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学科:指向科技经济前沿 瞄向未来发展需求
作者:    浏览:12496
新工科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行动
新农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
新文科用中国理论、中国范式、中国标准、中国自信讲好中国好故事
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地区繁荣中建功立业,正在成为新时代高等学校的责任与使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是高等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挑战的战略性选择。
“四新”的战略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急剧的变革之中,创新在深度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国际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大国的产业格局都开始了重塑。人工智能是带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头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培养时代新人正在成为每所高校内涵发展的行动实践。

“四新”中首先提出的是新工科,比较有影响的事件是“复旦共识”。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建设路径等,达成了十点共识,之后又进一步有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大家自然产生联想,新工科为什么会在复旦这样的综合大学率先发起?笔者的答案是,理科找出路。理科是探究科学原理的,原理付诸实践就会有产品进而出现产业,这也就有了制造及相应的工科要素,对社会而言就是推动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因此,所谓新工科,首先是相对于原工科大学的、与传统工业相对应专业的“老工科”而言,系于新经济发展趋势下对应新兴产业的新兴工科专业,也可以说是在产生一类新型工科形态;之后,那些传统的工科大学利用其集约的工程技术优势开始面向新兴产业进行战略调整,并进行相应的学科重组和扩展。新工科的兴起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有可能推动产业升级或迭代跨越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变轨”超越,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技术先导。

2018年8月之后,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相继推出。新医科、新农科与新工科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都是面向科技革命、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学科产业变革、促进新经济发展、培养时代新人。新医科建设着力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新农科建设在瞄向绿色生态、推动以现代生物科技改造传统农林专业。新文科则更加丰富多彩,意义更为广泛,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覆盖面广差异性也很大,但总体是要加大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融入,加强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用中国理论科学阐释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壮大和弘扬文化软实力。

融合和创新是“四新”建设的基本特征

“四新”建设立足专业,但必然走向学科。“四新”的提出起于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一种专业建设理念,但“科”自然涉及学科,因此也是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求的学科融合发展建设。

专业和学科既是知识分类体系,也是制度安排,其建设既可以遵循科学技术的逻辑,也可以遵循社会需求的逻辑。专业是一个育人概念,学科则暗含研究领域,大学的专业建设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的。问题在于,科学技术社会本身是客观、复杂的,而分类安排做法是主观且简单的,专业学科划分得再有道理也是人为的,之所以划分,是缘于人自身的局限性——生命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穷尽地掌握所有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实际状态与专业学科的人为划分也许并不一致。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划分其实就有很多差异,总体上我国划分偏细,且我们的这种划分隔一段时间也会调整一下。

“四新”发展具有深度融合科学、技术、产业、社会的优势:与科学的关系密切,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面向新技术和产品,而它们是新兴产业的标识物;激发产业业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推动着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进一步而言,学科交叉有助于催化产生新的知识,创新产品会形成新型产业,融入经济推动结构升级换代,各种元素融合到专业建设中共同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科学成才、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因此,融合和创新是“四新”建设的基本特征。新工科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新农科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文科用中国理论、中国范式、中国标准、中国自信讲好中国好故事。融合中孕育着创新,这种创新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产品产业实现的,还有模式范式变革的。由此可见,“四新”绝不仅限于人才类型的增多和培养模式的转变,它们更多指向世界科技经济产业前沿,瞄向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高校“四新”建设要面向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独特的历史、文化、时代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向未来,高等学校将开启从学习借鉴为主向创新模式转变的发展之路。

我们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内涵变化,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造就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例如,当前我国财经教育改革比较活跃,这是因为从实践来看西方经济理论已经解释不了世界发展的问题,而我们也迫切需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因此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吸收西方经济学对市场资源配置分析的有益成果,总结70多年来新中国创新发展的经验模式,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形态变化,加强学理性研究和规律性把握,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问题,培养新型财经人才。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具体探索领域有:研究中国特色财经理论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校内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地方、产业的融合,推动财经类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化合作模式,深入开展育人模式改革。

高校“四新”建设要面向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探索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科技和社会问题,加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用信息技术引领,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技产业融合,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科技含量。要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激发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创新理论、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四新”建设在思想(学贯中西、融通社会)、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结果(创新、人才)上体现先进性。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马陆亭,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078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