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爆满
中教全媒体 4月2日 北京报道
2023年4月1—2日,“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京盛大召开。本次对接会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承办。来自全国近500所高校、300家企业的千名代表参会。本届对接会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视频号、中教全媒视频号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超过1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4月2日上午,第九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优秀项目案例展示举行。11位优秀项目案例负责人集中进行优秀项目案例分享。
论坛现场
该论坛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李鹏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 李鹏
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李忠新以“基于产学深度协同的工程实践教学与改革”为题作了分享。他主要围绕籍改革之机、行创新之路、成发展之势三方面展开演讲。他主要介绍了实践教学的四个特色品牌,一是,开放共享,面向国内外、高校与中小学开设科创训练营;二是,竞赛牵引,智能机器人类竞赛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虚实结合,建设高水平梯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项目;四是,课赛结合,打造面向低年级工科大类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课群。最后,他表示,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二等奖多项;高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成果奖(全国10项)等多个教学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机动装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 李忠新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马少春围绕“农林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题作了报告。他主要围绕项目背景、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创新成果七个方面进行分享。首先,他介绍了项目团队,本课程有着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随后,他介绍了本课程的知识框架,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础元件、基本回路以及典型系统。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个人价值。他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他表示,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工匠精神以及国家情怀六个思政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助力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家国情怀。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马少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本科课程负责人王文玲围绕“三融合”育人模式 促进设计创新型实验人才培养”的主题作了报告。首先,她介绍说,基础物理实验是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学校一直坚持面向新工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进行课程建设。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包括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以及知识传授三个教学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搭建仪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进行课程设计。随后,她主要介绍了通过产教融合、“跨届”融合、“跨学科”融合三种育人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产学合作理念。最后,她分享课程获得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赛特等奖以及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实验教学应用示范课等多个教学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本科课程负责人 王文玲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移动编程课程组组长赵小刚围绕“校企合作共建国产开源软件技术育人生态以HarmonyOS应用开发课程为例”主题进行了说明。首先,他指出,目前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实验平台严重依赖国外。二是,课程内容与业界需求有较大鸿沟。随后,他介绍了武汉大学与鸿蒙生态的合作历程。2021年2月,融入鸿蒙技术的全国高校首个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在武汉大学落地。最后,他分享了课程共建的经验,校企共建课程打造出产教融合共赢的新局面,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实验平台采用国产技术解决了人才培养方案依赖国外的问题、课程内容采用企业新技术,人才培养符合企业期望解决了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问题以及课程培养了潜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多个新局面。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移动编程课程组组长 赵小刚
天津大学教师兰馗博围绕“校企“双向奔赴”——合力构建集成电路测试项目式教学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主题作了报告。他主要围绕项目申报背景、项目建设过程、项目成果与推广三方面展开演讲。首先,他介绍了项目的师资队伍建设,将专职实验教师为主体,主要负责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室的教学和设备管理,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等具体工作。外聘流动教师为主导,主要负责实验教学方向性、建设性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同产业接轨,培养实践能力。他表示,实验教学是指实践性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通过观察、测定和分析,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其目的不仅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调整、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撰写项目报告等能力。
天津大学教师 兰馗博
浙江大学高级实验师朱燕群围绕“能源与环境领域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实验》为例”的主题发表了演说。她表示,针对双碳战略,能源面临低碳化转型升级,亟需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责任担当、出众实践能力、卓越创新思维新工科拔尖人才。通过优化课程建设、拓展实验手段、改革教学模式以及创建实验平台四种途径培养创新人才。她指出,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总体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需求,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型低碳、零碳能源的多元化利用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随后,她介绍了学科交叉型实验、综合研究型实验、工程实践型实验三种混合式创新实验设计。
浙江大学高级实验师 朱燕群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朱宏明围绕“移动应用开发类课程 产学合作共建案例分享”的主题作了报告。首先,他介绍说,《iOS应用开发》 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大三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了解移动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挑战,在教学环节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色进行多样性的考核及评价等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他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软件技术对复杂软件系统方案进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生具有查阅和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和发现本专业前沿技术、创新方法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最后,分享了产学合作课程的建设历程。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朱宏明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主任谭明奎围绕“基于 OpenPAI 的人工智能 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的主题作了报告。他主要围绕项目背景、项目内容、项目典型成果以及成果应用及推广四个方面进行分享。首先,他表示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工科优势和基础设施,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经费和技术平台支持,丰富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助力新工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他表示,基于 OpenPAI 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部署和推广微软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 OpenPAI、探索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以及开展新工科研讨会和前沿技术培训四个主要研究内容。他介绍说,研发了新工科人工智能教学与开发平台 JetAutoML,依托 JetAutoML 平台,完成了《机器学习》、《智能软件实训》和《深度学习》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等项目典型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主任 谭明奎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喻梅围绕“校企协同构建德智并举的人工智能课程”的主题发表了演说。她表示,传统人工智能课程无法满足具有卓越实践动手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针对复合型人才匮乏、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告急、高层次人才紧缺等现象,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她介绍说,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以及教学过程建设进行课程建设。从而能够达到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学习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和最新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改革课程目标,知识与素养并举、优化课程内容,系统深化教改、融入课程思政,引领立德树人以及引入科研成果,结合企业案例对课程进行持续的优化。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 喻梅
南开大学实验师包秀娟以“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产学研创”协同育人”为题作了分享。首先,她介绍,2020年,南开大学与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双方以共同投入的方式共建了南开大学—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至今,南开大学-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已接待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院校的到访参观,并就创新中心的建设及运行、开设课程情况、产学合作情况等与兄弟院校进行了线上、线下多形式的研讨交流。最后,她指出,本项目的实施,为学校创造了优秀的教学和实验基地,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提供了平台支撑,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结合、打造落地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贡献了南开方案,有较好的示范性。
南开大学实验师 包秀娟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主要负责人张儒围绕“基于飞桨人工智能陶瓷工艺课程的研究”的主题发表了演说。首先,他介绍了,该项目案例采用学校专业特色陶瓷为基础,结合国内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形成了新的陶瓷智能培养课程和体系方案,使得学生学习了最新人工智能的知识和使用国内的智能算力平台进行大量实验,其实验成果也大量转化到陶瓷生产实践当中去。在景德镇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一流专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优势资源,筹办成立了由学校主导、企业合作、政府协作的“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和“现代设计产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效融合。最后,他表示,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深入研究的参与积极性最为重要,深刻了解合作企业的需求决定项目的完成成色。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主要负责人 张儒
2023年进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的第1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实施10年来,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实现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项目影响力的巨大飞跃。
企业展区对接现场
会议现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