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考
作者:    浏览:13492
全媒体视角

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表示,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应该持续分析行业与自身的景气循环,探索“创造性破坏”与创新,科学把握“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发展链条。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足以让人们增强对继续教育的信心。同时,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发展瓶颈,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进一步迸发出继续教育的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产教融合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继续教育体系化革新以及继续教育模式的迭代。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丁凯,就继续教育发展特征、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思考等展开交流。

中教全媒体:继续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部分,有哪些发展特征呢?

丁凯:首先,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继续教育是“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的内在要求。为此,继续教育要把实现“学有所教”作为新时代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进而成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继续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自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面向社会人力资源建设需求、面向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

其次,继续教育扮演着人才持续成长的知识服务者角色。让正在行进中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正是继续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比如,常识和知识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常识叫Common sense,知识叫Knowledge。Sense其实是体感、手感,是我们在日常积累下来的经验。著名作家塔勒布的名著《反脆弱》里面有一个比喻非常精妙,叫“教鸟儿飞行”。什么意思呢?鸟儿本来就会飞,但把飞行技能理论化、知识化的却是知识专家们。如果你本来就是鸟儿,向你的本能学习飞行,其实已经是最优策略。飞行是你的本能,是一手的common sense,而知识专家们整理出来的飞行技术,其实是二手的knowledge。继续教育往往充当的就是教授知识的角色。教育虽然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归根到底还是育人的事业。高校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呢?第一是课程与师资,依托于自身特色学科与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讲授者。第二是教育信用,高校用自己的教育品牌和办学优势为教育产品背书,为学习者当好知识供给者。

最后,继续教育也面临着定位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一是公益为本的定位与市场机制之间的错位,二是自主办学的定位与办学权力转移之间的错位,三是统一质量标准的定位与同质无序竞争之间的错位,四是服务学科建设的定位与角色飘忽脱节之间的错位,五是系统合力办学的定位与协作虚化空转之间的错位,六是创造价值的定位与知识拼缝之间的错位,七是“轻资产”运营的定位与资源“吞噬者”的错位,八是高等教育试验田的定位与“带着脚镣跳舞”原罪者的错位。因此,继续教育不能做充满不安全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拼缝者,而应成为充满含金量的、基于独特价值创造的培训服务者。

中教全媒体: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产教深度融合带来哪些影响?

丁凯:疫情的发生对产教融合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继续教育体系化革新以及继续教育模式的迭代。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当前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对自身继续教育抱有多元化期许。高校不再把继续教育仅仅当做是“微波炉”式创收项目,而要求继续教育为高校发展做出更多方面的贡献。如发挥智库作用,给学校带来更多宣传贯彻国家政策的机会;助力科学研究,给学校和学者带来政府部门或企业的委托课题;帮助学生就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实现服务教师,给教师带来企业调研、开发研究案例的机会;推进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移动课堂,进行教学法和教学内容创新;服务成果检验,给学者带来将最新研究成果检验、呈现乃至进一步凝练创新的机会;提供数据支撑,帮助教师提供研究数据、深度访谈的机会;反哺拔尖人才培养,探索跨学科培养、文化素养与具体知识相结合培养的可能路径。

特别是对标“双一流”建设评价要素的高校继续教育,更是要注重在这些方面书写“奋进之笔”:以优势学科彰显培训特色,践行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服务高水平学科及学科群建设;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传播优质师资的学术成果;锻造卓越的人才培养能力,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智识与新知;依托显著的科研能力与成果,提供鲜活的继续教育案例;契合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与个体发展需求。总之,就是要助力提高大学声誉和大学使命的达成,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校继续教育。

疫情将倒逼继续教育对“触电结网”的急迫感与行动力。有人讲,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教育作为没有硬标准的非标产品,其“消费者剩余”具有延后性、非对称性等特点。因此新形势下,线上和线下的必然加快整合,懂技术而不懂教育、懂教育而不懂技术,强大的智慧教育技术与完善的教学教研体系的“速配”,双方可能会快速查漏补缺,填补自己的空缺和短板,在未来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教学教研体系的机构将引领整个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这些都为继续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继续教育要在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该是继续教育的“破题”笔锋着力之处。

中教全媒体:请谈一谈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思考。

丁凯:教育现代化与产教融合背景下,继续教育更应注意这些经济学、管理学中出现的“经典现象”:

一要避免陷入“塔西陀陷阱”。就是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由于继续教育在服务对象和运行模式的一些特点,尤其应该注意自身的舆论环境。

二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由于客观上存在于专业学院、学科学院同质竞争的二元对立,继续教育与其或“终有一战”,故此一定要提前布局,走“差异化路线”。

三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应着力避免高校继续教育普遍遭遇的增长瓶颈,避免高质量发展下的“两难”境地,努力在质量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

四要关注“熊彼特周期”。持续分析行业与自身的景气循环,探索“创造性破坏”与创新,科学把握“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发展链条。

五要警惕“明斯基时刻”。敏感与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防范业务发展的“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风险。

六要平衡“库兹涅茨拐点”。把握好质量与发展的倒U型关系,实现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

七要远离“内卷化效应”。防止自身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增长,长期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因陋就简,循规蹈矩,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回状态。

八要画出“拉弗曲线”。在管理上注意战略规划、政策效应与一线意愿的匹配度,协同组织与一线的目标函数。

九要适应“攀岩模式”。从原来习惯而舒适的“电梯模式”(稳定而明确地通道)切换到徒手攀岩(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不但要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习惯困难。

十要探索回答“李约瑟之谜”。比如,为何高校在线教育一直没有可大规模复制的成功模式?

当前继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品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主体办学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思维导图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凝练中国化、本土化的组织学习技术,特别是要积极构建基于与产教融合理念的校企学习共同体;二是强化高校自身办学实践的内生性总结,特别是锻造基于学科、学者、学友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创新思维下的新培训理念,特别是打造基于企业、产品、互联网等的“金课”体系。作为组织学习设计者,高校继续教育要基于组织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构建学习资源,运营学习项目,促进学习转化,扮演好营销学习价值的组织培训管理者角色。

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综合改革,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带来了新挑战。新时代下,继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品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主体办学模式,助力提高大学声誉和大学使命的达成,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校继续教育。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858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