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角
李学相:在校企融合中,专业是基础,教学融合是重点,最关键的是师资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要进行不定期的互访,岗位体验。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学相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教育部自2014年开始实行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更为各高校的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提供了巨大助力,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果。
在这其中,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在建院之初就坚持和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初步形成了具有浓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具有新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建有20个校内外工程实习实训基地以及3000多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软件学院应如何做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郑大软件学院又是如何实现特色发展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软件学院有哪些心得?中教全媒体专访了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学相。
凝练学科特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教全媒体: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于2004年建院,目前形成了怎样的办学格局?
李学相: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2017年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大学确定了综合型、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方案,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软件学院是郑州大学51个院系之一,2004年建院,是当时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现在学院是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成员、河南省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还是郑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新工科建设试点学院之一。学院在学科建设和布局上以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3个专业为特色,以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融合作为特征,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及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形成了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自动传感应用、智能物联网信息处理、金融以及智能制造等特色研究方向。学院以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鲲鹏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为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初步形成了具有浓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具有新工科特色的研究型学院。概括起来,学院有三新(新工科学院、新平台、创新型学院),三强(创新能力强、校企合作强、多元文化并存)。
中教全媒体:郑大软件学院秉持着怎样的办学精神?
李学相:郑大软件学院把“开拓创新、改革示范、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产业、走向世界”这二十四个字作为办学精神。软件学院办学必须要面向产业,只有面向产业才能开拓创新。同时,软件学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包括课程体系、学院建制等方面,在开拓创新、改革示范方面软件学院做的非常好,目前国家也在提倡特色型、示范型软件学院建设,这又给软件学院提供了新的契机。育人方面,软件学院最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是软件学院培养的重点。郑大软件学院始终以培养人才作为根本,面向产业、产教融合,最终走向世界,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
中教全媒体:郑大软件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学相:现在很多比赛都是以互联网+各个行业为特点,在创新创业方面软件学院本身就有优势,只要把学生组织好,把企业优质项目引入校园,一定能出成绩。软件学院从2004年建院时就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建院的根本,有很多企业和学院进行合作,学院建立了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经是国家级备案的众创空间,基地提供了三千平米的物理空间,企业团队、教师科研项目团队、大学生自发的创新创业团队三种团队通过评选后可以入驻到基地,基地对各团队会有考评并实行淘汰机制。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目前基地的工位已经非常紧张,我们还允许毕业五年内的学校回校创业,下一步打算进一步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双创教育。
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32项,其中国家级立项4项。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上半年已经立项31项。学院本科生参加全国赛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省级以上一等奖奖励145项,国家级奖励43项,去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已经显现出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另外我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里就有创业创业模块,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校企融合专业是基础 师资融合是关键
中教全媒体:软件学院和企业有着怎样的合作?
李学相: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每年都举行人才培养研讨会,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讨。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修改的非常快,基本上一年要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另外,学院和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把企业最新技术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还和企业联合培训双师型教师,选派老师到企业中锻炼。同时,在学校里建立了企业的研发中心,比如2018年把汉威集团引入到软件学院成立了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目前有三十多位企业研发人员常驻研究院,学院老师也深度参与研究院工作,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师资方面,学院也聘请了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院授课,开展双创活动。
中教全媒体:您如何评价当今的校企合作现状?
李学相:尽管郑大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但我认为仍然不够,目前的产教融合很多都处于肤浅的、松散型、低水平的合作关系,真正深度的融合在全国还不是特别多。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让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企业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如何提升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并且能够保障企业的利益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校企双方在机制体制等方面有很多不同,需要一定的政策保障校企双方能够深度融合,让校企合作顺利实施。在校企融合中,专业是基础,教学融合是重点,最关键的是师资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要进行不定期的互访,岗位体验。
中教全媒体:校企合作怎样才能真正有效?
李学相:要做到三方共赢,学校赢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企业赢在除经济效益外,还有社会效益,比如知名度、品牌等,学生赢在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三方面都进行综合把控的校企合作才能深度进行。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学相:学院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上采取了很多举措:
1.找准学院定位,大刀阔斧的进行机构改革。学院原来定位是以教学为主,随着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大学之后,学院要转型为研究教学型学院。为了实现转型,2019年学院对机构进行改革,打破原来的三个系,成立了两院、两所、一系、一中心,把老师分流在研究所中。两院是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郑州大学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两所是物联网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所,一系是软件工程系,一中心是实验教学中心。和原有架构相比,最大特点是对学科建设进行了强化,同时为了避免削弱教学,专门成立了系,协调全院教学工作,研究所和研究院以科研方向为核心,以学科为龙头。
2.通过内引外联,抓住机遇,搭建学科建设平台。软件学院学科平台搭建非常有特色,目前有三个院(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郑州大学华为鲲鹏产业创新学院),一个中心(河南省智能感知与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团队(智能信息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依托这些基础,软件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3.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建设高水平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软件学院向学校提出了人才引进的特需政策,软件学院可以特事特办,引入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同时,学院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又红又专的软件人才,取得了很大成效。
4.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多元文化生态。除了汉威物联网研究院、华为鲲鹏产业创新学院以外,学院和APUS公司联合成立了郑州大学APUS研究院。此外,与国内20多家顶尖企业建立学院的实习基地。学院每年都举行企业双选会,定期邀请企业高管到校交流,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给与指导。学校里还有企业的研发中心、实习基地,学生不用出校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围。
通过上述措施,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承担了一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特别是科研经费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学院科研排名在学校得到很大提升。
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 建特色型软件学院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疫情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哪些地方?
李学相: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改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教和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教育价值的变革,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疫情让学生在灾难面前,对国家的理解更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更深入,给学生上了很好的一堂思政课。2.教育形式发生了变革,学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学会学习、主动学习。3.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非常明显,教师的分工合作成为教学新常态,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会成为新常态,云端教育也会成为新常态。4.教学的管理形式发生了变革,基于数据的管理和多元学习评价的管理成为常态。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目了然,教学管理更加精准,特别是线上教学督导,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精准分析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中教全媒体:软件学院在疫情期间做了哪些工作来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李学相:软件学院在疫情期间做了很多工作:1.制定了疫情期间工作方案,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教学预案等。也做了很多工具开发,比如学院老师参与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郑州大学健康码。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提升线上教育质量。疫情期间,学院完成了在线教学的理论教学约212门次,604个课头,覆盖学生3782人,每天教师都是在线上教学与辅导。3.成立了线上教学督导小组,要求学院领导每周至少督导四次。还成立了督导队,每天进行督导,对教师上课情况监督和考核。此外,每门课还有调查问卷,学院每周把数据上传至学校,每月由学校对各个院系进行考评,以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中教全媒体:实操类课程是如何安排的?
李学相:在线教学在实践方面是弱点,一些验证类实操比如程序设计类可以通过线上进行,还有一类需要硬件支持,学院把去年引进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远程访问实验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虽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但是缓解了一些课堂教学压力。最终要把疫情期间耽误的实操类课程在开学后进行补上。
中教全媒体:软件学院在服务郑州及河南区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学相:学院要建特色型软件学院,瞄准了智能制造和金融软件两个领域,在郑州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传感等都有郑大软件学院老师的身影。河南是制造大省,学院将建立智能制造体验中心。此外,学院2019年获批一项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依托学院物联网研究院,为郑州市物联网行业做出奉献。最近,学院计划跟宇通客车做关于自动驾驶的科研合作。
中教全媒体:软件学院如何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贡献力量?
李学相:很多软件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因为软件学院本身有特色优势,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软件问题,软件学院的一些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能很快能转到人工智能专业中,但在人脑芯片、深度学习算法、大数据、大规模并行计算等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方面软件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要加强研究力度。另外还要抓住建设国家特色型软件学院的契机,要结合各个软件学院的特色优势,瞄准某个应用领域,做出特色,发挥作用,这样软件学院才能为国家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中教全媒体: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李学相:“开拓创新、改革示范、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产业、走向世界”是软件学院始终会坚持的办学方针。展望未来,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不忘软件报国的初心,牢记软件学院的使命,为国家软件产业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将继续发扬软件学院校企深度合作、不断开拓创新的传统,凝练物联网、信息安全特色,在智能制造、金融软件两个应用领域里做出我们的贡献。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创新能力,为郑州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为中原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添光添彩。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郑州大学软件学院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这一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就感受到了企业的氛围,让产业和校园融为一体。此外,作为双一流大学的软件学院,郑大软件学院也在进行机构改革,在保障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转型为研究教学型学院。特色型软件学院要怎么建设,郑州大学软件学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示范。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