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演讲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构建“在线教育云体系”,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作者:    浏览:13319
​10月22-23日,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年度盛会——2020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弘成教育、青颖飞帆协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发表《聚焦“ 构建‘在线教育云体系’,推进质量文化体系”》主题演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

(以下内容根据刘华东发言整理)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构建“在线教育云体系”,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汇报分三方面内容:

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疫情期间,全国的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教、听课不停学”,同时也暴露出习惯性教育教学的一些短板与不足,如:教师对在线教学规律研究不够、信息化素养不高,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不够,简单把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在线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学平台支撑力不足;学生在线学习的自律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质量监控与保障服务不够到位等等。

同时也要看到,新科技革命、行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带来的诸多的挑战:从新科技革命上看,面临着全球创新核心区域向亚洲东移、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等挑战;从行业看,我校面临着石油行业向绿色、智能、泛在变革的挑战,石油行业更多向深海、深地和非常规方面发展;在新工科建设上,新工科是所有学校都要面临的紧迫任务,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包括国外的石油公司和我们国内的石油公司,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都在积极探索,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用工人数在不断降低。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们怎么办?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变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先机和动力。
二、主动求变,构建在线教育云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在线教育云体系构建方面提出了四个不能少:一是教学计划课程必须全部开足,一门课都不能少;二是教学质量管理全面覆盖,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三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一个标准都不能少;四是服务保障要面向全体师生,一个人都不能少。为了实现这四个不能少,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路径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OBE的理念。

OBE理念大家都非常清楚,现在关键是理念怎么落实落地。学校做了很多扎实的推动工作,包括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或教学改革研讨会、全面的师资培训和基层教学组织活动,以及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修订、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推进。

路径二:加速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五个转变。

教育理念要从“三教”向“三学”转变,从教师、教材和教室向学生、学习、学习效果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提出了: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传授为主,向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方法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向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资源从传统资源向富媒体资源转变,教学评价从目标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教育培养人更体现农业的属性,而不是工业的属性,既然是农业的属性,应该更注重过程管理,向目标逼近。

路径三:构建“在线教育云体系”,重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云体系以培养目标为内核,分为云课堂、云实验、云考试和云评价,以及教师培训和服务保障两大支撑系统。

1.云课堂

我校“石大云课堂”建设工作于2014年正式启动,疫情加速了“石大云课堂”的建设进程。一方面,我们优化教学设计,按照“导、教、学、练、辅、考、评”等一体化设计的课程建设思路,加速建设传统云课堂,新增上网课程近300门次,新增教学资源10T。另一方面,采用同步在线教学(如网络直播)、异步在线教学(如录播、MOOC)、在线翻转课程教学等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面“线上化”。疫情期间,累计开课3000余门次,校内老师引用本校课程建设SPOC达130门次。

为提升课堂效果,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辅导模式,以专业、班级为单元,依托“云课堂”、QQ群、微信群等,组建学习小组,构建师生共同体,搭建师生协作学习、生生互助学习的交流平台。师生间通过限时答题、实时讨论、在线答疑、主题讨论、案例解析、论坛交流等方式,开展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互动。多方式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云端课堂的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了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保障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云实验

学校按照“实践教学不断线、能力培养不打折”的要求,开展了虚拟实验、混合实验、仿真实训等方式的云实验。依托学校自主建设的实验教学平台,本科生开设了36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覆盖21个专业,涉及学生2613人);网络教育85门实验课程全部正常开出。《微机原理》课程组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验器材,采用了“实验原理在线讲解、实验器材邮寄到家”的方案,让580名学生居家完成“真”实验。

针对石油行业勘探开发、炼化储运等领域不可视、不可及、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依托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7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有17个专业、66个班级、1980多名学生完成了油田地质实习、海洋深水钻井、酸化压裂、井喷处理等仿真实训。

3.云考核

学校利用云考试、云答辩等形式,构建了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的云考核体系。授课教师针对疫情及时调整考核形式,由终结性考核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将原来的单一结课考试,调整为“N+1”的课程考核方案,即:总评成绩由课堂出勤、在线交互、课件学习、在线作业、阶段测验、调研报告、大作业等过程性成绩+结课考试组成。共组织云考试1300余门次、20余万人次,其中,本科1100余门、研究生80余门,网络教育将原来的160余门笔试课程全部转为在线进行,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校验,确保了考试安全和考试质量。

云答辩按照“质量标准不降低、毕业答辩不延期”的要求,采取监督检查小组全程督查、网络匿名投票形成答辩决议、答辩全程录音录像等措施,保证了4600余名学生顺利完成毕业答辩(研究生1800余人、网络教育2800余人)。

4.云评价

学校坚持“三全三化三突出”的思路,针对在线教育开展云督导和云评价,确保了质量监控、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不缺位。“三全”即教学质量的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保障,“三化”即保障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长效化,“三突出”即突出责任主体,突出关键环节,突出学校特色。

学校建立了全面多元的线上质量监控体系,即:监控主体多元化、监控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维度、结果反馈多渠道。通过评价反馈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问题,通过评价促进持续改进。在云评价中主要依靠教学督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教学信息员三支队伍,抓实八项工作,实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八项工作:一是及时修订完善在线评价指标体系,保证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院系两级、多维主体、协调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职责;三是成立了线上教学督导组,精心挑选了36名专家,督导覆盖学校所有开课单位,督导组累计听课900多次;四是畅通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渠道,及时反馈处理各种信息,推进持续改进;五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10次规模比较大的问卷调查,全面掌握线上教学的情况;六是对教师、学生、督导专家和管理人员深度访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七是连续14周编制质量周报,公开发布两期本科线上教学质量报告;八是展开针对性的线上教学培训37次,举办“信息化教学与金课建设”等专题研修班,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线上教学整体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了解。对线上教学的总体评价,教师满意度达到了94.96%,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4.52%。对在线教学组织保障的评价上,教师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6%以上。评价反映了在线教育云体系所取得的成效。
三、转危机为契机,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质量文化建设的理解分五个方面:有科学的理论和理念做指导;有清晰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有完善高效的制度体系和应对措施;有完善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具有自我评估和自我改进的动力机制;有以全面推进、提高质量为目标的良好的氛围。

在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五个举措。

举措一:让教育思想和理念落地生根。

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也好,抓人才培养质量也好,思想理念非常重要,是前提、是基础。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2种会议(教学工作会、教学改革研讨会)、1个体系(“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1个活动日(在校历设置“基层教学组织活动日”每月开展主题研讨)、1个机制(教学质量学习培训常态化机制),全面推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落地生根,使之成为全校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营造了人人关心质量、时时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

举措二:把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2012年,学校构建了“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在办学定位上提出了要办精英型教育、特色型教育、研究型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在教学方式上提出学习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性交流。我们把“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办学的顶层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认证、质量监督三个抓手,使办学目标不断落地。

举措三:以教师素养提升带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没有教师的改变,不可能有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改变,没有教师素养的提升,不可能有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校一直强调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强力推进。建立了学校、学院和系的三级管理体制,确立了教师发展的三大计划: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卓越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和教学发展专题研修计划,通过三大计划来发掘和促进教师在素养、能力方面不断提升,追求卓越。

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化培训,在疫情前,每学期固定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研修班。疫情发生后,很多教师因为参加过研修班,对线上教学得心应手。疫情期间,学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培训,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开展各类培训70余期,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在线教学研讨700余次。疫情常态化后,学校举办了“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的提升,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校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叶立国,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四步走”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济管理学院吕云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新能源学院董磊,疫情期间在客厅搭建了专业摄影棚录制微课,学生称“有好莱坞大片风范”。

举措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并注重落实。

学校建立一系列制度约束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使重视教学的氛围日益浓厚,同时也建立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在考核评聘方面,把教学质量和成果做为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与考核的重要条件,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纳入教学院部年度考核,设立了教学优秀奖、教学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指导导师等一系列教学奖励,并建立了一系列教学基金。学校反复倡导“教学学术”,使“教学学术”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举措五:积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注重自评自查自究机制建设。

学校建立了全校“一盘棋”的教学工作格局,“招生-培养-就业-评价”多部门协同联动,从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不断修订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注重质量信息收集,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对师资队伍、教育条件、教学条件、学生情况、科研情况、学科建设等11个大类、800余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实时监控;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大学生教学信息员“三支队伍”,开展贯穿整个学期的“3+X”教学检查,实现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量化监控。

健全质量改进机制,以“常态”促“长效”。每年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研究生教学质量报告》《继续教育年度发展报告》,面向校内发布《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成效显示度评估报告》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等报告。建立了“监督-反馈-改进-跟踪”的质量改进机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监控,对重大教学质量问题建档督办、限期整改、改后复评。

依托完善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服务的强有力支撑,学校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疫情期间,本科生开课2445门次,研究生425门次,开课率达到100%,学生的出勤率98%,学生满意度达到了95%。2020年整体就业率超过92%,连续26年就业率超过90%以上,业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超过了93%。

得益于20年在线教育的积累,我校网络教育的优势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常开课489门,并专门开通了开设了兼具学术性、公益性的“周末石课”,包含思政微课堂、学习加油站、学位直播间、统考直播间、民生大讲堂等5个模块,开播以来累计覆盖12万人次、观看时长350万分钟。与此同时,我们还依托全程在线客服、网上协作交互、实时数据监控等支持服务“八大系统”,全天候做好在线导学、视频答疑、学情监控分析,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面对后疫情时期的新常态,面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的新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雨绸缪、攻坚克难,不忘办学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培养质量提升无止境,质量文化建设不停步,深入推进“学习革命”,积极推进“质量革命”,努力为国家、行业、社会培养一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9631.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