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浏览:14258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专门向中关村论坛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十年,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2022年中国名列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近年来,中国高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突破,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21年度高校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0万项,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转化专利的合同金额达88.9亿元。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政府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临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认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作,联合出台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推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和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加快实现产业化;联合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持续提升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专业化水平;联合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更好对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的需要,强化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学研究系统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技术转移效率。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先进经验做法,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机制,大胆创新技术转移机制、大力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搭建起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桥梁,持续深入推动促进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积极吸纳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在中国市场转移转化,也推动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享、所用,共同造福人类。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0266.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