迁之路。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教全媒体: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中教全媒体:我校毕业的学生,与其他高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中教全媒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发展转型的一次挑战,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一次考验,我校主张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是如何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肖嵩:学校围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程、面向育人、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四融引领、四院协同、四化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提出了“技术创新者的创业之路”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和双创教育模式,成立本科生院,打通教育教学环节,促进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聘请杰出校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建设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打造2万平米的校园三级众创空间,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设立10亿科技产业基金和千万“创新创业校长基金”,建设“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开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时代。
“四融”:将红色基因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创业者;将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创业者;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创新的创业者;将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创业者。
“四院”:“住宿书院-专业学院-英才学院-双创学院”四院协同的新工科创新创业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打破原有同一班级住宿、同一专业学习、同一院系组队生活、学习、实践环境,形成文理交融、工管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环境,促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人才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是什么?
肖嵩:我觉得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就是创新思辨,即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创新思维又有思辨精神。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现有事物,才能激发出创造新事物的灵感。譬如,教师授课内容不一定全部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去发现答案,进而验证老师的讲课内容,因此创新型人才一定要具备思辨精神。
中教全媒体:我校实践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中教全媒体: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肖嵩:一方面学校学科专业非常好,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等特色专业都是紧贴时代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方向,而且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我校新开设了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专业,专业度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度高。另一方面与我校“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我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
中教全媒体: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情况如何?我校采取了哪些措施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肖嵩:今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4.93%,就业进展与去年持平,其中,建档立卡研究生签约率为99.32%,湖北籍研究生签约率为94.55%,非全日制研究生签约率为93.31%。研究生就业总体情况乐观,已经基本具备派遣条件。受疫情影响,本科生就业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特殊时期,为促进学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充分就业,学校全面启动、精准施策,建立校内帮扶机制,一方面开拓校内岗位,譬如科研部门科研助理岗位;另一方面出台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提供进一步升造的机会。此外,学校积极搭建网上求职平台,举行线上招聘会,推出“云宣讲”“云面试”“云签约”,为毕业生提供了从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就业指导到线上面试、签约等“一条龙”云服务。总体来说,我校专业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通信、电子信息等社会需求度依然较大,学校采取一系列政策之后,全校本科生平均就业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教全媒体:特殊时期,今年招生工作怎么安排的?
肖嵩:受疫情影响,学校为广大考生加大了招生咨询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也是紧紧围绕“服务考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优质生源聚力工程”,学校从“校-院-组-学”四个维度为广大高三学子积极搭建了“西电公益大讲堂”“王牌专业展播”“学院探秘” “学长学姐领航”等栏目,同时,学校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团队作考前心理调节疏导课程,期望考生平整心态、放松心情、轻装上阵;邀请了各学院院长、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西电和相关学科专业,为考生深入了解学院、学科、专业、名师、氛围等做了广泛细致的“品读”;另外,招办积极解读2020年招生政策,各省招生组长分析历年招生数据,进行直播答疑,给予考生专业指导与学业发展规划;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讲授学科体验课,让高中生提前感受大学课堂等等。
中教全媒体:招生专业有什么变化?
肖嵩:首先,今年是学校大类招生的元年。将60余个专业聚合成9个大类和3个专业,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学生的专业满足度更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专业选择机会。另外,学生一入校可以选择报考西电各类特色试点班,在学习一年之后,大类分流,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未来规划还可以再次选择大类内的心仪专业;大二期间还可以全校转专业,给学生充分的专业选择机会。再有,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图灵人工智能科学实验班”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实验班,小班化教学,特色型培养,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其次,今年新增设四个本科招生专业(机器人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现有 18 个学院(部),63个本科专业。
今年对外合作交流项目继续进行,目前比较成熟的批量交流项目有:中法卓越工程师项目、法国“3+3 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中德卓越工程师项目、德国“3+3 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美国“3+2、4+1/4+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英国“3+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日本早稻田大学“3+2 4+2及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在校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项目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
中教全媒体:您对即将报考我校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中教全媒体:新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助力教育变革,全球视野的双一流建设之路已在脚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请问AI时代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肖嵩:首先,学校办学模式发生变化:1.从工业社会标准化、系统化和统一化组织严密的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传统办学模式非常严密,都有标配的课程计划、刻板的教学模式,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出来的学生类似度高。将来的趋势应该是向个性化培养模式发展,类似回归农耕时代私塾教育。就像“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一般,只有个性化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贤者七十”的人才。2.从千校一面向一校千面转化。目前每个学校都是统一机制体制、统一课程体系、统一授课模式,但是一校千面是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特点发展,因材施教,依据每个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出顶尖专业人才。3.从统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向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安排发展。原来教学模式是在校学习直到毕业,毕业之后再进入社会就业。现在国家提倡终身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社会上工作之后,发现理论知识不足,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这种比较灵活的教学安排是将来发展趋势。
第二,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1.从相同的分工到差异化的分工发展。现在的课堂教师主要是讲课,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将来教师的分工会逐渐差异化,教师分为主讲教师、辅导老师,或者分为资源创建者、资源使用者等。2.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规划者和引导者。将来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特点为学生规划学习内容,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1.空间维度的变化。从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变化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结合的学习,即面对面加线上学习模式。2.时间维度的变化。从在校学习方式向终身学习方式转变,学校会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随时随地学习。3.手段维度的变化。从传统的学习手段和资源向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发展,提倡混合式学习。4.角色维度的变化。学生从被动管束到主动管理转变,以前学生只要安静在课堂听课即可,其他的事情都是教师、班主任代替完成。今后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生学习规划、职业定位、知识补充等需要自己主动管理。
中教全媒体: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变革性影响,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
肖嵩:1.治理模式改革:通过融合业务管理系统来打造智能感知环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建立数据决策系统来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建立大数据中心,利用不同前沿技术来分析、汇聚不同环境产生的数据,开展跟踪、诊断、改进工作来建设学校监测预警平台。聚焦数据智能服务来建设高校的智慧校园,要求学校快速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资源服务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形成多类学生发展轨迹模型、课程学习的知识图谱。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新体系,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对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资源为基础、交互为桥梁,以培养学习者完善人格、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来优化各专业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引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试点人机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简单教学由机器完成,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人来教授。
中教全媒体:新形势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什么规划?
肖嵩:1.超前识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未来技术学院。
学校将以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为契机,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实现新技术、新工具运用,同时我校将革新教学模式,坚持大胆创新,营造产生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我们坚持教育部改革的方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2.积极应变,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优势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
未来的教育生态应该是线下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更多的课程和教师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来。即使体育实践类课程也正在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像基本知识、运动技巧等内容可以放在线上进行,线下主要是实践、操作和训练。
3.主动求变,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打造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标杆。
我校积极探索 “U2A”模式(University-to-Academy)的 “多域协同”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个性化教育新生态。
依托学校、学院、本地书院、异地研究院,相互协同,共建共享资源,进而构建“多域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践和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依托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协同体系以及产教协同体系,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创新的能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