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牵头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吸收了中车集团唐山公司、曹妃甸港口公司、三友集团、开诚集团和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美国柯克伍德社区学院等2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打造跨国跨界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通过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同在人才供给、培养、需求上搭建了沟通和协作的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军在采访中这样描述集团化办学所发挥的作用。
2008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牵头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吸收了中车集团唐山公司、曹妃甸港口公司、三友集团、开诚集团和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美国柯克伍德社区学院等2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打造跨国跨界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集团化办学模式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集团化办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中教全媒体专访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军。
中教全媒体: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5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哪些特色?
张建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原企业办学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几百名学生到现在约一万七千名学生, 办学规模和实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企业学校到建成国家骨干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学院凝练传承了“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办学精神,鼓舞支撑着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得到了校内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以服务教师发展、学生成才为根本,这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提出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学院内涵发展很重要的内容。学院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定位,在办学模式上坚持开放办学,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内实行集团化办学,相继整合兼并托管15个企业及学校,主要形成了4个方面特色:一是实施跨国、跨界集团化办学,输出学院优质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坚持开放办学,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服务“一带一路”;三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四是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已建成国家优秀骨干校、优质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技能基地、双创示范校和数字校园标杆校6个“国字号”,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典型缩影。
中教全媒体:学院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具体是怎样的?
张建军:早在2008年,学院在省内就率先牵头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吸收了中车集团唐山公司、曹妃甸港口公司、三友集团、开诚集团和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美国柯克伍德社区学院等20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打造跨国跨界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通过集团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集团章程,完善了理事会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校企一体化委员会等6个工作委员会职能,从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调生产与教学、就业指导、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等专项工作,拓展学生成长成才路径,输出校际、校企、国际优质资源,探索“互联网+集团化办学”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此外,职教集团实现了区域中高职院校整体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位于唐山和曹妃甸的职业院校加入了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集团同时吸收了10个县区的职教中心加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目前,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已进入了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行列。
中教全媒体:集团化办学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建军:通过集团化办学,校企共同在人才供给、培养、需求上搭建了沟通和协作的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首先,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载体,搭建了政校企对话的平台;其次,搭建起了校与校之间、校与企之间、企与企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可以确保信息畅通;最后,建立起常态化对话机制,在人才供给、培养、需求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中教全媒体:学院和企业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张建军:比如学院的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动车组检修技术,就是和区域高铁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中车集团唐车公司合作办学,通过十多年的联合培养,已经为企业输送了上千名毕业生。同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龙头企业要保持长久的行业竞争力,就要追求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等其技术的全面领先,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传统工艺变革、生产流程再造等产业升级中的技术改造困难,我们在企业内专门开设了智能制造培训班。去年,唐车公司派了高学历员工到学院实训基地学习。学院也派教师去企业帮助其进行智能化设计和改造,充分发挥了教育的服务作用。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建军:学院形成了“信息化+”的发展大格局,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五横五纵”的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对学校管理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还有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都进行了信息化应用整改。具体到教学层面,实施了“互联网+”教学全覆盖,全部课程开展了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另外实行“信息化+项目”管理,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腿”,这样就使得我们从由注重结果到更加注重过程管理,促进了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中教全媒体:具体到教学上是如何实施的?
张建军:在教学内容优化上,需要将企业的真实生产案例转化课堂的教学项目,将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到学校,实施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教学“新模块、新任务”的同步迭代。在这方面学院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向企业深入学习,比如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跟华中数控公司、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跟东方国信,都进行了很好地实践探索。
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通过推进交互式智慧教室建设,创设了智慧化高互动的学习环境;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精准服务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弹性、更快捷、更高效地自主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无限延伸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变革传统的课堂形态,围绕以“学生中心”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持续深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跟上新时代、新产业的快发展、高要求。
中教全媒体:学院课程教学改革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建军: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学院以创设“金课堂”为抓手,系统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锻造“工匠”摇篮。
一是新出台了《打造“金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开发指南》等系列引领改革方向的制度文件,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领航”;
二是实施课堂育人品牌工程,全面推进“基于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展以综合学习为特征的“线上+线下”协同混合式教学改革,推广任务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方式,推动课堂革命;启动英语、数学等通识类课程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树标”;
三是全面构建“国家-省-院”专业(群)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三级建设体系,开发融入智能技术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建设新型智慧教室、高水平实践教学场所,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基”。
中教全媒体:通识课程分层教学是如何实施的?
张建军:从去年开始,我们对一些基础课程比如数学、英语开展分方向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学生的不同需求,英语分了三个方向、数学分了四个方向,比如高数的A方向是最高的方向,这些学生将来是要继续升学、深造,B方向是工科类对数学的要求,C类是相对基础比较差、和数学需求比较小的专业,D类对数学需求最低,譬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就开设了数学科学课程。
中教全媒体:对专业课进行了哪些改革?
张建军:首先是教学形态的变化,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比如模块化教学课堂重构,这是形态上的变化。这很重要,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融入再好的东西,学生也学不进去。必须要把环境、情境、方式、管理、文化等创设出来,然后再去加入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打乱原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理论课等学科体系框架概念,按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导向进行“模块化”重新组合。比如把我们的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三大岗位群,分为工业机器人机械模块、电气模块、系统集成模块三个模块,将原来的课程有机融入到三大模块中,用什么、学什么。把原来学科系统化的知识、技能按照岗位真实工作过程进行整合,通过创设综合性的工作任务,涵盖了不同课程里的知识和技能,按照教学规律重新加工、整理、优化做成模块化的课程。通过这种工作过程化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目的性更加明确。
中教全媒体:以上举措解决了学生的哪些问题?
张建军:职教学生的分数可能会比本科学生的分数要低,但相比分数,我们的学生更缺乏的还是学习能力和确的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方式对这些学生而言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更要推进课堂革命,要从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学生深度参与的“项目化课程”“模块化课程”,创设“高互动”“沉浸式”“深探究”的课堂学习情境,设置开放性、创新性、综合性的课堂教学项目、任务、模块,使“课堂”真正变成协作学习的“乐岛”,希望能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和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能力,等毕业时转化成较好的职业能力。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张建军:职业教育这些年从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对产业需求的适应性越来越强,但还没有真正跳出从原有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对市场的反应仍有滞后性。除了认识之外,核心是教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都要进行颠覆性的改革,真正培养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难点、重点。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将有哪些计划?
张建军: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学院服务“中国制造 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通过以产建群、以产优群,进一步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产校紧密对接的专业群布局。
根据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紧紧围绕唐山“4+5+4”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主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智能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制造等九大专业群,进一步建设与产业紧密对接的1个国家发改委公共实训中心、5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以及河北省示范院士工作站,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教全媒体: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学校还有怎样的计划?
张建军:学院将发挥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优势,全力助力唐山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与中车集团、首钢集团、三友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助推35个企业入选国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高水平建设动车、钢铁智能控制和陶瓷3个产业学院;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建设“唐山创新研究院”,吸引社会智库力量参与行业企业流程再造、设备改造与技术升级,使其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智慧中心、创新中心。
同时,学院按照与企业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的思路,建好用好“学训赛、产创研”于一体的数字化“唐山(曹妃甸)公共实训中心”,打造全国一流的产教融合基地,服务唐山产业转型与升级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开展企业金蓝领、新型农民培训,高质量服务国家“千亿培训”;落地1+X证书制度试点,大力开展1+X证书培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中教全媒体:学院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张建军:学院从国家骨干校建设、优质校建设一路走来,办学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双高建设到了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其中非常重要的标志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体现在教学和课堂上,这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学校不管怎么发展、怎么建设,最终叫的响、拿的出的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校获得再多荣誉,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比其他非双高学校的学生更好,那我认为建设的意义就不大。这是内涵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
中教全媒体:您对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张建军:在国际上,希望能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代表中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水平、能够输出中国标准的优秀高职院校。在国内,希望能够成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在校内,把学校建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师生美好家园,让师生满意度、获得感能够不断提升。
“双高计划”院校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创设“金课堂”为抓手、深入推进信息化+,开展“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发展之路。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