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迎接与适应信息社会教育新形态
作者:    浏览:14473

互联网的发明,为人类信息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飞跃。互联网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影响着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催生出新的行业和产业,并形成了新的行业格局。毋庸置疑,互联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学习渠道和教学方式悄然形成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发展,为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新的教学方式,将逐步替代工业社会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在线教育新形式和教学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知识传播效率,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益,不仅为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方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将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

如同广播与电视技术发明后,出现了广播电视大学一样,技术总是带来知识传播的新渠道和新方法。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考试评价工具、课程结构与课堂形态等都发生着演变,其本质上是由于互联网颠覆了信息传播“中央复杂、末端简单”的传统规律。教育广义上属于知识传播,知识的扩散和获取渠道、知识内化的途径和方式等都与传统方式渐行渐远,新的学习渠道和教学方式悄然形成。

互联网具有其他发明所无法企及的影响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平板电脑等广泛流行,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屏幕学习,知识的获取与传授自然也呈现碎片化,异地在线学习逐步成为常态,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改变。在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这种新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工业社会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教育渠道和内容多样化,受教育对象范围扩大,有利于国民素养的整体提升。

新的学习渠道与教学方式已经对学习渠道和就业关系带来一定影响。传统上,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必须通过学校学习获得毕业证书才能上岗。如今,一些工作岗位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就可受聘上岗,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行业领域,如编程、算法、神经网络、视频制作等,传统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还没形成,企业率先开展在线培训,成绩合格发资格证书直接就业。再如外语学习,社会力量办学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主流,学习效率高,分数提高快,甚至连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选择校外在线学习,等等。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生产模式、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也正在影响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沟通。新的在线教育形式会层出不穷,我们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发展在线教育。

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又称教育物质),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有三大要素,还有人认为教育有六大要素,本文按照教育四大要素讨论。

一是教育者的变化。

以政府、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正在发生变化,凡是能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者都可以被列为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者一般是处于可控可管状态,且有职业追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然而,由于在线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涌现,如今的教育者或施教者来自五湖四海,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难以把握,虽然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教育内容,但难以管控的教育者范围在扩大。

二是受教育者的变化。

现在的学生都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喜欢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习惯于屏幕学习并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教师的主体属于互联网“移民”,他们喜欢填鸭式教学,习惯于书本学习,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互联网“移民”对“原住民”的教育,教学方法、习惯、思维方式不同,这就为我们的政策制定和教育实践带来挑战。

三是教育内容的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类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这样广,新知识呈指数级增长,相应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数据、知识和信息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近几十年创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仅仅不到15年,我们就见证了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通信设备等,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一个人认为大学时期接受的教育就足以应用一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很可能早已过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规学校教育时间还不到终身学习时间的10%。

四是教育手段的变化。

30多年前,当我们谈论教育技术时,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服务于教学过程,解决有学习欲望而没有学习渠道的问题,通过技术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机会。因而,传统教育技术服务就是利用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服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现在已然不同,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形式和种类多样化发展——智慧校园搭建起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信息技术推动人才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大数据助力现代化教育管理与监测,助推教育教学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教育形态必然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应着不同的教育形态。几乎所有的教育要素都已经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生了很大改变,教育形态也必将随着时代变革而变革。

在农业社会,由于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和劳动,生产力和经济状态决定了其教育形态整体上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孩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条件的则通过师徒制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门技术教育。农业社会所有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实施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身上,知识被教师所垄断,教育具有规模小、无标准、效率低和个性化等特点,其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与学年区分;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由于生产规模小,社会教育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村规民俗、家族传统、宗教教化等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官办学校教育体系之外。

在农业社会逐步过渡到工业社会的过程中,教育形态也随之变化,逐渐与工业社会适应并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学校和班级授课的教育组织模式。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公办学校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主体,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工业社会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标准化、效率高和无个性等特点,学校和教师部分垄断了知识。工业社会的教育要素和教育实施主要集中在学校。今天的教育形态是适应工业社会专业分工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教育管理体制,有各级各类学校、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等。

可以看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者提高素养和生存本领,靠技术发展来提高物质生产和交流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社会在继续提高物质生产和交流效率的同时,主要是提高知识生产和交流的效率。在信息社会,信息将成为比物质和能量更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价值增加,体力劳动价值缩小;教育要素集中在网络平台上,任何人都无法垄断知识;教育实施将以个人选择为主,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教育公平。信息时代的教育具有大规模、灵活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形态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模式将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转变成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的灵活性学习;教学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教学;学校形态将从一群教师在围墙内的固定教室讲授,逐步发展成为教学资源在云端的知识传授大平台。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保持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活力,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亟须改变。比如,现在的名师、精品课程等是由少部分人评选的,而不是由作为使用者的大众选择。不同人对名师的理解不同,标准也不同,而互联网能很好地解决公众参与评价的问题。

教育形态因信息技术发展而改变,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大学校园都发生了变化,并将发生巨变。几乎所有的大学教育过程都依赖于信息技术,大学的所有要素都将被技术所驱动,大学的围墙将不复存在,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再遥不可及。我们的教育观念及管理理念都要作出相应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融合创新为手段,树立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迎接和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新形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志民,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667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