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第四届年会暨信息技术领域产学合作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发表了主题为“数字化转型助推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的演讲。
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 李祺
因为从十四五规划包括十三五规划就一直在提数字经济这个概念,而且确实也与我们新工科非常紧密的结合,针对数字经济核心的专业方向基本上都是我们工科去培养的,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都在数字经济领域中。数字经济影响的不仅仅是新工科,为什么新工科发展的比较快,因为其他的不管是文科、农科还是医科其实都依赖于工科的技术发展,才可以在自己对应的领域上能够有一些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所以数字化其实对于全行业的人都有一些新的要求提出来。在政府政策背景以及行业发展上,其实从政策上不止十四五规划,其他相关的政策也提出来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及深入到企业培养相关的人才,在行业上人才缺口也是很明显。相信企业的同仁对脉脉比较了解,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帮助企业做社区、做生态以及做招聘的比较大的平台。
根据脉脉沉淀下来的数据以及开课吧在线人才培养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到2020年整个人才需求量是翻倍增长的,2019年跟2015年对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整体的人才需求量增加了11倍,大数据专业、云计算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等在未来五年内的人才缺口是百万量级的。数字经济现在治理了行业信息安全等很多难题,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开始逐步完善了,截止到2020年底为止,国内网民规模已经将近10亿了。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5.8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占GDP比例为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7.7%,基于这个规模可以判断,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数字经济人才需求是相对比较大的。
根据数据报告,我们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参考维度,把人才大概分成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新工科最主要培养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其实就包括了我们核心要聚焦的整个专业技能的打造,搭建一些基础架构,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石。企业要做数字化产业布局,需要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把企业基础设施、软件平台以及技术平台打造好。
第二类是数字化应用人才。我们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不只是我们的工科类的技术人才需要这些技术类的能力,包括一些典型的编程能力或者是数据分析的能力,其实其他的行业和岗位也都需要数字化的技能和数据思维。因为开课吧做在线的职业教育,在职人群去报名我们的一些课程,开设了很经典的课就是python数据分析,当时有上百万的用户量报名参加了这个课程。调研分析参与的人群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群只有14%,剩下86%都是非计算机专业人群,而且里面有很多都是财会、营销等相关专业的人群,所以他们也需要这种数字化的能力来服务于他所在的行业,就是我们总说的专业交叉或者行业交叉融合都已经在应用了。我们有时候在朋友圈里或者在网上看一些广告经常推python小课,他推的不一定是给专业计算机人群看的,更多是给财务、人力、商科等偏文科类的这些人才去看的,他们主要应用数字化的这些技能以及数据化思维来去与自己的业务场景进行结合,然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有对于人力的要求,比如说慧科内部财务人员要的是财务分析,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的要求了。
第三类是对于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革的数字化管理人才,这个对应我们企业的CTO、CFO、CEO等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人才,他们也需要具备数据思维。调研发现,一线城市对数字化人才需求量相对比较大,但是准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实际上也会有相应的人才需求,而且就是因为他们现在有这个需求,所以对应的也需要有这种产业,也会相应的进行数字化人才培养。
对应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人才我们也有自己相关的思路,这里面不包含我们提到的数字化管理人才,因为数字化管理人才更倾向于通过EMBA或者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培养。我们大部分都落在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这两个领域。对于专业人才来说,我们重点发力在产教融合体系化培养相应的人才上,这部分我们基本上通过携手院校进行数字化相关专业建设去完成。对于数字化应用人才来说,他自己本身专业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去培养,更多的是培养他怎么用数字的思维解决现有的问题,怎么通过数字化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加强数据思维或者是数字化的能力培养。我们希望他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锻炼,因为不管是技术专业还是非技术专业,他对于企业环境是有相应需求的,尤其是对非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企业环境去实践。除此以外就是教学设计,我们希望短期让他理解企业的项目流程和项目需求,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上,需要通过短期项目化的教学能够保证学生通过实际训练把自己学的专业内容通过项目的形式融入到数字化的能力里面。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些数字化的技术赋能我们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数据沉淀下来,分析学生整个学习行为等相关内容。
我们通过产业学院和专业共建的方式与院校共同培养产业需要数字化的技术人才。慧科从2010年开始就与高校合作进行产业学院共建,最早与北航培养软件工程、云计算、大数据等各个方向的工程硕士人才,当时的需求也是基于产业需求、产业导向来去做的这件事。2010年国内做云计算的厂商很少,当时是引入了亚马逊云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方向来培养我们的相应的专业人才,所以接下来我们基本上是以这个定位,首先洞察最前沿的一些方向,基于方向看产业需求,形成我们的培养体系和技术方向,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和运营整个过程中。
校企合作方面有一些典型的案例,例如慧科与贵州大学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合作案例入选《北大创新评论产业研究案例库》。我们2014年与贵州大学一起共建了软件学院,培养的很多学生其实都已经进入到行业企业中去做数字化体系建设了。另外,慧科与常州市政府、常州大学、阿里云四方联合共建江苏省第一所本科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被认定为现代产业学院,我们共同参与申报的江苏省现代化产业学院以及国家级产业学院都做出了成果。
目前慧科已经与2000多所全国知名院校合作,深度合作的院校超过了200所。共同做的都是以产业学院、专业共建的方式做的产教融合。我们以人才出口设计入口,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育产品,所有教育产品基本上都是基于洞察前沿的技术方向、调研分析人才需求、规划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案例及实践项目,最后形成系统的综合教育解决方案。所有的体系和专业内容也都是基于产业的需求和人才需求。例如,最近我们在做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很多的技术方向都是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一些应用,最终为智能制造做服务。所以针对这些我们去梳理专业技术体系和对应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在里面融入企业真正实践的场景,所以我们专门与华为云以及一些类似于中科云创硬件厂商打造了工业互联网的体系,真正融入企业生产线的整个业务逻辑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更偏通用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两方面内容赋能高校和学生做相应的内容,一是打造云边端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以及我们整套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实践教学里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和非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完成实践。整套平台包含了软硬件整套一体的内容,也支持不同的软件环境,甚至里面包含的方向不仅有我们看到的传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还包括虚拟现实、新媒体与数字营销、设计等相关的专业也都融入到这个平台里面,整个实践内容、实践平台、企业实践场景等都融入到平台里面。
在帮助学校提升数字化教与学的水平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在线课程的建设,包括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以及通过技术平台赋能老师们实践教学能力一起做这件事。目前为止慧科已经打造了2800多门在线课程,有自己专门申请过专利的精益化生产流程和专业制课团队,也有很多课程荣获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在线金课等各类荣誉。而且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并不只是一个技术提供方,我们还会与高校的老师一起做课程的设计,包括技术类课程、创新创业类等课程都会由我们的老师一起参与到整个课程的录制和设计的过程中,企业的一些实践案例也非常适合融入到课程教学里面,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与老师们一起去做的。除此之外我们与东北大学一起做的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也受到了老师的好评。老师们说:“下课铃响了,没有一个学生离开,一个学生兴奋的说‘老师我能不能再玩一会?’,学生用‘玩’字来形容一堂课是前所未有的,要老师催着学生下课也是前所未有的”。
(以上是根据慧科集团产品副总裁、新工科学院院长李祺现场发言进行整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