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李彬:厚基础、重交叉、强应用,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    浏览:12845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李彬

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以及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科技支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成立于2021年,是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整合组建而成,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近日,中教全媒体专访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彬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话题展开对话。

厚基础 重交叉 强应用 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水平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副主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彬介绍,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数据计算及应用3个理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2个工科专业,1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方向。学部拥有数学一级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授权点。学部办学特色鲜明:

师资力量雄厚。学部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9人,IEEE Fellow 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和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获得(首届)全国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一等奖1人、校教学质量卓越奖1人、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人、校教学名师4人。

平台优势凸显。学部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大数据与可信计算发展创新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使用面积1500余平方米。

办学实力突出。学部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一流课程1门,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6门,建设省、校级精品课程5门。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各5项,撰写教材14部。参与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改项目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项。

科研能力强劲。近5年来,学部获山东优秀发明家奖1人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承担纵向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34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5500万元。申请或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

育人特色鲜明。学部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始终秉承厚基础(数学)、重交叉、强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科学计算、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应用等领域。

众所周知,现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提出是在学科交叉中涌现的,但它需要精准的数学刻画,特别是当前涌现的通用、可解释人工智能研究热潮,需要应用数学算法和大数据的介入,从而开展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数学与统计学院能够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正是因为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具有较好的数学、统计学背景和人工智能理论方面的研究基础。

李彬介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要致力构建工业学科优势突出、技术学科提升能力强、相关学科高度融合、新兴交叉学科涌现、人文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教师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具有较好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不断优化的教学条件,为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学与统计学院和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优势互补,可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平台,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应运而生,并凸显三大特点与优势:

一是厚基础。人工智能专业强化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培养。在大一主要开设数学方面的课程,包括高等代数、最优化方法、离散数学等课程,而且强化了数理统计方面的课程内容。除了核心基础课,还开设了算法设计等拔高课程。

二是重实训。学部重点投资构建了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平台和学生实训创新平台,购买了C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教学、科研一体化支撑平台,利用13台CPU+GPU服务器支撑软件服务和硬件资源的调用,实现了关于人工智能课程的“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创新、实践、实验教学和学习。基于校院的资源支撑,投资建设了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感知实验室、智能运动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和学科竞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基础。

三是强科研。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科研、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前沿理论、技术融入到授课和创新实践等环节,全面参与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当中来。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数学与人工智能学部瞄准企业人才需求,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产教融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李彬介绍,学部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深度融合,建有智能计算研究所,并共建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与上市公司中国高科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为“人工智能”学生可提供高水平的实习实训服务条件,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在大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训,强化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大三进行分方向培养,包括智能计算、智能系统和智能医疗三大方向。在大三的方向课上,企业深度参与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材建设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另外,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活动,很多本科生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和培养下,也发表了一些论文,申请了一些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点依托“科教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及实践”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项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浪潮集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校企所,构建“1+1+N”新工科教育共同体合作框架,即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任务(1),高校主导(1),多个主体参与办学(N),就合作模式、运行机制、育人共同体、学科专业群共同体、平台共同体建设等开展分项研究,实施多主体参与的产学研用联动,推动科教融合下新工科建设的再深化、再拓展与再突破,构建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新范式,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部注重对学生竞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机器人相关竞赛,近3年来,硕果频出。学部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竞赛国家级奖励7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奖项180余项;中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通过参与竞赛活动,极大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谈及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李彬副院长充满乐观:“人工智能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彼时感知机模型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如今ChatGPT的爆火又掀起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浪潮。我相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会迎来更多的机遇,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来协助我们完成工作。”同时,他也表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学部(院)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方向,引进、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师资人才,做好人工智能方向学科布局,争取今年能够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硕点的申报,并在未来3-5年内申报成功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坚持以学科为引领,专业作支撑,实现人工智能方向本硕博人才贯通式培养,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020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