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专访 | 中德栋梁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李安超:“工业+教育”双轮驱动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作者:    浏览:14759

​全媒体视角

中德栋梁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与院校合作办专业、办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中德、中泰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输出栋梁4.0设备,确立“工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用工业哺育教育,用教育提升工业技术。搭建具有未来产业前沿思维、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德栋梁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李安超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张晓蒙

为教育事业做出技术贡献 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中教全媒体:李院长您好,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德栋梁教育科技集团的情况。

李安超:中德栋梁教育科技集团始建于1998年,多年来,集团创新探索出“工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用工业哺育教育,用教育提升工业技术。运用源自德国的精湛工艺和生产标准,开启国际化进程,把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推向国际市场。产品和服务涵盖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国家34个)。

中德栋梁一直致力于为“政府-产业-高校-企业”四大主体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紧密对接,推动产业、产城、产教、产融的贯通融合,紧跟市场,围绕智能制造、新兴产业等实际需求培养人才,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中德栋梁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等优势,在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谋篇布局,持续推进“C2M”智能制造新生态,搭建用户直连制造商的新智造商业模式。同时,中德栋梁与院校合作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中德、中泰合作办学。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德国德塞尔海外研发中心、泰国曼谷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

中德栋梁是工信部认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等百余项国家级和山东省级多项高品质荣誉,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和教育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中教全媒体:“工业+教育”是中德栋梁的发展战略,那么, 这个发展战略的是在何种背景下确立的呢?

李安超:中德栋梁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将“为教育事业做出技术贡献”作为企业使命。在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紧密联系的同时,在德国、泰国建立了机器人海外研发、培训中心,并与济南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哈博特机器人培训中心,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与院校合作办专业、办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中德、中泰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不但输出栋梁4.0设备,还输出教学理念,确立了“工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用工业哺育教育,用教育提升工业技术,致力于搭建具有未来产业前沿思维、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 将中国教育设备推向国际市场

中教全媒体:目前,中德栋梁的产品与服务覆盖了58个国家及地区,并且包括34个一带一路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国家战略,同时也受益于国家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中德栋梁是如何将中国技术推向世界的?

李安超:服务国家战略我认为是每一个企业的义务。中德栋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搭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中外院校、专家学者和中外企业多维度、开放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行业与产业、国内与国际的产教深度融合,以全球视野、开放姿态,互学互鉴,为中国产业走出去提供伴随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15年,中德栋梁开创性的承办了“国际校企合作对接对话会”,协办“一带一路框架下职业技能开发国际研讨会”。吸引了ABB等国际先进企业及5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2017-2018年,栋梁与肯尼亚教育部合作,为当地146所院校教师无偿提供了集“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制、实验室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考核评估、产教结合、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
2020年,中德栋梁作为主要牵头单位,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同年12月,协办“一带一路”框架下职业技能开发国际研讨会。

此外,2020年初,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德栋梁利用自身的智能制造技术优势,在极短时间内自主研发完成了全自动口罩机,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仅用时13天,实现了口罩机生产零的突破。除满足国内抗疫需求外,还出口到法国、韩国等13个国家,一举成为江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口罩机生产基地。展示了栋梁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全球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截至2020年底,中德栋梁已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突尼斯、肯尼亚等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完备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开启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把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推向了国际市场。

教学做合一 推动“新工科”发展

中教全媒体:中德栋梁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而这些领域都与最近热门的“新工科”有所关联,您认为“新工科”的提出,对于产业有哪些利好?

李安超: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校和企业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彰显了国家层面对推进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的高度重视。也带来了日益增长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德栋梁将与各高校积极联手,面向产业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及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中教全媒体:站在产业层面,中德栋梁要如何推动“新工科”发展?

李安超:在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理念,教与学均以“做”为中心展开,而“做”更加强调是的创新与创造,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契合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下一步,中德栋梁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加强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与高校联手,积极选拔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工程背景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同时,中德栋梁将致力于促进课证融通、专创融通,打造高效的实习基地运作和管理模式,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推动各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群成为“1+X”制度试点的领航者、产教融合实体化的先行者、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贡献者、 智能制造“中国方案”的传播者。

中教全媒体:请您具体说明中德栋梁是如何确保“四链对接”“四产融合”顺利进行的?

李安超:我们将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称为四链。相对应的就是产业、产城、产融、产教四产融合。为了确保“四链对接”“四产融合”顺利进行,中德栋梁创立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产品驱动、生产性学习”新模式,以“栋梁造物”创新创业模式为动力,建设智能制造生产性学习工厂、创新创业中心及企业顶岗实习基地,打造“技术、设备、教程、方法、评价”五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聚焦产业高端,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推动专业集群发展。
同时,中德栋梁结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进“C2M”智能制造新生态,以“天下没有难办的新智造”为使命,搭建用户直连制造商(C2M)的新智造商业模式。采取“以教引产,以产促城”方式,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对接”,实现产业、产城、产融、产教的“四产融合”。

产学合作 推动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中教全媒体:据我所知,今年中德栋梁也入选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并且已经连续入。事实上,产学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在校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无缝衔接,在这些方面中德栋梁为高校做了哪些事情?作为企业有哪些收获?

李安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核心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这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既涉及到宏观的教育布局和结构,又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事关教育组织形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是完善现代办学体制和教育治理体系的一项制度创新。

中德栋梁紧紧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引导产业需求融入人才供给,促进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支持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同时,将落脚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服务供给,切实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现实问题上,实施供给侧改革,发挥专业链关键作用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就业创业,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紧密贴合院校需求,与各院校共同开发完整专业、教学标准及教学方案,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快人一步。

(2)按照“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与相关高校合作成立栋梁班,对栋梁班的学生们采用“核心课程教学+模块化教学+企业化实训+项目分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尽早接触实践、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4)中德栋梁参与、组织、编写了电气装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各类教材,让学习更加方便、评价更加真实。

(5)中德栋梁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与各高校共同建设一体化实训室,真正实现校企互通。

中教全媒体: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您认为做好产学合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安超:产业离不开教育,教育也离不开产业,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合作。
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既能为高校打通资本入口,亦为企业提供了先进前沿的技术和人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旨在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如何更好地整合优质技术资源,打通校企交流渠道,最终实现企业与高校的技术生态搭建,需要优质的平台牵线,专业的人员支持与成熟完善的交接标准。
中德栋梁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好产业载体的平台作用,做好校企链接的“桥梁纽带”,为校企双方产学联动、技术升级与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在实现自身技术的迭代与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推进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创新,为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教全媒体:未来,中德栋梁产业学院有哪些规划?

李安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一项战略布局,肩负探索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高校组织模式变革的新路径、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的新路径的重任。中德栋梁产业学院将通过抓专业、抓课程、抓教材、抓技术、抓实践、抓教师、服务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六抓一服务”措施,将产业学院引进学校,让教育走出校园,走进产业,达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家庭满意、学校满意、产业满意、企业满意的六个满意目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304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