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
作者:    浏览:14994
2023年4月1—2日,“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对接会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来自全国近500所高校、300家企业的千名代表参会。本届对接会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视频号、中教全媒视频号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超过1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会场爆满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4月1日 北京报道

2023年4月1—2日,“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对接会旨在解读高等教育范式变革、教育数字化战略、产教融合等有关政策。交流“四新”建设进展,展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建设成果。分享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实践经验,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助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大会吸引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领域专家、学者、广大教师、院校和企业代表的广泛参与,来自全国近500所高校、300家企业的千名代表参会。本届对接会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视频号、中教全媒视频号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超过1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4月1日上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隆重开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发表致辞。

王启明副司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系统性统筹谋划。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要发挥好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超前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要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他对新时代产教融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聚焦项目整合,在有组织的融合、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二是聚焦模式创新,在完善产学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三是聚焦数字战略,在以数字化促进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

他表示,产教融合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企业能够持续关心和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在多方协同机制下,为培养产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王启明

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主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 高东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晓飞教授做题为“内涵升级 结构升级 质量升级 以崭新姿态迎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十年”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得到了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参与企业达1700余家,累计立项数量达9.9万项,企业累计投入经费35.61亿元。他重点介绍了2022年项目实施的整体进展情况。2022年项目以促进高等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工作重点围绕项目运行、制度建设、内涵提升、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创新性开展了企业专项,全面推进项目高质量运行。他指出,2023年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围绕内涵升级、结构升级、质量升级,将重点加强项目导引,开展项目征集工作;强化项目质量,提升项目推动力;强化成果导向,推动教育数字化。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徐晓飞

主旨报告环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一级调研员侯永峰主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一级调研员 侯永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与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做主题演讲。他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我国应抓住生物科技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他指出,高水平农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中国农业实际,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并能够面向国际,熟悉掌握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了解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现状,具备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能力,按照科技创新与市场深度融合的潮流,建立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生命共同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焕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吕卫锋围绕“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思考与探索”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时代发展对产教融合育人提出更高要求,工程人才培养对产教深度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他结合国内外实践指出,产教深度融合为国家工业兴旺发达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作为世界工程教育的第一大国,我国工程教育培养造就了千万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提供坚实人力供给。他重点介绍了产教融合育人的北航实践与探索。北航聚焦体制机制存在藩篱、育人环节趋同现象、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实际问题,围绕体制机制转变、能力转变、评价转变提出破解思路,强化横向交叉能力、纵向创新能力,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倒逼高等教育改革纵深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吕卫锋

华为企业BG合作伙伴发展与管理部总裁朱皓刚围绕“深化产学合作 共育ICT人才”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旨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亟需ICT人才。华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构筑与高校“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中培养出大量符合产业需要的ICT人才,不但助力华为持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且促进产业发展。他介绍,从2017年开始,华为6年累计支持了637项项目,与217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支持高校教师开发了一批一流课程、规划教材、精品MOOC等。2023年计划拟定74项项目,涉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师资培训项目,覆盖数通、鸿蒙、海思、华为云等技术和最佳实践。

华为企业BG合作伙伴发展与管理部总裁 朱皓刚

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黄有方围绕“以产学融合推动新文科高质量建设的实践”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新文科建设历程,以及各省市、各学科、各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他指出,文科的学科范畴与特征表现在内容多元与交叉、专业与人数庞大、双重属性与功能、数智时代时空环境。新文科的内涵与建设共性包括战略性、创新性、发展性、融合性。他表示,产教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赋能新文科专业新生态,产教融合培育新文科人才新模式,产教融合助力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有益于高校教学体系创新发展。他具体从组织保障、发展定位、平台支持、学术交流、比赛竞技、创新创业等方面介绍了物流类专业新文科产教融合实践。

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 黄有方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围绕“北京大学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做了主题演讲。他介绍,“工艺-器件-电路一体化”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致力通过共建共享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匹配产业需求、跨学科融合,覆盖集成电路制造、设计一体化的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面向CMOS集成电路最前沿技术,提升先进器件与集成、器件与电路协同设计核心能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成果转移的技术链。在学科建设方面,建设师资队伍、提升科研综合能力、提高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跨学科交叉;开放共享,校校联合,共同发展。在服务产业方面,重点支撑北京CMOS集成电路产业,服务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和协同攻关。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蔡一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娜围绕“麒麟遨天,育才铸魂——立足人才自主培养 推动网信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了主题演讲。她指出,当前网信事业发展依然面临“缺芯少魂”的难题,操作系统“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将人才培养自主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她重点介绍了麒麟软件在网信领域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开展的政产学研用一体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国产化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共筑思政教育阵地三大关键举措。她表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科技自立、产业自强、人才自主,全面加强网信人才队伍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电子麒麟软件将一如既往携手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坚定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加快实现网信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张娜

本次对接会上公布了124个2022年度优秀项目案例。

并公布了2022年度企业专项发布企业,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4月1日下午,对接会继续进行。会议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晓锋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晓锋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围绕“现代产业学院迭代发展 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做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东莞理工学院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建设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360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他具体从政策保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的特色与成效。他指出,在政策驱动下,现代产业学院2.0致力于探索产、学、研、转、创、用多功能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学校在现代产业学院2.0建设方面,聚焦产业学院资源共享机制,聚焦产业-专业-课程集群敏捷对接,聚焦人才培养能力增值研究,强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敏捷对接体系构建、学生能力增值评价、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探索形成“三聚焦六强化”现代产业学院2.0建设路径。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马宏伟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围绕“北方工业大学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她重点介绍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她指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走产教融合之路,产业学院是有效路径。学校数字产业学院创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特色实践教材,建设双师双能型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产学研服务平台和实习实训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她介绍,数字产业学院致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多主体深度融合、协调互助,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新模式,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建成科学有效、互利共赢的产教合作发展共同体。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 栗苹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杜宇健围绕“移动云到算力网络,加速产业应用范式升级”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发展数字经济需要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的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而东数西算、边缘计算的数智化应用使云网融合、动态调度成为刚性需求。他介绍,中国移动提出“连接+算力+能力”新基建战略布局,构建算力网络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算力网络是云计算架构全新升级,也是应用范式创新。移动云算力网络实现实力升级、架构升级、算力升级、生态升级以及社区内涵升级。他希望,移动云未来能够与科研院所及各类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算力网络技术体系,加快算力网络产业成熟,推动算力网络生态繁荣,铸就算力网络未来。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杜宇健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成焕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数字人才新生态”做了主题演讲。她指出,数字化对国家治理、城市建设、行业转型、企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带来巨大价值。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培养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而当前数字人才、软件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养都面临巨大挑战。她介绍,中软国际最早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累计支持本科高校420余所,累计支持投入6.1亿元,面向“四新”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累计立项数量707项。她指出,中软国际引领软件产业发展,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构建多层次、多能力的企业人才池,为行业输送人才已达110万余人。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成焕

接下来的主题演讲环节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张龙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 张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围绕“医工产教融合培养一流医工人才 促进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发展高端智能医疗装备与器械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蓬勃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均衡,医疗器械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要通过科产教融合破解高端医疗装备及器械行业发展的人才支撑问题。他介绍,北航拥有医工交叉学科群基础,包括一流的医工交叉平台、强大的科研实力、高水平师资队伍、科教产教融合全链条发展等。北航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秉持多学科贯通、医工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国际化培养等理念。医工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与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资本公司深入合作,孵化大艾、博惠维康、罗森伯特等10余家创新企业,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0余件,累计市值超 300 亿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樊瑜波

教育部“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智能硬件创新实践基地主任戴志涛围绕“产学深度合作建设‘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做了主题演讲。他介绍,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并具体介绍了“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包括教学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引领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及教学交流与研讨。他介绍了以华为鲲鹏架构为实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资源,引入华为鲲鹏处理器为教学样例,通过系统化总结鲲鹏处理器的整体结构和核心技术要素,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完整工作过程,认识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和对计算机系统的全局认知。

教育部“计算机组成与社会实践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智能硬件创新实践基地主任 戴志涛

中国重燃公司技术总监、研究员熊健围绕“中国重燃公司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重型燃机是典型的“卡脖子”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攻坚。国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举全国之力攻克“卡脖子”难题。中国重燃是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新型科研企业,是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具体实施单位。中国重燃承担重型燃机工程基础研究、型号和工程验证机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等项目任务,主要从事重型燃气轮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等业务,并致力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核心技术。他介绍,中国重燃加强与大学高校产学合作,通过多流水科学、技术攻关,与国内30多所大学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型号研制、基础研究、工程验证机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等288个项目。

中国重燃公司技术总监、研究员 熊健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起超围绕“智能时代人因工程研究技术推动新工科‘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在中国的研究范畴涵盖界面显示、人机控制交互、人和环境界面等研究领域。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ErgoLAB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实验室、飞行模拟人机工效实验室等人因工效实验室。他介绍,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设立“人因与工效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多类项目上与高校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高校教学内容更新及课程体系完善,提升高校在实验教学领域的综合能力,助力高等院校尽早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的建设目标。累计接收申请670余项,立项140余项,资助总金额累计1200余万元(含科研仪器平台)。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起超

圆桌论坛环节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姜永远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姜永远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同济大学新工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陈明、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颜晖、达内集团校企合作中心总经理高玮,围绕“聚焦新兴领域,深化协同育人”,展开思想交锋和深入对话。

圆桌论坛

4月2日上午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近30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教育数字化领域进行企业宣讲与项目对接。同时,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11位优秀项目案例负责人将集中进行优秀项目案例分享。此外,会议设置了对接展示专区和项目洽谈专区,为校企对接合作提供现场交流环境。

2023年进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的第1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实施10年来,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实现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项目影响力的巨大飞跃。

企业展区对接现场

会议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955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