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校长专访 |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以工科为优势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作者:    浏览:13111

全媒体视角

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以工科为优势的大学,多年来坚守“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情怀,以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为方向,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 栗苹

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

中教全媒体:北方工业大学从1946年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在变革中形成了哪些办学特色?

栗苹: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0000多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情怀,投身于新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级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步入新时代,学校正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坚持工科做强 为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学校的学科和科研优势是什么?

栗苹:学校坚持工科做强、理科做精、文科做亮,以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为特色,强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建造、电子信息与微电子、储能技术、安全与环境等新的交叉学科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智能+”的学科特色和“城市治理”的应用特色,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学校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在智能交通、节能环保、风险防控与灾害预警、新型材料、绿色电源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在经济管理、法律服务、绿色宜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拥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基地,参与建设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新兴风险”、“智能制造”、“高精尖创新”、“机器人”研究院等10个校内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 学校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鲁迅文学奖1项,省部级奖励80多项。

中教全媒体: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创建的10个校内协同创新平台。

栗苹:学校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了“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高精尖创新”、“军民融合智能装备”、“新兴风险”、“机器人”、“海绵城市与地下空间”等多个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院。在物联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协同感知与智能交互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智能建造与建筑节能、城市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城市综合治理与智能服务等领域形成了科研比较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在“智能+”高新技术开发与“北京城市治理”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教全媒体:学校是如何让师生们的科研成果落地的?

栗苹: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十分重视促进师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作为学校有三项举措:一是在机构建设方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专门为学校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做好服务保障。二是在制度层面出台了《北方工业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予以明确,如实施办法规定在成果转化的收入分配方面确定了转化收入中分配给成果所有人的比例不低于75%;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系列的职称评审体系,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老师提供了职称晋升渠道,有效调动了师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搭建了有利于师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北方工业大学科技园,科技园采用“校企联合建设,平台统筹服务”的方式支持校内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创业项目创新创业,为创业企业提供科研设备和财务、法务、金融等服务,降低校企双方的创业成本和风险,科技园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未来,北方工业大学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为方向,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为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完善的平台支撑。

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 共育多维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中教全媒体:“新工科”可谓是近几年的热词,北方工业大学作为工科院校是如何打破传统工科教育构建“新工科”的?目前有哪些成果?

栗苹:与其他高校一样,近年来北方工业大学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在专业的优化、升级、新建上进行了系列改革。一是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制定《北方工业大学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构建了以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土木和建筑等学科为支撑的“新工科专业群”,对个别专业实施“灰名单”,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二是加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学校积极践行新工科“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建设理念,2019年全面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完善教学大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等技术融入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专业交叉融合,在全校范围进行教学与课程资源统一调配。三是积极申报新的工科专业。近几年学校先后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建造、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目前,学校有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与评估。

今年,北方工业大学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按照《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文件精神和要求,坚持走内涵、特色、差异化分类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调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成立现代产业学院,提出了专业学院与产业学院共育的“多维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并由此开展了体制机制、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与实践体系等的系列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 为行业提供人才保障

中教全媒体:作为校方,您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做好产教融合?

栗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学校做好产教融合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破解关键,紧密围绕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以及由此推进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体系、人事制度等系列改革。

目前,北方工业大学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思路,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专业学院为横向知识体系培养、现代产业学院为纵向项目制培养的多主体、多层次、多维度人才培养共同体,努力形成“融行业、厚基础、强实践、促交叉”的人才培养特色。

中教全媒体:产业对于学校毕业生的评价如何?

栗苹:近年来,我校超过七成的毕业生在京就业,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教育、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六成。根据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肯定,受访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超过90%,对毕业生的各项职业能力满意度最高的前三项依次为: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通识性知识与技能。

北方工业大学是国家和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学生科技、艺术、文化、体育“四大节”活动延续30多年。学校坚持实行“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大类招生和转专业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学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张晓蒙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307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