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深化校企融合 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分享会成功召开
作者:    浏览:12179

会议现场

中教全媒体 8月28日 侯娜欣 曹艳 北京报道

2020年8月28日,“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分享会暨2020年第十四届达内集团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创变求新,聚智前行”为主题,分享了优秀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经验和实践,探讨了校企合作新趋势和新模式。本次分享会由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行业企业及媒体的近600名嘉宾和代表通过线上直播+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达内集团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

8月28日上午,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分享会正式举行。达内集团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担任主持人。

达内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孙莹

达内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孙莹在会上以“产教融合,共享智慧教育生态”为题介绍了介绍达内集团及校企合作成果。她首先介绍了达内集团,表示达内是全球最大IT教育集团,从2002年起开始为中国大学生提供职业编程教育,目前已有90万毕业生先后就业于IBM、微软、阿里巴巴等15万家IT互联网企业。孙莹指出,“持续创新”,是达内成为行业独角兽的源动力,达内一直以技术驱动创新,深入布局高新科技,并着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业务版图。孙莹介绍,2005年至今,达内已经与全国1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本科院校800所、高职院校400所。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上,达内与院校进行了从专业共建到共建二级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多样化的合作。她表示,达内通过学科发展赋能、师资培养赋能、资源聚集赋能、培养质量赋能、产业延伸赋能、教育延伸赋能几个方面服务学校、企业和个人发展,实现共生共赢。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蒋建伟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院长蒋建伟在会上以“深化产学合作,促进协同育人”为题从项目情况、成果应用、思考建议三个方面介绍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蒋建伟首先介绍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发展历程、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宗旨、项目类型等内容,表示项目要从量的飞跃到质的飞跃,最终达到影响力的飞跃。随后,他分享了项目2020年的工作:规范管理,提升项目内涵及质量;顶层设计,编制年度《立项导引》;汇聚资源助力抗疫教学。他表示,要通过产学合作成果(在线课程)MOOC + SPOC + 本校教师的多态应用模式,帮助老师上好课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后,蒋建伟阐述了对项目的几点思考:要开放融合,合作共赢;多层次、多模式、因材施教、众智众筹;发挥教指委作用,有效调动资源,跨校、多企业协同,建好用好金课群;源于产业,服务产业,适应产业变革,引领产业发展。
随后,达内集团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在会上发布了“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9个优秀项目入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司飙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司飙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为题从合作项目简介、合作内容、实践教学成果、总结和体会四个方面分享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和达内集团合作的物联网工程课程改革项目。他介绍,在合作项目实施中,重点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和修订、课程体系改革、聘请企业讲师到校讲课、教学案例设计与开发、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教学成果上,项目立项以来,项目组成员指导学生完成多项综合作品,在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奖励26人次。最后,司飙分享了合作项目的体会:对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让专职教师能够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把传统的课程知识与企业的能力需求相结合;促进了校内教师和企业讲师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吉林工商学院工学院院长王科飞

吉林工商学院工学院院长王科飞以“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为题”在会上分享了“吉林工商学院达内大数据学院”项目。他分析了当前学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知识体系落后问题(课程共建、教材共建);解决了具备较强实践工程能力师资队伍短缺问题(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企业资源,解决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场地、设备不足问题;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解决了学校科研成果无法实现“最后一公里”转化问题。王科飞分享了项目主要特色:1.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开放“校企共建学院平台”,突破传统公办高校办学模式;2.通过顶层设计、机制保障,突破校企协同育人瓶颈,实现共赢;3.虚拟学院、实体管理,整合校企有效资源灵活实施,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统一管理。在项目成功应用推广效果上,实现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招生培养模式的顺利落地实施,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基于大数据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建设跨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成果跨专业应用;学院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同期举行了第八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宣告第八届发现杯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达内集团技术副总裁郭陟

28日下午,会议继续进行,达内集团技术副总裁郭陟以“产业报告-新基建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新基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化应用的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郭陟介绍了宽口径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分享了达内本科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以及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在课程实践类方面,达内拥有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组织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体验教育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原理通识教育实践。随后,郭陟介绍了达内递进式项目课程:电商大数据项目大纲和模块式项目课程:停车场收费系统项目大纲。在服务层上,达内有着包含共修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场景、联合发展教师、联合招生选拔等在内的达内教育服务13条。他表示,达内为院校提供师资培养服务赋能实践,已经开展了多期师资培训班(会),并和院校合作联合编写人工智能教材。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郑冬冬

随后,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郑冬冬以“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改革”为题发表演讲,她从项目合作亮点、项目开展情况及实际成效、企业资源使用情况、外研贡献及辐射五个层面进行交流。她介绍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由达内集团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合作立项产学合作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以产教融合育人为建设任务和目标,发挥达内集团在数字媒体方向师资与技术层面优势,深入合作,亮点与成效显著。她表示,借助这一校企合作平台,艺术设计学院以达内行业学院打造了3个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教学做创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空间。她特别说明,项目建设期间,艺术设计学院坚持围绕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培养内容、制定评价体系和产教融合育人等四方面展开研究。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坚持OBE理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围绕“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以“行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理工农学院副院长边文钰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理工农学院副院长边文钰以“校企协作模式下大数据、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为题作了分享。她表示,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综合实训校企双导师考核、毕业论文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满意度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校企合作之后学生规模显著增加。合作项目亮点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企业”教师合作承担web前端类课程的教学及实践、协同育人理论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实践类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边文钰介绍了项目特色:校企合作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实施就业的闭环,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和校内辅导员+企业辅导员的全员参与,教学+学工一体化。边文钰表示,实施校企合作全过程人才培养弥补了学院专业教师数量及项目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引进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差距,为学生就业打通“最后一公里”。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根据市场发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红河学院工学院副院长汤松

红河学院工学院副院长汤松以“红河学院-达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题从背景、校企合作实践、结论与体会三个方面展开演讲。他表示,达内校企合作的优势是将先进的IT行业技术、经验丰富的师资、项目经理引进合作院校,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他强调,红河学院AI智慧创新工场是红河学院与达内科技集团于2018合作共建实验室,是校企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次深入合作,是推动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的建设,结合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内实践体系,引入达内企业文化、岗位实训环境、技术体系和技术开发实践案例、完善校外实践体系的建设,掀开达内与红河学院工学院新的合作篇章为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以“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题作了演讲。他表示,1+X是一项体现类型教育基本特征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顶层设计,是一项重大教育制度创新,是解决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的制度保障。他详细介绍了1+X制度要实现的目标:使职业教育有标准可循、标准可依;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并被相关部门和行业认可;解决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脱离用人实际问题;让相关部门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立得到国际可比较的职业教育标准;为探索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奠定基础。孙善学表示,X基本定位是规范性、教育性、独立性。他通过学校案例讲述了1+X制度应用于人才培养中的方式,表示这些都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和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爱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爱萍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X”web前端开发经验分享”为题发表演讲,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互利•同强•齐荣”与“十共”协同育人,“互利·同强·齐荣”是指校企双方从互惠互利为基点,通过“做强、做大”取得“共赢”,最后获得社会荣誉的“健壮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十共”协同育人指校企双方的合作内容,校企从“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项目共立、科研共做、实习共担、就业共推、过程共管、效果共评”等方面实施的全方位协同育人。她表示,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教职所〔2019〕141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两个项目。根据特色班建设要求,达内主要负责学校Web前端开发证书相关培训工作。达内集团调集自身资源,共同制定了从前期方案制定、管理实施过程、考试组织等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成立十八年来,达内集团始终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培养IT互联网专业人才,迄今为止已经培养30多万名学生,合作院校1200多所,其中800所本科院校,400所高职院校。

2016年,达内集团获批成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通过自主立项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新工科建设等。在近期举办的“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项答辩会”中,共有40所院校进行了项目结项。砥砺前行十八年,达内集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院校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854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