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    浏览:14011

​10月17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会议吸引来自联盟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成员、高校会员单位代表、企业会员单位代表、开展新工科产学合作工作的高校、企业等5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大会还通过新浪教育、中教全媒体在线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总计58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开场视频

现场视频

论坛现场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张晓蒙 10月17日 北京报道

10月17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分享了新时代下新工科建设的前沿趋势和政策导向,展示了联盟新工科建设成果,发布了联盟专项工作组的行动计划,深入研讨了新时代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会议吸引了来自联盟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成员、高校会员单位代表、企业会员单位代表、开展新工科产学合作工作的高校、企业等5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大会还通过新浪教育、中教全媒体在线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总计58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10月17日上午,会议隆重开幕。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陈钟主持了开幕式。

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 陈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发表致辞。他首先对“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从六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新工科建设的进展,其中包括新工科建设进展情况、新工科专业结构优化、新工科组织模式加快、新工科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新工科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以及新工科整体质量持续提高。他表示,新时代发展需要有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要有特色、实践能力强并且敢于创新。对于联盟去年的工作成效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在当前的背景下,联盟在专业建设、智能基座、实习基地、课程师资培训以及人才评测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对于联盟今后的工作,他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传播改革的声音;二是进一步创造性的参与改革;三是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四是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五是进一步凸显IT的特色;六是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 高东锋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处长王威伟发表讲话。他首先向“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提到,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作为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要推进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有效对接,推动产学研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组建的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中关于软件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载体,对于建设高水平软件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联盟以最大程度凝聚行业共识,提升合作效益,努力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融合发展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发展司将继续支持联盟在推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各项工作,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处长 王威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理事长张尧学为大会发表致辞。他首先感谢到场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并对新工科联盟所做的工作成效表示由衷的肯定。他表示,在政府的领导的决策和支持下,新工科联盟近几年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联盟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一同配合政府工作。他希望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越办越好,使国家新工科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理事长 张尧学

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黄河燕汇报了联盟工作报告。她从联盟基本情况、2021主要工作、工作计划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她提到,联盟的愿景与使命是培育产学深度融合育人的生态环境、创建大工程观卓越人才的培养范式、形成信息产业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专业的跨越发展。2021年联盟所做工作包括新工科专业建设模式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建设、新工科专业研讨会和论坛、师资培训、产学合作课程建设以及新工科人才能力评测。她表示,今后联盟将从六个方面推进工作进程:一是进一步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参考方案的研制工作。二是新工科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梳理与总结。三是建立师资培训指导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师资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和规范化发展。四是提升联盟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联盟专家进高校活动。五是加强新工科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遴选和推荐一批在线教学支撑平台和系统。六是加强联盟内部建设。

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 黄河燕

开幕式上,联盟举行了核心知识体系研究工作组、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组、师资培训工作组工作计划发布仪式,三个工作组分别汇报了未来工作计划。

联盟专项工作组工作计划发布仪式合影

主旨报告环节,行业专家及来自高校、企业的嘉宾进行了主题交流分享。联盟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高小鹏担任主持人。

联盟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 高小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以“培养计算系统高级人才—从头研发先进的系统软件”为题发表了演讲。他首先向大家讲解了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系统考虑的因素、计算机系统复杂性的来源、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研究对人的要求五个方面。并针对为什么现在是从头开发先进的系统软件的时候的问题给出了四点原因:一是现有很多系统软件设计很多基于传统硬件;二是新型存储器件的出现,为重新设计系统软件带来了机会;三是现有系统软件多采用传统语言编写;四是新型程序语言,如现代C++,Rust等。对于如何学会系统软件的构建的问题,他指出基础是要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进阶是要构建操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模块以及要进一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习相关课程。要有工程实战以及先进性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郑纬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郑志明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破局原理和技术”为题作了报告。他从近现代科学、人工智能的困局、精准智能三大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困局和破局。郑志明指出,非线性、随机普遍存在。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深度神经网络,本质都是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分析近似,无法把握非线性系统的复杂行为特征。人工智能的困局在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学习遇到复杂系统。他提出,精准智能对复杂系统建立了内嵌数理和先验知识的可泛化学习方法。在大数据非线性数理表征机理与范式,融合先验知识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面向非线性系统动态行为精准智能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郑志明

阿里云智能高校合作总监周恩昌以“时代呼唤云原生 全云实践新范式助力新工科人才”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云原生是因云而生的产物,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对于云原生,他提到了阿里云对于云原生的三个断言:一是云原生成为云计算服务新界面;二是云原生重塑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三是云原生是企业数字创新的最短路径。对于阿里云全云实践新范式,他提到,阿里云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云智能全栈技术指导和教辅资源支持,其中包括按技术图谱编排的在线课程、面向产业实践的云端实验室、凝练云智能技术的工具图书、工程师上阵指导的云端训练营、聚焦行业命题的天池竞赛以及面向产业需求的技术认证,并表示未来阿里云将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推动新工科人才高质量培养。

阿里云智能高校合作总监 周恩昌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卓越研究院副院长阎赫就“产教融合‘新工科’学科交叉复合型IT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表演讲。他从“产业需求引领专业新发展的思考”“立足产业对‘IT+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立足产业对‘IT+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提到,当前,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学科交叉建设是高等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和国际竞争挑战的战略性选择。中软国际作为国内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头部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具备较强优势。中软国际依托产业背景优势,站在行业的前沿,把最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转化为教育资源,积极与高校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卓越研究院副院长 阎赫

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彭章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和实践”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提到,上海大学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需求,以“五五” 战略牵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其推进举措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统筹谋划专业布局;实施科教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培养能力;创新专业组织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他并从三个方面讲解其实施路径,其中包括: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培养能力以及创新组织模式。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要根据战略需求调专业,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在提升培养能力方面要有新内容新体系、1+2+1新需求新调整以及研究型挑战性教学。对于创新组织模式,他列举了翔英学院、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大工程训练中心的案例进行说明,他提到,新的工科专业+工科新的要求=工程教育深度交叉再融合创新。

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 彭章友

10月17日下午的会议分为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行业专家及来自高校、企业的嘉宾进行了主题交流分享。联盟执行秘书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张龙主持了主旨报告环节。

联盟执行秘书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 张龙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作了“探索工程教育认证新模式 构建新工科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主题演讲。他从专业认证新模式,专业认证新态势,新工科的新体系三大方面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新工科新体系的建设。刘志军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尤其是在新工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ABET(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和IEA(国际工程联盟)的专业认证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后,他从工科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新工科新体系的发展和建设。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刘志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带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初探”主题报告。他从人工智能学院介绍、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与管理、自然语言处理教学四大方面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启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招生、建立“本科+研究生”完整人才培养链条。他还具体介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发展和建设。他指出,延续国科大已有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并继续修订、实践。研究生课程统一教学大纲模板、深入研讨了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而且每学期安排了科学前沿专题讲座。他还具体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的课程内容,为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宗成庆

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作了“数字化转型助推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主题演讲。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化对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对全行业人才提出新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势所趋。针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他从产教融合体系化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大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帮助学校提升数字化教与学的水平三大维度介绍了慧科在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等全面、全方位的数字技术服务能力。

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 李祺

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黄河燕带来“工业互联网实习基地平台建设与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的主题报告。她表示,工业互联网带来产业体系变革,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实习基地平台的建设,可以高效对接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培训、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建设工程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台。她介绍了新工科产业学院建设探索过程中的产教融合实践和科教融合实践。她表示,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是政府、高校、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的共同目标。

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 黄河燕

浪潮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集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罗清彩以“产教融合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演讲。他介绍了浪潮从教学仪器时代,到算力升级时代,到教育云时代,再到智慧教育时代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浪潮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碳中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探索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育产品的实现路径,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随后,他介绍了浪潮以产教融合人才驱动产业智能化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以及浪潮在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师资培训、产学研共同体组织、教材联合出版、共建实验室、共建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方面的产教融合应用成效。

浪潮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集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罗清彩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工程专业认知与创新素质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纪阳带来了“新工科新生工程教育的经验与挑战”主题报告。他指出,工程认证要求毕业生具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设计实施、分析评价、团队合作等能力。他表示,推动新工科建设,最好先从实践创新型新生工程认知开始。从工程中认识工程,在创新中认知创新,在学习没有完全展开之前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勇于试错,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索一起成长。他提出,实践创新型新生工程教育,是最具挑战度的新生工程认知教育模式,而后,他介绍了新生工程教育系列实验,实验证明,实践创新型新生工程认知是能够普及的,实践创新型新生工程教育对学生在工程创造中的兴趣、勇气、成就感、热忱、灵感、冒险精神等情绪智能更为关注。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工程专业认知与创新素质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纪阳

杭州睿数科技(海豚实验室)CEO吴仲毓以“新工科数据科学专业群与实验室建设‘新范式’”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从新智化人才“新需求”、专业建设“新范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海豚实验室“新标准”四大方面介绍了杭州睿数科技在助力高校数据科学专业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他指出,数据科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驱动思维,数据工程能力。吴仲毓介绍了杭州睿数科技与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通过数据科学实训营的合作方式助力学生在数据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杭州睿数科技(海豚实验室)CEO吴仲毓

圆桌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万波,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志刚,华为中国政企人才发展部副部长闫建刚,观远数据运营总监赵丹聚焦“面向新工科的一流专业建设”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为新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联盟副秘书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计卫星主持了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大会期间,阿里云、中软国际、慧科、浪潮、杭州睿数、华为、观远数据、津发科技、美林数据、噢易云、西安鹏迪等十几家企业展览展示了各自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展览现场

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是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指导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国内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于2017年组建。联盟成立以来,积极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新工科联盟目前已经吸纳全国的高等院校成员600余所,企业成员150余家,组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39个工作委员会,活跃在信息技术新工科的不同领域,逐步构建起了产、学、研融合的生态环境。同时,自2018年以来,联盟已连续四年举办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为高校、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和协作的平台。

论坛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328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