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教务处处长专访 | 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 探索、改革、创新,走向高水平本科教育
作者:    浏览:12274

全媒体视角

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想要教书育人,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

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等都在发生急剧深刻的变化。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多样性等均对世界各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提高我国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西大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就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等进行了交流。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中教全媒体:据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本科教学方面有什么优势?

蒋珍菊:成立至今,学校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协调推进、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内涵提升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卓越计划专业、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50余个。其中,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学生成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首先,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重大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450余项,部省级奖840余项。学生团队设计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总决赛唯一特等奖;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奖;学生杨文浩获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其次,学校是易班全国推广第一所试点高校,网络育人成果入选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交流资料;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九届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课改革被央视专题报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上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易班工作。最后,学校扩大开放办学。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对接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设宜宾校区,推进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尼、泰国等国的70余所高校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

2.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

学校设立了西华学院,西华学院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集全校优质资源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特区,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拔尖人才的需要。

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稳定的1+2+1、2+2、3+1、3.5+0.5等创新国内国际合作模式。学校目前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典、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高校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学生交流项目。例如我校大一、大二学生达到项目录取要求者,可赴美国州立大学留学两年。中美双方学校互认学分,达到中美双方学校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中美两校学士学位。我校大二学生达到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PEI)项目录取要求者,可赴UPEI完成后两年学习。双方学校互认学分,达到双方学校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两校学士学位。同时也为学生开展了短期海外游学实习项目:赴美带薪实习、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游学、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暑期夏令营、Passages美国暑期游学项目等,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打开了一扇窗。

3.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实施“本科生创新基金资助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创新教育学分,加强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干、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推进本硕连读培养,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任志锋、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清华,希望集团与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7万余名,已经成为国家及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办出学科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从创新教育到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支持人才培养

中教全媒体: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本科培养模式上有什么特点?

蒋珍菊: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核心地位。我校本科教育始终坚持以新工科带动“新X科”多学科发展,构建西华大学新X科素质能力模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X科素质能力模型由三圈层构成,最内圈代表学生所具备的健康人格、基础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第二圈代表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外圈代表学生应该具备的通用能力,这些能力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

西华大学“新X科”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及课程体系 (以“新工科”为例)

中教全媒体:新时代,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如何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蒋珍菊:加速推进创新教育,构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其次,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程,探索建立“理论、实务体验”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然后,设置“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制定该学分认定标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最后,搭建学科竞赛校级平台,以赛促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19年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

中教全媒体: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蒋珍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好契合我们培养“上得来、撑得起、能出彩”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革教学理念,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2.加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规划与建设,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3.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完善学生创新培养计划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思想理念指导者和引路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巩固。

中教全媒体:在新形势下,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学校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蒋珍菊:1.针对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要求,创建以“四级能力、一个项目、三种结合”为特征的“413”实践教学过程。“四级能力”是指实验教学体系的能力层次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四级。“一个项目”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至少一个企业真实的产品设计项目或企业科研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三种结合”是赛课结合、虚实结合、产教结合,即理论课程学习与学科竞赛相结合、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校内外实习基地相结合、产业需求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2.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起“国外—国内、政府—高校—企业”多主体参与、政产学研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像食品等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等大力支持;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建设宜宾校区等教学科研基地;加强与北航、哈工大等重点高校和70余所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与长安汽车、沈阳华信、新道公司、浪尖集团、东电等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等共同发起成立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与新尚集团共建“创享汇”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帮扶。

西华大学新X科背景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中教全媒体: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在本科生国际教育上做了哪些工作?

蒋珍菊: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营造国际化氛围、拓展交流平台、增加有效信息、强化语言培训、推动项目落实,为学校办学国际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统筹国际教育相关事宜;第二,不断完善国际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2019年,修订完善了《西华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工作规定》、《西华大学国际学生奖助金管理办法》、《西华大学国际学生经费管理办法》、《西华大学国际学生手册》等管理文件。第三,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韩国、印尼、泰国等国70余所高校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学术及科研合作,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广泛渠道。

精准施策推动教学改革,有效应对新一轮挑战

中教全媒体: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变革性影响,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

蒋珍菊:1.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一系列新兴突破技术涌现,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要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更要加强文理交叉、理工渗透、艺工结合,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伦理教育。2.教学模式需因时而新。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高校必须以教育技术现代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加强翻转课堂力度,通过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形式灵活气氛融洽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3.革新教学管理理念。高校应转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重视引入大数据信息,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进行师生行为分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

中教全媒体:顺应新时代发展,西华大学在教学上做了哪些改革?

蒋珍菊:1.西华大学第八次本科教学工作会上提出“1-10-100”近期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即精心设计1项全校性通识教育改革、建设具有西华特色的10个“新X科”一流专业、100门西华大学金课。2.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学校依托自身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积极构建具有西华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核心课”“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层次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有个人修养、有社会担当、有人文情怀、有科学精神、有历史眼光、有全球视野的完整人。3.实行大类培养。努力践行大类培养改革,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着眼于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4.贯穿课程思政。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三全”育人。2019年,学校出台了《西华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确定了西华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目标及具体实施步骤。5.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新冠疫情防控为契机,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应急式”的线上教学走向“常态化”,西华大学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已做好相关工作部署安排,拟出台《西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西华大学行动”正当时,续写本科教育新篇章

中教全媒体: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学校本科教育有什么规划?

蒋珍菊:1.抓新四科建设,振兴学校本科发展

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形态教学,唱响本科人才培养主旋律和奠定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主基调。树立“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中心工作,巩固教学第一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资源在学校资源配置中的比列。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创新人才。探索、完善满足区域经济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四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我校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主动求变、积极应变,踏上打赢全校振兴本科攻坚战的新征程。

2.实施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推进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工程

首先,实施“精准培训和精准支持计划”,提高思政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选树一批高水平思政类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其次,实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面向文科、理工科、艺体等不同类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修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教育。然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进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改革,推进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施思政理论课“传统课堂+在线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从全国各高校在线课程和精品课程中遴选一批优质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在线课程,建设易班在线思政课程资源库,有组织地通过班团活动、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3.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计划,推进实践育人工程

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实施“五点一线”课堂实践教学计划,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将实践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挂职锻炼计划”,选派素质良好、责任感强的学生到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增强实践能力。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发挥创新创业俱乐部的作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等为抓手,做好项目培育和孵化,积极与地方和企业共建双创中心。实施“社会实践网络展示计划”,在思政课中设置2学分的社会实践,学生将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活动视频通过“易班”平台进行展示,学生互评互议,相互学习,增强社会实践成果的影响……

4.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科研育才工程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持续实施“本科生创新资助计划”,形成“让每一个对学术有兴趣的学生都具备探究学习能力”的育才观,以学术研究助力人才成长。完善“一切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建立网上工作平台,所有课题均在网上公开申报及专家评审。建立师生共同体,导师与学生共同参加课题的立项、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接受专家质询,并由导师对项目和学生课题工作进行点评,给予初涉学术研究的本科生最严谨的指导和规训。持续开展自主立项科研训练在研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教师科研面向本科生招标项目,为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发展取向的本科生提供丰富的研学途径。

5.改革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推动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继续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大力度促进更多教师建好慕课、用好慕课,推进更多学生学好慕课,真正让学生受益。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强化育人特色,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6.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

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专业质量标准,对本科教育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控。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评估工作机制。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要求,紧扣“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大关键环节,开展学科专业、课程、院系教学工作、教师教学水平与教风、学生学习效率与学风、教学经费投入与保障等评估,检查评价学校“办学条件、本科人才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本科教学改革成效等基本情况。

站稳三尺讲台,铸就无悔人生。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在教学长跑中,常怀律己之心,常思为学之道,希望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想要教书育人,就必须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说教。”蒋处长说。与蒋处长的交流虽然简单,但获益匪浅。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每个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好老师都懂得教学相长,都是饱学之士!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883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