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灵:脚踏实地构建技术平台 矢志不渝赋能远程教育蓝图
作者:    浏览:12508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灵

尽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要告一段落,但它却见证了我国远程教育从举步维艰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为未来网络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栏目:院长专访

作者:张晓蒙

陈灵院长语:

2001年3月30日,当西安交通大学的领导们共同将网络教育学院的牌匾高高举起时,每一位网络教育学院同仁们的心情都是复杂的,激动又夹杂着忐忑。激动的是:网络教育作为我国面向21世纪的全新教育形式,颠覆传统几千年传统教育旧模式,它将对未来产生何种深远影响。忐忑的是:面对新要求、新技术的巨大挑战,以目前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当初的激动与复杂至今仍记忆犹新,而这也已是20多年前的一份心情。

庆幸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严格遵循教育部相关政策措施,发挥西安交大在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上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在线教育新模式。

今天,试点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回顾和总结学院的经验,希望给未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天地结合全国覆盖 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多年网络教育试点工作,陈灵院长总结到:西安交大的试点工作始终围绕“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且和世界接轨。”这一核心目标开展进行。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教育使命和地位,学校提出了“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连通海外”的目标方针,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陈院长介绍,试点工作任务下达后,当时学院的领导就清晰认识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发展,而技术平台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在试点之初,互联网并不发达,要区别函授和电视教育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平台,如音视频直播交互、点播等,但当时还未有成熟且可行的解决方案。即使只开展小规模的试用也意味着需要大量技术、资金的投入,对于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极具挑战性。而需要面对的更严峻的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落后,网络教学可能使得东西部教育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因此,对于西部高校而言,开展网络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和严峻挑战。

基于“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联通海外”的目标方针,2001年成立网络教育学院时,学校就选择了适合西部地区的“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是将卫星和地面网相结合解决直播、交互、资源发送等问题。学院自主研发了“天地网”SkyClass®远程教育平台。利用天地网平台,可将西安交通大学的课堂,直播传递给数千公里外的教室或电脑,用户可通过地面网与讲课教师进行文字、语音交互。自2002年起,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利用“天地网”平台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业务,于此同时,它还支援了新疆、河南、山西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这一系列工作也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自主研发的“天地网”系统也在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奖二等奖。

利用“天地网”平台,学校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余个卫星远程教学点,积累了几百门视频课程,初步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并且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教学管理、招生、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多方面协调发展格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使得招生地区和专业都快速增长,对教学管理和服务也需要更高效率的信息化平台相匹配。因此,基于校园网的网站系统无法适应服务需求,自2007年开始,学院启用独立的互联网一级域名来加强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电信、联通、教育科研网多网接入的优势,使可访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办学业务深度融合

我国远程教育的管理体系源于成人函授教育,从招生到教学服务等业务都是基于校外学习中心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必须能有效地管理和服务校外学习中心,这使得远程教育的管理平台完全不同于学校全日制本科的教学教务系统,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平台还必须适应国家、各省、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几乎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学院的技术部门十多年来,每年都要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对平台做上百项的代码和模块进行更新,就是在不断加强信息系统与教务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保障了现代远程教育业务的规范有序。

基于学习中心的办学模式有一个普遍存在风险隐患环节——收缴学费。为避免学习中心因中间环节问题造成的学费迟滞、错漏、甚至截流的现象,学院很早就希望学生直接把学费缴给学校。2009年学院研发了网银收费系统,不同于全日制的在校生可以依托一家银行为每个学生办卡并建立缴费系统,远程教育的学生自有的银行卡种类繁多,可能覆盖几十家银行,为此学院依托国家当时成立的中国银联开发了网络缴费系统,可以支持各大银行之间的跨行的网银收费,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银行卡将学费直接交到学校账户上。当然这个系统必须和完备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为此学院开发了在招生阶段就必须使用的学生信息采集、前置学历核验等系统,构成了健全的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教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学习中心也从最开始的抵触变为欢迎并积极配合,有了学习中心的积极参与,使得学院想打造的学生从报名到毕业全流程规范化管理进入了快车道。

基于互联网开展教育服务,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随着学院业务的发展,其对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2012年完成了基于虚拟化私有云系统的建设。陈院长提到,私有云系统的建设不仅将全部业务系统成功迁移到私有云环境内,并且实现了1:10的整合比,大大缓解了数据中心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业务平台的安全性、灵活性、可维护性都大幅度提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学院的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的效能,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自动批量化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执行教学计划、课件资源的分发、知识图谱应用与关键知识点推送、批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考试安排、论文写作选题自动检测与推荐、学习过程跟踪、毕业条件迭代计算等关键教学环节,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可以使得教育教学服务更加稳定、高效、科学合理。

陈院长提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远程教育管理不规范、教学空心化、教学品质难以提高的局面。学院积极将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服务中,做到“技术手段与教学服务的联动”。基于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学院自主研发了“网络智能感知系统”“网络论文智能云识别系统”“多维可视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信息技术的运用显著改善了教学服务体验、强化了教学管理,推动了教学服务迈向智能化与多维化。

“研发并不是我们的终点,只是一个起点,关键点在于把握这些技术能为教学管理与服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否能够帮助学院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质量。”陈院长说道。作为学院自主研发的系统有利于按照学院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与迭代。

考试环节是远程教育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院结合原有的传统课程考试经验,不断完善考试监管手段持续优化考试质量。多年前,为杜绝替考现象,每次考试期间,学院要派大批的巡视人员进行“三证合一”的核验,只有核验通过才可考试,但随着考试规模的扩大,人工核验已难以适应。学院开发了第二代考试监管系统“身份卡扫描识别系统”。身份卡扫描识别在课程考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卡的制作成本较高,利用率也较低,卡片读取后的数据生成导出相对困难,数据量巨大,增加了考务工作人员考试后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如果没有方便、快捷、全覆盖的考试监管系统,考试的严肃性、有效性、公平性就不复存在。

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学院研发新型考试监管系统的技术基础。学院率先在考试环节尝试使用并不断迭代具出有西安交大特色的考试监管机制,构建出“网络智能感知系统”。“网络智能感知系统”利用面部识别比对和无感签到两大功能解决了以往签到缓慢、识别误差高等问题,考生身份识别、同步自动签到、数据同步汇集一键完成,既方便快捷,又高效智能。“网络智能感知系统”投入使用3年多来,在60多个考试批次、全国333个考点、344万人次以上的各门课程考试中投入了使用。实际应用表明,学生人脸识别技术有力地解决了大规模学生课程考试的身份识别问题,在实际使用中,识别通过率达到了98.23%。

在考试环节成功应用后,学院又将其应用于毕业环节,研发了“网络论文答辩智能识别系统”,在网络智能感知系统的基础上更新了多设备授权、在线答辩报名、在线人脸识别等功能,主要应用于在线毕业论文答辩。过去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主要依托于线下开展,老师和学生需要赶到各学习中心参加答辩,学生和老师的都感觉费时费力,管理难度也很大;目前毕业论文答辩利用“网络论文答辩智能识别系统”可以支持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开展,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答辩要求灵活调整。这套系统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师生隔离的情况,确保了上万名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大数据学习行为分析,促进教学服务质量提高

远程教育时空分离和教学分离特质要求学院必须依靠平台大数据分析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并根据数据报表结合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组织过程。为此,学院独立研发了基于跨平台应用的“学生学习行为跟踪系统”,系统可收集整理学生学习轨迹,计算学习时长,分析学习习惯,统计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并向教学管理后台推送有代表性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安排,掌握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效果,不断为优化教学组织逻辑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学生学习行为跟踪系统”以学习日期、校外学习中心、开设课程、在线学生等参数为基本数据模块,实时记录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和学习中心支持服务力度,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完成情况。

陈院长总结到,网络智能感知系统、网络论文智能云识别系统、学习行为智能捕获与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帮助学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双提高,同时相关技术还应用于我校校内教学、科研活动,赢得了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电信学院、社会教育管理处等学校主要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6773.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