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演讲 | 钟秉林:在线教学与学习革命
作者:    浏览:13159

10月22日,在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的2020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要主动适应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抓住机遇,协同创新,加快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蓝图。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

(以下内容根据钟秉林现场发言整理)

教育改革发展呼唤在线教

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已经超过53万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8亿,专业教师总量超过1730万。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等水平,这对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随着我国社会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教育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现在的“上好学难”。一方面老百姓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经费充足且规划得当,硬件条件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学校重视,教育管理水平也可以很快提升。但是精良教师队伍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一个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校风学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催化作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经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期内简单堆砌出来。为了化解主要矛盾,我们国家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到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共同发展优质公平多样的教育。在这个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在线教学给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在线教学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

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走向实用。在线教学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对于促进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教学也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率。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线教学改变了人类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渠

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知识传递的方式,从过去传统的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多向互动。这样一种变革,使学校的知识权威与学术垄断地位遭到了威胁,学校的教育实际效能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和批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挑战。

在线教学带来了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从过去知识单向传递背景下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多向互动背景下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和学界的高度共识。

师角色转型还带来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的关系。我们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的互动和生生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型、师生关系的变化,直接冲击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和教室布局,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在线教学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传统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传输阶段,首先学生要接收知识,传统的方式大多是通过教师上课讲授、学生听讲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阶段,学生要把接收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在课后学生通过复习、做习题,教师辅导答疑,有些课程还要参加必要的教学实验,来巩固、消化和吸收所学到的知识。

在线教学的诞生,有可能使学习过程发生颠覆。学生可以在上课前通过个性化的线上学习来接收知识;而在课堂上,教师则要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反思、合作学习,学生主讲或演示,教师进行纠错、归纳,实生知识内化的一部分功能。我们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是当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学习过程的颠覆,直接对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主动应对在线教学的新挑战

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树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

第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第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加强教师,包括培训机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科发展综合化,要提高教师知识融合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尤其要重视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尝试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直接从中受益。

第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要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需要,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和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改革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调整教学组织以及教室布局。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实现绝不单是教学方面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学校、整个教育机构方方面面的改革。

第五,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要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探索在线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技术,不能用传统的标准和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体现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理念。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督导工作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第六,跳出在线教学发展的误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讲,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学生的社会发展性素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团队精神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等,从目前来看,需要在现实环境中通过学校教育、学生群体式的学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来逐步加以养成。而在虚拟环境下,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从这个角度而言,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在线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作用。要把重点放到提高在线课程质量、优化线上教学环境、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上来,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产业,包括教育培训机构,要把重点放到如何让用户有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如何通过研发形成自己产品的品牌,如何增加用户粘性上来。
迎接科技教育融合的新时代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冲击。第一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密切跟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要结合校情和课程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第三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严谨求实,避免走入“纯技术化”的误区。

对教师而言,第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和课程整合能力。第二,要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育人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身处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启的黎明时刻,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无论如何,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在为信息科技革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的同时,要主动适应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协同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一定会加快实现,并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944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