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廖宁
重庆工程学院是一所服务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是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7年招收首届本科生,重庆工程学院成为全国第35所开设人工智能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学院围绕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行业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入教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面向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媒体内容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日,中教全媒体专访了重庆工程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廖宁教授,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话题展开对话。
人工智能呈加速发展态势 本科生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领域大有可为
中教全媒体:能否结合产业发展,谈一谈人工智能现在走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廖宁:近年来,人工智能呈加速发展态势,并正处在第三次发展浪潮之中。从深度学习的火爆到ChatGPT的出圈,人工智能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正如计算机已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一样,人工智能也正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各行各业都在大量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相比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来说,人工智能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会更加广泛,包括数据分析、人脸识别、图样检测、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应用相关领域和岗位。学院有毕业生到中国最大的在线红酒销售公司做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工作,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到包括传统企业、互联网零售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之中。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都仍然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中教全媒体:有人说现在学习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一半是火热,一半是迷茫”,包括老师也需要学习和探索,您对此有哪些看法?
廖宁:学生的迷茫在于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专业,不知道学了该专业以后未来能做什么,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高精尖的应用技术。同时,一些企业也认为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高水平院校的硕士、博士参与。但实际上,人工智能整个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成熟,一方面,涉及到人工智能底层算法的革新技术,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学历要求、专业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是很高的;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难。为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方向,学院在专业教育中重点会向学生展示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岗位等。例如,有毕业生到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等公司做视频相关的算法工作,用算法对视频进行违规检测和监控。以此让学生看到本科生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领域也能够大有可为。
面向人工智能这一新兴学科和专业,很多老师也是转行而来的,同样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能力。学院每年都会在假期组织老师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学习最新的人工智能内容产生、视觉、语言等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我认为,人工智能学科代表了未来终身学习的趋势,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的、快速的迭代更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都需要在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学习过程中去解决“迷茫”这一问题。
走校企融合、应用创新发展道路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智能软件人才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下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专业布局?
廖宁: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是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由软件学院发展而来。学院重点围绕智能软件发展进行专业布局,现有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不同于以前以业务功能开发为主体的传统软件开发,未来的软件将逐渐走向智能软件发展态势,软件开发将以智能软件开发为核心,会涉及到智能识别、智能推荐等智能化技术。
学院在办学方面重点凸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学院建有软件工程研究所、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的研究所以基础研究为主,学院三大研究所是以应用创新研究为主。例如,人工智能研究所和重庆市十余个黑山羊养殖场进行合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养殖场进行羊的活体识别,掌握羊的数量、健康状态等信息,助力智慧农业的生产发展。另外,人工智能研究所也致力于金融创新领域发展。目前已与十几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风险评测,更好的服务金融领域发展。总体来说,学院坚持校企融合、应用创新为主体的办学特色。
中教全媒体: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是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的?
廖宁: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了“四化、三库、两基地、一平台”产教融合体系,通过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和紧密关联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支撑课程教学案例库、支撑专业实训库和参与专业建设的行业专家库,从而实现专业教学案例化、专业实训项目化、专业实习岗位化的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思维、工程伦理意识等,帮助学生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转变角色、学会学习,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开设了校企合作产业工程师实验班,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实验班依托三个研究所的科研平台和应用创新平台,让学生参与真正的智能软件产业项目开发。在这一过程中,从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阶段、到模拟项目实训阶段,再到最终的商业项目实作阶段,有效衔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使学生能够一步一步走到真正的商业项目开发中去,在产业实践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不同于顶尖高校从0到1基础性、根本性、开拓性的基础理论创新和拔尖型高校从1到10扩展性的理论创新,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们承担的任务是从10到100的增殖性应用层面创新,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扩展应用到羊脸识别、猪脸识别、狗脸识别等,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应用创新之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人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才能使各个行业都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福利。
中教全媒体:请谈谈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
廖宁:学院软件工程研究所、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和人工智能研究所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能力。
软件工程研究所秉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工程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开展通用业务产品软件研发技术和智能化数据处理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理论相结合,开发了农业交易平台、智慧养殖平台、物业管理平台,并为多家金融机构提供贷前、贷中、贷后的数据梳理与系统支持,为三农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解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融资难题提供解決方案。
软件工程研究所采用师徒制教学,岗位制培养的模式,将工程思维和工程文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实践中,提升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文化水平。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学习软件企业流行的商用技术栈框架,积累软件项目研发经验,适应软件企业项目管理环境,为学生毕业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是校级科研创新平台,采取校企合作方式运行,由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日常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大数据智能化方面人才,研究所主要从事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研究。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下辖数据管理研究室与大数据研究室。数据管理室主要从事大数据采集、信息检索、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将分布式网络爬虫,分布式全文检索,分布式高速索引等技术运用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企业画像、征信报告、金融风控等项目中。大数据研究室主要从事大数据开发与分析、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将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数据治理等技术运用在开源企业大数据治理、实时计算平台、链票货等项目中。
人工智能研究所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宗旨,深入推动智能科学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研究所主要开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嵌入式、量化模型监视等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l等科技理念相结合,为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助力金融机构线上产品创新;同时为了实现衣业交易信息的共享,解决新型农业主体融资难、效率低的难题。人工智能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及在OCR识别的应用,二是机器学习技术及在风控数字化服务及融资业务的应用,三是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在生物活体识别的应用。
坚持智能化、数字化办学发展方向 助力“数字重庆”建设
中教全媒体: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有哪些重点规划?
廖宁: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未来发展规划将紧跟“数字中国”发展战略和“数字重庆”建设方向。前不久,重庆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数字重庆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聚焦聚力、实战实效、彰显特色,加快打造数字重庆建设标志性成果,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治理形态,不断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作为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当要为“数字重庆”建设发展助力。面向未来,学院将重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培养智能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发展需求。
在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学院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学院在办学发展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紧抓政策机遇,致力数字化、智能化软件人才培养,为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需求服务。学院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共有校企合作基地200多家。有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人才缺口是500万,在人才紧缺背景下,我们会优先和有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的企业建立联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