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演讲 |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卢凤香:助力卓越医学人才成长打造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作者:    浏览:12880

11月14日,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第二届)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2020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聚焦“疫情后慕课创新发展”,全面展现我国抗击疫情慕课建设、管理与应用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深入研讨疫情后基于慕课的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与行动变革。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首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获得者卢凤香聚焦“助力卓越医学人才成长打造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发表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首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获得者卢凤香

现场精彩演讲

非常感谢联席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汇报,我的汇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大学英语》课程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定位,第二个部分就是《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三部分是我们这一路走来的一些反思以及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在首都医科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医学教育分三个阶段,是由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组成的终身教育。院校教育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是医学生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途径。首都医科大学的定位是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卓越医师2.0,还有新医科以及前两天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医学高等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都提到了要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大学英语》课程被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公共课,为的是一个四六级考试,但是我们是把它定位于一个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全过程服务,基于这样一个定位和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按照医学特色,逐步形成两个层次、三个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第一个层次,也就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来完成通识教育,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层次,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桥梁课。在桥梁课阶段,还要再分为初级桥梁课和高级桥梁课。另一个阶段是专业英语。桥梁课重点放在语言上。专业英语阶段重点用英语来讲专业。我们有一个大学英语教学群体,还有一个医学英语教学群体,就是医学英语联合教研室,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每个医院设有医学英语教研室,由英语教师和专业老师一起来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课程由医院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的专家授课。《大学英语》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以培养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为导向,使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医学人文素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读写和有效听说的能力。以助力医学生医学专业能力提升为根本,使学生掌握医学词汇构词规律,摆脱词汇量大、词长、难记忆的困境,同时培养学生就专业话题进行自由的表达。最终达到让医学生能够听得懂,说得出,写得明白的语言素养目标。

第二是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我先简单回顾一下大学英语的历程,从2005年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就开始了,我们针对不同的难点和痛点解决问题。比如2008年建立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2013年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2016年针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问题,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2017年完成了高级医学英语慕课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微课。2018年《高级医学英语》慕课上线,同时再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9年《英语医学词汇进阶》慕课上线,我们的课程一直是围绕着卓越医师人才培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提升,我们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有课前线上教学、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教学,安排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这个过程中,线上学习动态数据是我们调整课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就是以线上数据为驱动,适时调整线上课堂方案,通过讨论、汇报等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

课前教师要做很多的事情。依据什么样的方法,小组研究,完成课程目标,确定资源,设计这些任务,然后布置任务,最终发布到我们的平台上。学生就是要明晰任务,利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学习的进度,完成任务的进度。然后挖掘一些数据,聚焦难点,为线上教学提供调整方案。在这个阶段里面,学生要完成初步的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要找到这个课程的难点。这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记忆与理解。教师根据线上学生的这些动态,首先要回应难点,答疑解难,解析重点。线上学生有时候没有意识到的,教师要进行拓展,同时总结归纳。学生要抓住老师课上讲的一些要点,然后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应用知识,这时候课程的目标是应用与分析。到了课后,教师根据课前、课中学生的反映,反思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点是学生语言的产出,往往设计一个小项目来检测,学生在上面展示。这时候学生更多的是来完成任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师生的教学互动,有机的融合,完成混合式的英语课程的设计。十五六年来,我们意识到课程建设不只是单纯的课程本身,而是一个生态圈。其中最重要的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特别是在生态圈当中,我们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除了学校内的努力,我们在外研社组织下,成立了跨校混合式教学研究共同体项目。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学校遍布了全国东西南北中,电子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大学。虽然来自不同学校, 但我们教学研究理念一样。我们通过校内的跨校,还有全国的平台,实现了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在课程建设当中,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要反思的地方,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建设永远不是建完一两门就够了,我们的目标是卓越医师人才培养,他们成长当中哪些是他们的痛点,哪些是他们的难点,就是我们课程建设的目标。所以到今年底明年初,这些课程都会陆续上线。我们会打造医学英语慕课系列,这些课程都是和同行院校共享使用,这也是我们中华医学会医学英语分会的目标。

再有一个反思,语言课程不是简简单单的语言课程。因为在语言能力提升过程中,还要有价值引领。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怎么样把育人过程融入其中。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到的,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临一个时代对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是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身负责任的事业。作为医学院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把医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作为卓越医学人才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卓越医师人才,我们英语教师不能缺席。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0044.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