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以“大思政”思维构建全校园思政工作新格局
作者:    浏览:21389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建好“大思政课”擘画了“施工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指明教育的核心使命、中心任务和着力重点,为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任务愈加艰巨,斗争愈加严峻。如何在不断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如何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有力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构建,需要高校党委以“大思政”思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全校园思政育人氛围营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一些亟须关注的新样态。从工作对象新特点上看,同其他代际相比,成长于国力显著增强新时期的“Z世代”青年学生更强调精神成长和社会参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当前青年“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如何让他们有序表达参治热情,有赖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和共享共治氛围的营造。从工作环境新挑战上看,当前国内外社会思潮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尤其是新媒体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空间形成冲击。作为人才培养重地,高校如何在开放办学环境下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也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从工作实践新要求上看,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到“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再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更有赖于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大思政”工作机制建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样态的变化发展要求高校党委从理念到行动都予以创新性回答。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已有很多探索,也取得很多成效,但也亟须进行整体性、全域性构建,衔接缝隙、避免盲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凝聚育人大合力、激活治理大效能。例如,育人资源有待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承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子系统,应统筹资源形成合力,相互贯通形成合流、各展所长形成合唱。育人力量有待全面调动,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教辅人员等主体的育人意识应进一步提升,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是育人环节的重要一环,各支队伍间应健全沟通协作机制,做到环环相扣、形成闭环。育人效果评价有待衔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应当既重过程评价,也重效果评价;既加强自上而下评价,也抓好自下而上反馈;既对“做了什么”完善量化评价,也对“效果怎样”强化质性评价。育人空间有待延伸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紧紧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基础上,将育人空间延展至更为广阔的网络空间和社会场域。这些新课题如何破题,需要高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以全局、全域、全方位的“大思政观”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现代性构建。

新时代,高校党委要努力营造全校园思政育人的浓郁氛围,以“大思政”思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格局构建是“立柱架梁”的系统工程,必然要实现从“要素性”组合到“整体性”建构,再到“有效性”融合的实质跃迁,最终形成育人目标聚焦一体、育人体系贯通一体、育人要素融通一体、育人力量协同一体的“一体化”育人机制,有效支撑起思想政治工作新范式。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通过思想大讨论等方式明方向、聚共识,廓清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聚焦“事事、人人、时时、处处”,凝聚共识力、提升执行力,厚植全校园思政育人的文化土壤。

校园事事承载育人功能。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之地,这里发生的每件事都直接或间接关涉学生利益,都是很好的育人载体。要通过健全制度、重构机制等方式,统筹、盘活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挖掘整合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呼应,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资源。深入落实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战略任务,打造服务至上、聚焦应用、共建共享、整体推进、有序运转的育人资源库。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疫情防控等大事要事的育人作用。

校园人人担负育人职责。高校教师、党政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与学生接触密切,均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要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思政共同体”。要重视多元主体权责分配和交互联动机制,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中细化评价考核机制。要统筹教师、学生、家长、校友等利益相关方的民主参与、平等协商工作,绘就思政育人“同心圆”。要拓展师生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做好校内“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切实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校园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校园时时蕴含育人元素。校园的动态体现在师生学习生活的节律中、人才培养的过程里。各育人主体要与时偕行,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时时刻刻。不论是课上、课下的日常,还是开学、毕业的时点,抑或是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契机,都要善于结合学生惑点、生涯节点、社会热点解疑释惑、引航铸魂。要通过自我诊断、督导考核、过程评价等手段,不断完善全链条、不间断的思政育人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动态风险预警与及时质量反馈,进而在不断修正改进、调适提升中最大程度地激发育人效能。

校园处处充满育人氛围。校园不仅是拥有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的物理空间,更是能够浸润、涵养、熏陶师生的精神空间。要坚持以文化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标语、景观等“有形”文化载体,嵌入制度、机制等“无形”文化载体,在情境中铸魂、于无声处育人。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联动,将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等扩展至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乡村振兴示范区、改革开放前沿等广阔场域。建立以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治理模式,完善以提升用户黏性为目的的“教育+服务”融媒体网络矩阵,进一步放大治理方式信息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智慧化的加乘效应。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价值旨归,更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高校党委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紧紧抓住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锐意改革、担当作为,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领导力,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共同奋进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780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