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培育&申报专题培训班4月22—23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作者:    浏览:11831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 北京报道

4月22—23日,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培育&申报专题培训班在线上成功举办。研修班以“教学创新、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师资培育”为主题,邀请高校一流课程建设领域名师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一流课程建设理念、评价标准、熟悉申报流程与材料等,为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线上培训班由中教全媒体主办。

4月22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龚晖围绕“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实践”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针对一流课程的一些问题:团队申报还是个人申报、 两轮的教学实践、教学班人数、混合金课线上教学的学时比例等进行了解读。并对一流课程申报书撰写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一流课程申报书撰写要重点突出申报老师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他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劣势等混合式教学议题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在线教学技术具有教学资源精品化、教学资源精细化、教学过程个别化、教学过程互动化等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构性问题。他介绍,西南交通大学开发了Smart Online Tutor System (简称SOTS)智慧慕课平台,实现了视频学习、检测、评价、反馈、决策和学习行为管控等环节的一体化设计,并基于智慧慕课平台开发了智慧慕课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月22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战德臣围绕“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政策要求与评价标准分析”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进行了一流课程建设政策解读,并介绍了一流课程评选的推荐条件,包括教学理念先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以及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他具体介绍了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申报书及申报材料的注意事项,并介绍了一流课程的评审标准与指标体系。他指出,建设线上一流课程,一要注重课程内涵建设,二要重视课程重组、重构与再造。他表示,要坚持课程建设为根本,尊重课程改革规律,不断探索课程改革路径,如此,才能在一流课程建设之路上行稳致远,获得相应教学成果以及教育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4月23日上午,北京林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原教务处处长)、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评审专家黄国华围绕“立足专业 心系成长 面向未来—坚持教学创新,建好一流金课”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要在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设计推进中建设一流课程,办学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介绍了一流课程的几点特征,包括课程效果非常显著,教学大纲严谨科学,教学组织精心设计,教学资源丰富优秀等。他阐述了疫情背景下对教学的几点思考。1.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迈向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主动式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系;3.迈向智慧教育教学,打造高校教学新形态;4.迈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5.迈向“教”“学”融合,注重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与能力;6.迈向教师发展,用高超的教师教学能力保障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下午,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上海培训中心主任、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美国密西根大学及普渡大学访问学者苏永康围绕“在线教学新常态下的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解读”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一流课程申报的否决性指标、分赛道评审、申报途径、时间节点等内容。他指出,一流课程申报要注重内容创新与教学实效。他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一流课程的评审标准和申报书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他指出,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是教育的新常态。他从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反向设计、建构一致性等维度对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教学创新的未来指向基于设计模型的流程创新,基于“真实性”的课程,基于学科特色跨学科,基于数据模型进行迭代等。他最后列举了在一流课程评审中遇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特色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教师的一流课程申报更具指导性作用。

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需要推动教师积极进行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期两天的线上研修班聚焦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享了一流课程申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好评,让老师们对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标准有了更加明晰和深刻的认识。线上研修班为新时代高校线上、线下、以及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方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智慧的力量。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5645.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