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魏玮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便捷和高效,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必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学院以大数据专业建设为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近日,中教全媒体采访了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魏玮教授,围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对话。
打造TTCO创新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中教全媒体:请您介绍下人工智能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布局?
魏玮: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共有建筑面积近6000㎡,共有28间实训室、720台电脑、17台服务器、26台交换机,另外有单片机实验平台、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硬件扩展模块、数据中心等服务器近50台。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学院办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秉承“笃志笃行,惟新惟精”校训,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文情怀、精湛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和访企拓岗,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形成以大数据专业群为支撑的优势学科体系,打造大数据技术品牌专业,重点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进行创新。学院在2021年就注意到大数据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增长极大,随之通过申请教育部国际交流司主持的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的大数据专业,并在2022年4月中标首批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专业SGAVE项目试点院校,通过与德国一流的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打造中德双元制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目前SGAVE项目实施已经近一年,并取得了良好的专业建设效果。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
魏玮:人工智能学院目前开设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9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工智能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培养中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方向、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抓手,主动服务、动态适应区域新经济发展需求。学院各个专业课程体系均以TTCO为主线,即理论(Theory )、技术(Technique)、案例教学(Case)、实践操作(Operation)为一体的创新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典型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体系,采用了与之配套的活页式教材实训项目。典型的实例就是SGAVE项目的教学设计,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由莱茵科斯特公司实施的SGAVE大数据专业两个大项目和两个小项目。课程所学知识点都来自这四个项目,教材也是由这些知识点构成的活页式教材,并且学生最后可获得SAP认证证书,培养出来的学生可精准对接SAP企业的用人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职普融通 服务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是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
魏玮:人工智能学院贴近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驾而行。在我国,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也进一步推进了职普融通,人工智能学院也正在向职普融通方向努力,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岗位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对于课程体系的选择,课程体系首先要从普通教育的学科导向型转变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这要求SGAVE大数据专业学生所学内容均来自四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也就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所学即所用;但同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职业普适性比较差,也就是学生毕业后如果不从事SAP行业,对未来在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知识体系的局限性,也就是职业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若按照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的话,尽管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完整、系统,虽职业普适性较强,但培养出的学生在从业之前还需岗前培训,与企业虽对具体岗位的用人需求又相距甚远。我们对2022年5月1日实行的新职教法中“职普融通”的理解是,职业教育由工作过程导向或由典型职业任务为导向,“职普融通”是要从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点开始,开发出高效的打通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的通道;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正在持续进行相关探索和研究。
例如,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从某一学科体系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或典型职业任务导向择取出来的,只用到了某学科中的一部分知识,学会的知识就相当于在该学科知识体系中挖了许多空洞,当学生选择目标职业之外的发展方向的时候(例如专升本),解决“职普融通”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从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零散的知识的掌握,到高效的、有机的将学生的视野知识扩展成森林。在新职教法力推职普融通的背景下,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研究课题。
学院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新形态。与省内外四个企业合作建立了五个校企共建订单班,入学即定岗,实现人才的一站式培养。同时,学校成立了华为产业学院和达瓦产业学院,学院教师共同参与到产业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来。另外人工智能学院的老师可作为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层面上交流的纽带,将企业行业真实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带到专业教学当中,以此达到双元制教学的目的。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在参与区域创新发展工作中有哪些新的探索,形成了哪些实践经验?
魏玮:人工智能学院立足曹妃甸、服务新唐山,融入京津冀,主动服务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学院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并得到学校重点支持。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学院着重培养掌握初级专门技术技能的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例如,大数据专业重点训练学生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规约等数据处理基本技术的训练;人工智能专业着重加强学生对Python的学习,让学生精通Python,加强对训练样本集的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的调参等能力的训练;将职业定位于研究团队初级技能型人才的位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让学生掌握C++语言,强化C++的编程技术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认可和欢迎。
新时代迎新发展 推进教育信息数字化向深层次迈进
中教全媒体: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此,您有哪些观点?
魏玮: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包括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做法。我们引进的德国SGAVE项目也是以项目为导向,项目所需的知识点汇集成不同学科的活页式教材。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因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还需要在教学改革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探索和研究。
第二,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技能为导向的教学。我们坚持深入培养学生Python、C++等语言技术应用能力,并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正是突出以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拥有真实项目编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一门或几门行业必要的语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此才能发挥一技之长,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职业教育要开展以树木见森林的教学。为推进职普融通,职业教育要要教学改革上下大力气,从职业教育的掌握职业知识的局部细节,到如何平滑衔接、过渡到普通教育的掌握各学科全貌的体系知识,是重点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人工智能学院正在为此做出研究和努力,我们相信以树木见森林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够为学生提供包括就业、升学等更广泛的出口,并且有很广泛的研究前景和研究价值。
中教全媒体:站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有哪些重点规划?
魏玮:人工智能学院未来将围绕两大方向重点展开:
一是推进实训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让老师能够在同样的指导水平下指导更多的学生,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来节省老师管理的工作量。实训过程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可以记录学生实训的过程,识别并评定学生的实训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处理学生第一次做出来的错误的问题,第二遍的时候只需要机器进行识别,这样就能极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目前该软件平台正在编程设计中,并即将投入使用,后续还会进行持续的改进和迭代,例如会研发出充当“指导教师”角色的软件平台,相信会进一步推动教学实训数智化发展。
二是大力投入研发电子式活跃教材软件支撑平台。将课程内容输入到软件平台之后,平台便能发挥数据库作用,对项目知识点进行自动提取和编辑,在这一过程中,平台对图表、页码等都可以进行自动调整和修改。以此为起点,相关课程的活页式教材都可以依托该平台进行内容的提取和编辑。
更进一步讲,依托学生实训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数据,用数据挖掘的软件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每位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画像,进而为每位学生生成最适合自己的活跃式教材,如此,可以有效实现个性化教学。
可以预见,实训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以及电子式活页教材软件支撑平台未来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实现半自动化、甚至是自动化的实训教学,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