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观察 | 建设更加开放的大学,激发在线教育深广影响力
作者:    浏览:13470

大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 马晋芝 / 北京报道

近日,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次大会向世界宣告了在线教育的大潮流、大趋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慕课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高校应对疫情危机,而且为今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积累宝贵经验。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

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今年,人类饱受新冠疫情折磨,为了应对危机,不耽误学校教育,我国政府作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决定,与全国师生一起转入线上教育,既取得丰富的教学实践成果,也检验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势。

关于推进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第一是建设更开放的大学,促进教育公平。突破物理上的边界、技术上的限制、身份上的制约,使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加便捷有效的方式分享给全世界的每一位学习者;第二是建设更融合的大学,迎接学习革命。在学习内容、教学工具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满足学生需要;第三是建设更有韧性的大学,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各国创新教育方式,为优质教育贡献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等国外友人纷纷支持慕课与在线教育,看好它们为全球学生成长成才贡献的力量。在线教育技术赋予人人可学、时时处处能学的机会,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选择范围,发挥师生间潜移默化的互动影响,开辟了全球教育合作新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教育者想让学生体会到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创新成果,并沉浸在教学体验中,享受学习的神奇与快乐。会上,一堂穿越时空的实验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开启。1000公里之外的韩国又松大学学生、2000公里之遥的云南大学学生与线上线下嘉宾一道,同步收听、收看,实时配合、分享,共上精彩一课。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慕课和在线教育以学习者为主导,提供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展不设限的听课范围,激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世界慕课大会凝聚共识,构建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机制,推动世界范围内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应用和共享,助力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学习革命。世界慕课大会影响范围广、科技含量高、会议成果多。会议达成稳定教学秩序、改变教学形态、化危机赢机遇、用教育传播爱的愿景,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世界慕课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慕课联盟由清华大学倡议,世界范围内20个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平台作为创始成员加入联盟,联盟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联盟将作为慕课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领全球高校和在线教育平台共同应对在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在各成员单位及全球开展慕课与在线教育实践。

未来我国慕课教育如何扬帆远航?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

第一是实施“双万计划”,打造精品慕课资源。推进包括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内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力争到2021年,从大批建设成果中遴选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五大“金课”,其中包括4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同时,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广线上教育典型经验,为广大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借鉴和示范,引导教师自觉运用混合教学、在线教学等新型教学形态,不断提高教师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能力。

第二是共享优质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我们要继续推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东西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第三是开展交流合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在疫情威胁持续严峻、国际形势日渐复杂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立足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还要发挥我国在线教育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继续扩大教育开放,推动“互联网+”“智能+”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在线教育方案,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慕课与在线教育秉持初衷,坚实把最高效、最有趣、最先进的内容呈现出来,传播出去。这场在全球掀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让更多教育成果惠及全球院校、师生。期待世界各国高校、教育组织积极开拓创新,深化国际协同,为慕课与在线教育贡献智慧、增效赋能。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027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